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02 14: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1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Ⅰ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 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Ⅱ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题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2月,在南极半岛某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发人们广泛关注。该现象由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导致。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迅速生长时呈现红色,产生“西瓜雪”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气温升高? C.?降雪增多? D.?风力减弱
2.?“西瓜雪”现象导致该科考站附近积雪
A.?存量增多? B.?反射率增大? C.?融化速度加快? D.?厚度增大
图1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图中A、B、C、D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
的描述,可信的有
A.A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B.B地雨雪,受气旋影响
C.C地无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D.D地强风,受下沉气流影响
4.此时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A.低压  B. 高压 C. 冷锋 D. 暖锋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经过23天奔月之旅的嫦娥五号返回器,重返地球,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降落。返回器内,装载着人类44年来首次采回的2千克月球样本。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嫦娥五号在太空旅行期间,内蒙古四王子旗着陆场
A. 昼夜差值持续扩大 B. 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 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D. 不会遭受寒潮侵袭
6. 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 平均温度过低 B. 平均温度过高 C. 温度变化无常 D. 昼夜温差过大
图2为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图中四地水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丁、乙、丙
B. 甲、乙、丁、丙
C. 乙、甲、丙、丁
D. 乙、丙、甲、丁
8. ①②两海域都是重要的渔场,其形成的主
要原因分别是
A. 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 B. 寒暖流交汇、沿岸上升流
C. 沿岸上升流、沿岸上升流 D. 沿岸上升流、寒暖流交汇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图3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A. 天山山地 B. 塔里木盆地 C. 阿尔泰山地 D. 准噶尔盆地
10. 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A. 太阳辐射强弱 B. 气温高低 C. 降水多少 D. 风速大小
11 . 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台湾日月潭 B. 江西鄱阳湖 C. 云南滇池 D. 新疆博斯腾湖
图4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图4
12.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13.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位于西安市西长安街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多米,直径达10多米)、玻璃集热棚(夜晚也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使热气流上升)。玻璃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空气在通过过滤网墙时,可以滤除掉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地面上铺鹅卵石。图5示意除霾装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与除霾塔的主要工作原理最接近的是
A. 水汽输送 B. 水汽蒸发
C. 热岛效应 D. 雨岛效应
15.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是
A. 多云微风的白天 B. 阴雨大风的夜晚
C. 晴朗无云的白天 D. 晴朗微风的夜晚
16. 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导流塔稳定性 B.加大集热棚粗糙度
C.加快集热棚内升温 D.吸附大气中的霾尘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8.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9.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大雪持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图6),“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A.1月初 B.4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
21.“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某科考队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区域,考察发现: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 mm;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周围岩石性质差异明显。图7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区域及沿ab两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科考队员发现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推测其形成原因是该地区
A.常年高温多雨,水汽较充足 B.荒漠广布,沙尘暴多发
C.沿岸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 D.工业发达,雾和霾严重
23.中央谷地沙丘数量较少,可能因为该区域
A.南北高差大,长期处于侵蚀环境 B.谷地较狭窄,沉积物分选性好
C.西风强劲,搬运走沙质沉积物 D.河流落差小,搬运来的泥沙少
24.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A.雨水 湖泊水 B.积雪融水 地下水
C.雾水 地下水 D.冰川融水 河流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为2019年1月8日T时刻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M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多分布在60°N附近,其强度和位置变化对东亚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P是连接亚洲与北美洲的重要航海路线。
(1)说明M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成因。(6分)
(2)分析M偏强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4分)
(3)指出在M影响下的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4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腾”,因此得名。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景观命名为曲峡地貌。图9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感图像和河湾形态。
(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6分)
(2)从以下的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6分)
a.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是古村落聚集的地方,分析其主要原因。
b.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古时几乎没有桥梁,每个河湾都有舟楫往来的渡口,分析其主要原因。
2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所示地区位于北西伯利亚低地东部,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沼泽密布。该地区属极地长寒气候,冬季长达7~8个月,1月平均气温低至-50 ℃,7月平均气温可以达到14~18 ℃。云量大,多阴天,蒸发弱,湿度大,多降雪,年均降水量200~250 mm。冻土层广布,北部为苔原带,南部为森林苔原,并间有灌丛。
(1)分析图示地区沼泽广布的自然
原因。(8分)
(2)说出候鸟在该地区栖息、繁殖
的季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理
由。(6分)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距今20~200万年前的成湖初期,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湖,并形成尕海、洱海等多个子湖(原为湖泊的一部分,后分离出来独立成湖,部分还有地下水与母湖相通)。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图11为青海湖
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区域的水系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青海湖的影响。(6分)
(2)从水循环角度,阐述内陆湖泊面积变化的原理。 (6分)
2021年1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 BCACAD 7~12 BBBCDB 13~18 CCDCBC 19~24 CBDCAC
25.(14分)
(1)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3分)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M偏强,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2分)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2分)
(3)强对流、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任答2点得4分)
26.(12分)
(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形平坦,形成曲流现象。(3分)随着地壳的整体抬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3分)
(2) (任答一个,多答按第一题给分)
a.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2分)地形平坦,土地肥沃;(2分)河岸不易崩塌,居住环境较为交全。(2分)
b.拒马河的水量大,流速快,不利于修桥;(2分)河湾处河面展宽,水流受到阻挡,流速减慢,便于舟楫往来;(2分)河湾处的村落聚集,人口较多,设立渡口便于居民出行(2分)
27.(14分)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分)地处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高;(2分)地势低平,水流不畅;(2分)在河流封冻和解封的季节易发生凌汛,大量流冰堵塞河道,河水大面积泛滥;(2分)河流分汊众多等。(2分)(任答4点得8分)
(2)夏季。理由:夏季气候温暖,适宜候鸟栖息、繁殖;(3分)夏季气温较高,河湖、沼泽解冻,植物生长速度快,有利于鸟类获取食物。(3分)
28.(12分)
(1)日月山的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脱离黄河水系,成为内陆湖;(3分)日月山的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气候变干,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3分)
(2)内陆湖泊水量的收入来自径流和降水,通过蒸发支出;当径流量和降水量之和等于蒸发量时,湖泊面积稳定;(2分)当径流量和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时,湖泊面积增大;(2分)当径流量和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时,湖泊面积缩小。(2分)
高二地理 第1页(共6页) 高二地理 第2页(共6页)
高二地理 第1页(共6页) 高二地理 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