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到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能力目标: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建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2、让学生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三、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任务单、棋子
四、教学程序
(一)唤醒经验,激趣导入
导入语:小兔明明要请客,准备了12个萝卜,8个苹果。想知道有几位客人吗?暂时保密。不过我会告诉大家线索的。让我们进入数学发现之旅吧!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独立思考,尝试探索“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
① 由“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引入“除法运算”。
活动一:12个萝卜,如果每人分2个,能分给( )人。12里面有( )个2。
活动要求:用学具分分看。
活动交流:请你来说怎么做的。
师:像这样,求12里面有几个2,能用新的运算“除法”来表示。可以写成。12÷2=6
②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算式,谁会读?
生:……
师:这个符号叫除号,读的时候读作除以。我怎么写除号的?
生:……
师:你看的真仔细。伸出右手食指,一起写除号。先写一横线,上一点,下一点。
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请同学们读一读。(指着算式)
众生:12除以2等于6。
师: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板书)
③ 结合图,来讲除法运算的意义“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
师:12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
生:……
小结:12表示要分的总数;2表示每份2个,也就是每份的个数;6表示分的结果6份,也就是份数。12÷2=6就表示12里面有几个2。
师:谁再来讲讲。
生:
生:
④ 根据新情景,尝试自己写除法算式。
活动二:12个萝卜,如果每人分3个,能分给( )人。12里面有( )个3。
活动要求: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写出除法算式。
活动交流:结合图,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生:……
师:看图、看算式,一起说说。
生:……
⑤ 小结:
师:这两个算式能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也能表示总数里面有几个几。反过来,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要用什么法算?
众生:除法。总数除以每份个数等于份数。
2.独立思考,尝试探索“把总数平均分几份,求每份是几?”
① 情景衔接
师:分萝卜,告诉我们可能是6个客人,也可能是4个客人。到底几个人呢?还有8个苹果,平均分给客人,正好分完,没有剩下。你猜是6人还是4人?
众生:……
② 结合图,来讲除法运算的意义“求每份是几”。
活动三:8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 )个。
要求:先分一分,填一填;再试着写除法算式。
活动交流:结合图,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生:……
生:……
小结:8表示要分的总数,4表示要分的份数,2表示分的结果,每份2个。
③ 回扣情景,如果平均分给6人,会怎样?渗透数学的理解思维。
④ 根据新情景,自己写除法算式。
活动四:12个气球,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 )个。
要求: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写出除法算式。
活动交流:结合图,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生:……
众生:……
⑤ 小结:这两个算式能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也表示把总数平均分几份,求每份是几?反过来,求每份是几,要用什么法算?
众生:除法。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个数。
(三)知识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除法,除法能用来做什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生:平均分
生: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
生:求每份是几?
师:今后的学习,要学会把图、图意写成算式。
(四)巩固练习,问题引领
师:客人也带了礼物。礼物在哪儿呀?翻过来,做做吧。
师:小猴的算式?
生:16÷8=2
师:说说算式什么意思?
生:……
师:小猪的算式?
生:10÷5=2
师:说说算式什么意思?
生:……
师:小鸡、小鸭都带来24个蛋,课后,根据题意写出算式,画画图,看有什么发现。
师:现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都学了。它们放在一起,好熟悉的图呀,有什么联系吗?带着你的想法和问题,开始新的数学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