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芦山县芦阳三小 杨静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梳理前面学习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2,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在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前置作业:梳理本板块知识。教师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讲解,组织讨论,展示交流,概括总结;学法;独立思考,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是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基础之一。不仅是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与回顾。
开门见山,明确出示课题。
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梳理知识的情况,看看有没有重要的知识自己梳理回顾掉的;看看小组内有没有同学的知识梳理做的很好,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
教师巡视,肯定和展示做的好的——包括梳理方法好和梳理的 知识全面等,指导有困难的。
教师自己准备一种梳理方法制作成PPT展示供学生参考。
说一说在这个知识板块中你认为最难学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突破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可能多数学生都会认为“乘法分配律”比较难学,也比较容易出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要体现分配的公平,即:a×(b+c)在根据需要展开时要把因数a公平的分配给括号里的b和c得到a×b+axc;当根据需要把a×b+a×c收回来时,也要公平的把相同的因数a提出来去乘剩下的部分(b+c)得到a×(b+c)。
二·练习巩固。
基础练习。
将各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及变式设计成填空题并制作成PPT出示。要求:根据运算定律填空,有困难的请教同桌的同学。
说一说怎样区别用了乘法交换律还是用了乘法结合律,(一般情况下,因数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是用了交换律;运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用了乘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适当的数。
要求:先独立填空,在说出自己用到的运算定律。
改错,
要求:先判断错在哪里,在改正。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写出用到的运算定律。
要求:先独立完成,遇到困难的思人小组的同学可以商议讨论;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着重交流讲评的有:
25×44 或 25×44 32×125×25
=25×(40+4) =25×4×11 =4×8×125×25
=25×40+25×4 = 100×11 =8×125×4×25
=1000+100 =1100 =1000×100
=1100 =100000
引导学生发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其中某个因数进行拆分,拆分时用到加法或减法的,会用到乘法分配律,如25×44的第一种解法;拆分时用到乘法的,会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解决,如后面的两道题。
187×99+187 483×202 795-298
让学生到展示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作法,也可以展示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大家帮助改正。
比较总结:在什么情况下该加,(多减了或少加了);在什么情况下该减,(多加了或少减了)。
三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学生可以总结自己知识点上的收获,也可以总结自己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四 拓展练习
1,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不少,老师现在遇到了困难看看哪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下。课件出示
(16+28)×125+(24+12)×125 9999+999+99+9
提示:思维不能太局限,要仔细观察算式,找出特点;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组可以讨论解决,最后集体交流。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课件出示第二题。
2,仔细观察下面的12个数,按要求选用下面的数,出两道能简便
运算的题,考考你的同桌。
8 25 273 73 125
27 102 3200 4 99 88
选取3个数,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数字不能重复
选取3个数,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数字不能重复。
选取2个 数,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 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凑整
25×44 或 25×44 32×125×25
=25×(40+4) =25×4×11 =4×8×125×25
=25×40+25×4 = 100×11 =8×125×4×25
=1000+100 =1100 =1000×100
=1100 =100000
(16+28)×125+(24+12)×125 9999+999+99+9
=〔(16+28)+(24+12)〕×125 =10000+100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