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外……
……
○……
……
装……
……
○……
……
订……
……
○……
……
线……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内……
……
○……
……
装……
……
○……
……
订……
……
○……
……
线……
……
○……
……
)
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比和比例
一、单选题
1.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 )
A.?1:4??????????????????????????????????B.?1:2??????????????????????????????????C.?1:3??????????????????????????????????D.?无法确定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体积的比是(?
)
A.?1:2?????????????????????????????????????????B.?2:1?????????????????????????????????????????C.?3:1
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甲调制时用了30毫升的蜂蜜,150毫升水;乙调制时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丙调制时用的水是蜂蜜的6倍。(???
)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A.?甲??????????????????????????????????????B.?乙??????????????????????????????????????C.?丙??????????????????????????????????????D.?无法比较
4.下面的说法中,不是变量的是(???
)。
A.?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C.?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D.?一堆小麦,每次运的数量和汽车的速度
二、判断题
5.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
6.比的后项不能为0。
(
)
7.相关联的两个量不成正比例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
8.从学校走到少年宫,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10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5:4.(
??)
三、填空题
9.我们教室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和地砖的面积成________比例。
10.把0.45: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11.如果8:x=y(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________比例,8x=y(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________比例。
12.2÷5=25/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3.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和丙数的比是多少?
14.一本童话书,每天读10页,两周(14天)可以读完;如果想提前4天读完,每天要比原来多读几页?(用比例知识解答)
五、应用题
15.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5分米的方砖需要4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解: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1:4;
故选:A.
【分析】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不变的,即还是1:4,据此分析选择.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比是3:1,
则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就是2:1,
故选:B.
【分析】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则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所以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比是3:1,则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就是2:1,由此即可判断.抓住圆柱内最大的圆锥的特点,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倍数关系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甲:30:150=1:5;乙:4:16=1:4;丙:1:6,后项越小,蜂蜜水最甜。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别写出三位同学调制的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然后化成前项是1的比,那么后项越小水越甜,后项越大水越淡。
4.【答案】
D
【解析】【解答】选项A,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两个变量;
选项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是两个变量;
选项C,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是两个变量;
选项D,一堆小麦,每次运的数量和运的次数是两个变量,与汽车的速度不是变量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其中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就称这两个量是两个相关联的量,选项A,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当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总量随工作时间的扩大而扩大;
选项B,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当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随宽的扩大而缩小;
选项C,圆锥的体积×3÷高=圆锥的底面积,当圆锥的底面积一定时,体积随高的扩大而扩大;
选项D,每次运的数量×运的次数=这堆小麦的质量,当一堆小麦的质量一定时,运的次数随每次运的数量增加而减少,据此解答.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比例尺分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的前项是1,放大比例尺的后项是1,前项一般大于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科研或精密仪器的生产中,为便于操作,通常将哪些比较小的精密仪器或零件放大一定的尺寸进行观察和研究,这时就要用到放大比例尺,也就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比例尺,这种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大于1;缩小比例尺的前项是1,据此判断。
6.【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比的后项不为0,因为比的后项为0使比无意义。
【分析】本题由比的意义解答。
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可能成正比例、反比例,也可能不成比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相关联的两个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二者成正比例;相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二者不成比例;比值和乘积都不一定,就不成比例。
8.【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1÷8):(1÷10)=:=5:4,所以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5:4。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把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求出小明和小红的速度,然后作比即可。
三、填空题
9.【答案】
反
【解析】【解答】
因为教室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地砖的面积=教室的面积,教室的面积是一定的,所以我们教室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和地砖的面积成反比例。
故答案为:反。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据此判断。
10.【答案】
3;10;
【解析】【解答】0.45:1.5=(0.45×100):(1.5×100)=45:150=(45÷15):(150÷15)=3:10;
0.45:1.5=0.45÷1.5=。
故答案为:3:10;。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小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成为整数,如果不是最简整数比,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化成最简整数比,据此解答;
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后项=比值,据此列式解答。
11.【答案】
反;正
【解析】【解答】
如果8:x=y(x,y均不为0),则xy=8,那么x和y成反比例,8x=y(x,y均不为0),则=8,那么x和y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反;正。
【分析】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
12.【答案】
62.5;15;40
【解析】【解答】解:2÷5=
=6:15=40%.
故答案为:62.5,15,40.
【分析】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5=
,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12.5就是
;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2÷5=2: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3就是6:15;2÷5=0.4,把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40%.
四、解答题
13.【答案】
解:甲:乙=2:3=(2×4):(3×4)=8:12;
乙:丙=4:5=(4×3):(5×3)=12:15;
甲:丙=8:15
。
答:甲数和丙数的比是8:15。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先将乙数化成相同的份数,再用甲数与丙数相比即可。
14.【答案】
解:设每天要比原来多读x页。
(10+x)×(14-4)=10×14.
x=4
答:每天要比原来多读4页。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本书的总页数一定,每天读的页数与读的天数成反比例,设每天要比原来多读x页,用(原来每天读的页数+现在每天要比原来多读的页数)×现在需要的天数=原来每天读的页数×原来需要的天数,据此列比例解答.
五、应用题
15.【答案】
解:设需要x块,
?
4×4×x=5×5×400
16x=25×400
16x÷16=10000÷16
???
x=625
答:需用625块
【解析】【分析】根据一间房子的地面面积一定,方砖的块数与方砖的面积成反比例,由此列出反比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