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2.[科学探究]知道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3.[科学思维]会计算物质波的波长. 4.[物理观念]知道电子云,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电子不但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
(2)物质波的波长由粒子的大小决定. (×)
(3)物质波的波长和粒子运动的动量有关. (√)
(4)我们可以根据电子的运动轨迹判断电子的出现位置. (×)
(5)微观世界中不可以同时测量粒子的动量和位置. (√)
2.关于电子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云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B.电子云周围的小黑点就是电子的真实位置
C.电子云上的小黑点表示的是电子的概率分布
D.电子云说明电子在绕原子核运动时有固定轨道
C [由电子云的定义我们知道,电子云是一种稳定的概率分布,人们常用小圆点表示这种概率,小圆点的密疏代表电子在这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大小,故只有C正确.]
3.(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从微观粒子运动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 )
A.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
B.缝越窄,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
C.缝越宽,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大
D.缝越宽,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
AC [由不确定性关系ΔxΔp≥知缝越宽时,位置不确定性越大,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小,反之亦然,因此选项A、C正确.]
对德布罗意波的理解
一位战士在实战训练时子弹脱靶,在分析脱靶的原因时,突然想起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后,确认未击中的原因可能与子弹的波动性有关,这是失误的理由吗?
提示:只知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宏观物体子弹来说,物质波波长仅为10-34 m左右,因为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显著,动量大的子弹的波动性忽略不计,仍沿确定的轨道运动,所以未沿击中靶的抛物线运动,原因是未瞄准.
1.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
2.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统计规律支配,不要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
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
【例1】 (多选)为了观察晶体的原子排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用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成像(由于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2)利用X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进而分析出晶体的原子排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的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
B.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运动的速度应很小
C.要获得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样,X射线波长要远小于原子的尺寸
D.中子的物质波波长可以与原子尺寸相当
AD [由题目所给信息“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及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A项正确;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可知,当电子束的波长越短时,运动的速度越大,B项错误;由信息“利用X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及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中子的物质波波长或X射线的波长与原子尺寸相当,D项正确,C项错误.]
有关德布罗意波计算的一般方法
(1)计算物体的速度,再计算其动量.如果知道物体动能也可以直接用p=计算其动量.
(2)根据λ=计算德布罗意波长.
(3)需要注意的是:德布罗意波长一般都很短,比一般的光波波长还要短,可以根据结果的数量级大致判断结果是否合理.
(4)宏观物体的波长小到可以忽略,其波动性很不明显.
[跟进训练]
1.质子(H)和α粒子(He)被加速到相同动能时,质子的动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动量,质子和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由p=可知,动能相同时,质子的质量比α粒子的质量小,因此动量小;由λ=可知,质子和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之比为λH∶λα=∶=2∶1.
[答案] 小于 2∶1
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
对微观粒子的分析能不能用“轨迹”来描述呢?
提示: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不确定关系,也就是说,要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或速度)的不确定性就更大;反之,要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或速度),位置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1.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单缝衍射现象中,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但它们可以处于挡板左侧的任何位置,也就是说,粒子在挡板左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
2.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
(1)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发生衍射.大部分粒子到达狭缝之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在经过狭缝之后,有些粒子跑到投影位置以外.这些粒子具有与其原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
(2)由于哪个粒子到达屏上的哪个位置是完全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方向上的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量的大小可以由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来衡量.
3.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ΔxΔp≥
由ΔxΔp≥可以知道,在微观领域,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大;反之,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动量,那么位置的不确定性就更大.
4.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由不确定关系ΔxΔp≥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迹”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例2】 (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有以下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
B.微观粒子的位置不可确定
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
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宏观物体
CD [由ΔxΔp≥可知,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大;反之,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小.故不能同时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故A、B错,C对;不确定性关系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对微观粒子的影响显著,对宏观物体的影响可忽略,故D正确.]
关于不确定性关系的三点提醒
(1)在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质量与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相比较,相差很多倍.
(2)根据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质量较大,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量较小,可同时较精确地测出物体的位置和动量.
(3)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较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准确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
[跟进训练]
2.(多选)如图所示分别为100多个、3 000多个、70 0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则( )
甲 乙 丙
A.图样是因为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B.假设现在只让一个电子通过单缝,那么该电子一定落在亮纹处
C.图样说明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D.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CD [根据图样可知,是因为电子的波动性引起的干涉图样,故A错误;根据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电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亮纹处,故B错误;根据图样可知,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故C正确;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故D正确。]
1.下列各种波不是概率波的是( )
A.声波 B.无线电波
C.光波 D.物质波
A [概率波包括了物质波、电磁波等,无线电波和光波属于电磁波范围,所以也属于概率波,声波属于机械波,故A符合题意.]
2.(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B.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物体
CD [不确定性关系ΔxΔp≥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消彼长,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物体,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故C、D正确.]
3.(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不能用“轨道”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B.微观粒子能用“轨道”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C.微观粒子位置不能精确预测
D.微观粒子位置能精确预测
AC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是不能同时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道”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轨道上运动的粒子在某时刻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故选项A正确.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知微观粒子位置不能精确预测,故选项C正确.]
4.(多选)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体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长和频率为1 MHz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由表中数据可知( )
质量/kg 速度/(m·s-1) 波长/m
弹子球 2.0×10-2 1.0×10-2 3.3×10-30
电子(100 eV) 9.0×10-31 5.0×106 1.2×10-10
无线电波(1 MHz)
3.0×108 3.3×102
A.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
B.无线电波通常情况下只表现出波动性
C.电子照射到金属晶体上能观察到波动性
D.只有可见光才有波动性
ABC [弹子球的波长相对太小,所以检测其波动性几乎不可能,A对;无线电波波长较长,所以通常表现为波动性,B对;电子波长与金属晶体尺度差不多,所以能利用金属晶体观察电子的波动性,C对;由物质波理论知,D错.]
5.一个电子(初动能视作零)经200 V电压加速,已知电子的质量为9.1×10-31 kg,计算这个运动着的电子的波长.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4~10-15m,当它在原子中或原子附近运动时,能否产生衍射现象?
[解析] 由Ue=mv2,p=,λ=,
可得电子波长λ=8.7×10-11 m.
因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4~10-15 m,
所以能产生衍射现象.
[答案] 8.7×10-11 m 能产生衍射现象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