1.5
有理数的乘除
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使学生在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有理数乘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是应用乘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难点是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只蜗牛沿直线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直线L上的原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
cm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
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
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
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你能写出它们所对应的算式吗?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乘法运算的实际意义,通过观察、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情境中(1)2×3=6;(2)-2×3=-6;(3)2×(-3)=-6;(4)(—2)×(-3)=6.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意义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中应注意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积的符号;二是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若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数
B.一定为负数
C.为零
D.无法判断
2.如果a+b<0,且ab<0,则(
)
A.a>0,b>0
B.a<0,b<0
C.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D.a、b异号
3.在-4,5,-3,2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积最大的是______.
4.小红做题粗心大意,当求某数乘以-时,漏掉了一个负号,结果等于2
003,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_.
5.计算:(1)(-2)×(-5);
(2)(-)×.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A
2.C
3.12
4.-2
003
5.(1)10(2)-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31页、32页“练习”和教材第37页“习题1.5”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感,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又加强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2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2.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学生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入多个有理数的乘法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运算符号的确定”的理解;使学生在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有理数乘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是应用乘法法则正确地进行几个有理数乘运计算.
【教学难点】
难点是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判断下列各式积的符号并指出算式中负数的个数:
(1)-2×3×4×5×6;
(2)2×(-3)×4×(-5)×6×7×8×9×(-10);
(3)(-2)×(-3)×4×5×6×7;
(4)-2×3×4×5×(-6)×7×8×(-9)×(-10).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乘法运算的实际意义,通过观察、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情境中(1)负号,有一个负数;(2)负号,有三个负数;(3)正号,有两个负数;(4)正号,有四个负数.几个不等于0的因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意义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几个不等于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算式(-2)×(-5)×6×(-2.4)积的符号是______号,计算的结果是______.
2.计算:(1)(-4)×7×0;
(2)(-10)×13×0.1×(-6)×(-).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负
—144
2.(1)0(2)-1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31页、32页“练习”和教材第37页“习题1.5”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得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法则,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感,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又加强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过程,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理解零不能做除数.
3.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4.在有理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有理数除法”两个法则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有理数除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
通过有理数除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是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根据乘除互逆运算关系,你能求下列两数的商吗?
2×3=6
6÷2=____
6÷3=____
-2×3=-6
-6÷2=____
-6÷3=____
-2×(-3)=-6
-6÷(-2)=____
-6÷(-3)=____
你能发现有理数除法又是如何计算的吗?
交流:(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2)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除数的绝对值有何关系?(3)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为多少?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
(1)4×(
)=1;×(
)=1;
0.5×(
)=1;-4×(
)=1;
-×(
)=1.
思考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2)计算:8÷(-4)=8×(-)=
-16÷(-2)=-16×(-)=
思考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吗?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除法运算与乘法的关系,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通过回顾小学中倒数的概念,观察、归纳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情境1中3、2、-3、-2、3、2,(1)被除数、除数的符号相同,商为正,被除数、除数的符号不相同,商为负;(2)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除数绝对值的商;(3)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为零.情境2中(1)、、2、-、-,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2)-2、-2、8、8,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
问题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有理数除法法则(二)的内容是什么?0能做除数吗?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仍得零,零不能做除数.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
问题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问题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的倒数是(a≠0).除法法则(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的倒数为(
)
A.
B.2
C.-2
D.-1
2.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3)=3×(-3)
B.-5÷(-)=-5×(-2)
C.8÷(-2)=-8×12
D.0÷(-3)=0
3.如果□×(-)=1,则□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B.
C.-
D.-
4.计算(1)(-36)÷9
(2)(-)÷(-)
5.说一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区别.试求-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除法运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C
2.A
3.D
4.(1)-4
(2)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倒数是-.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有理数除法的两个法则是什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33页、34页“练习”和教材第37页“习题1.5”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得出除法的法则(一);类比小学中倒数的概念,引出有理数的倒数,进而得到除法的法则(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感,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3.
乘、除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2.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4.在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乘除的基础上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是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难点是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计算下列各题:
(1)(-5)×2
2×(-5);
(2)[2×(-3)]×(-4)
2×[(-3)×(-4)]
(3)-3×2+
-3×2+-3×
小学时我们已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在运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观察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50÷2×
(2)6÷3×2
(3)6÷3×2
(4)17-8÷-2+4×-3
(5)-1×0.5-÷1
(6)1-0.2×-3-4×(-5.3)
思考对于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情境1中(1)-10;-10,
(2)24;24,(3)-7;-7.小学时我们已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这些运算律同样适用.情境2中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问题1乘法的运算律分别是什么?
问题2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在混合运算中,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计算.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题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问题2在混合运算中,如何使用运算律?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在混合运算中,恰当地运用运算律使能约分的、凑整的、互为倒数的数要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2.计算(-1)÷5×(-)的结果是.
3.计算:(1)(-)×(2)÷(-1)
(2)-2÷(-)×÷(-)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运算律和混合运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D
2.
3.(1)
(2)-1
(3)-11
(4)6.282
(5)-111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是什么?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36页“练习”和教材第37页“习题1.5”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积累了运算技巧,提高了运算速度.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