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乘方
【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背景下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得出“乘方”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方”意义的理解解;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体验科学记数法与乘方的联系.
【情感态度】
通过有理数乘方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树立坚韧不拔的精神,树立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乘方的意义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小学中我们是怎样来表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如何读呢?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展示拉面的制作过程.
思考一根拉面对折3次有几根?相当于几个2相乘,对折6次、20次呢?分别是几个2相乘?对折n次呢?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式子,要写很长,这样的式子有更简单的表示方式吗?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实际意义,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乘方的概念.情境1中4、8、a×a、a×a×a,a2读做a的平方.情境2中一根拉面对折3次有8根,相当于3个2相乘,对折6次相当于6个2相乘,20次相当于20个2相乘,n次相当于n个2相乘.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有理数的乘方
问题1乘方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表示呢?
问题2乘方的结果叫什么?相同的因数叫什么?因数的个数叫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乘方的符号法则
问题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非0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而结果的符号是: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乘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乘方是负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题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1)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52读作______或读______作.
(2)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__或读作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4)a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2.填空:(-2)2=____,(-2)3=____,(-2)4=____,(-2)5=____,(-2)6=____.
3.计算:(1);(2)-26.
4.计算:(1)34×+(-22)×÷2
(2)2×(-3)3-4×(-3)+15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和混合运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1)5
2
5的平方
5的2次幂
(2)-4
2
负4的2次方
负4的2次幂
2个-4相乘
(3)4
2
4的平方的相反数(4)a
1
2.4
-8
16
-32
64
3.(1)(2)-64
4.(1)2(2)-27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是什么?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41页“练习”、第43页“练习”和教材第43页“习题1.6”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联系小学知识及生活情境问题引导出乘方的概念,并通过感受实际生活中的大数,使学生亲身体会引入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感,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第2课时
科学记数法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比10大的数.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体验科学记数法与乘方的联系.
【情感态度】
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树立解决困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教学难点】
难点是熟练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一些比较大的数,如长江三峡水库容量达39
300
000
000m3;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
000m/s,这些较大的数,像上面的写法能用来表示它们吗?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情境1中,39
300
000
000可以写成393×108、39.3×109或3.93×1010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情境1中39
300
000
000应用3.93×1010表示,300
000
000应用3×108表示.情境2中不能写成393×108,39.3×109的形式,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都可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或1.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互相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科学记数法
问题1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是什么?
问题2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整数位之间的关系?用科学记数法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因为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故a是一个带有一位整数位的小数或一位整数,且有1≤<10.10的指数n比原来的整数位少1.使用科学记数法应注意:①科学记数法中a的条件;②注意在应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数的单位,不要忘记要前后统一,注意10的指数n与原数数位的关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2016年三月份我省农产品实现出口额8
362万美元,其中8
362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8.362×107
B.83.62×106
C.0.8362×108
D.8.362×108
2.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高度约393km的轨道上返回,请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393km=________m.
3.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
000
80
000
56
000
000
7
400
000
4.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
5.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人每天大约产生1.5千克垃圾,假若垃圾可压缩成棱长为0.5米的立方体,每个这样的立方体约有100千克(中国大约有13亿人口).
(1)请计算我国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千克?有多少个这样的立方体?
(2)你们班的教室能容纳中国人一天产生的垃圾吗?你们学校所有的教室呢?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总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
【答案】1.A
2.3.93×105
3.1
000=1×103
80
000=8×104
56
000
000=5.6×107
7
400
000=7.4×106
4.1×107=10
000
000
4×103=4
000
8.5×106=8
500
000
7.04×105=704
000
3.96×104=39
600
5.解:(1)1.5×1.3×109=1.95×109(千克),1.95×109÷100=1.95×107(个),即我国一天产生的垃圾有1.95×109千克,有1.95×107个这样的立方体.
(2)垃圾的体积为0.5×0.5×0.5×1.95×107=2.4375×106(立方米).
假如每个班的教室为50×20×4=4
000(立方米),2.4375×106÷4
000≈609(个).
所以一个教室不能容纳中国人一天产生的垃圾.假如所在学校有100个这样的教室,也不能容纳.(答案不唯一)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43页“练习”和教材第43页“习题1.6”中选取.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问题引导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并通过感受实际生活中的大数,使学生亲身体会引入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