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课文5 语文园地六 课件+音频(3课时 共21+29+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课文5 语文园地六 课件+音频(3课时 共21+29+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22:14:3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语文园地六
课时1
识字加油站
展览馆
体育馆
研究所
派出所
博物馆
科技馆
哨所
lǎn

yán
jiū


shào
zhěn
诊所

我会认
博物馆


博士
guǎn

茶馆
饭馆
lǎn

游览
展览
我会认


技术
科技
体育
研究

yán


研讨
育人
我会认
研究
jiū
shào


考究
口哨
哨所
我会认
zhěn

诊所
诊治
我会认
规律:
这些词语都表示场所名称,前两行词语都带“馆”
字,后两行词语都带“所”
字,“馆、所”前面的字词是对这一场所功能的说明。
博物馆是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革命、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或标本的机构。
展览馆是专门用来举办展览的建筑物。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
体育馆是进行室内体育锻炼或比赛的场所。
派出所是我国公安部门的基层机构,管理户口和基层治安等工作。
诊所指个人开业的医生给病人治病的地方或规模比医院小的医疗机构。
研究所指搞科学研究的社会企事业机构。
哨所指警戒分队或哨兵所在的处所。
连一连
研究所
科技馆
体育馆
我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场所的名称?
我知道的其他场所名称还有:
图书馆、纪念馆、水族馆、供电所、
律师事务所、税务所、托儿所等。






字词句运用
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
注意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
第一组是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
第二组是结构易错的字。
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积累
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










结构易错的字:



平时写字要认真,尽可能不写错别字。如果出现错别字,要去发现易错的规律,坚持记录错别字。慢慢地,你的书写一定会更加正确、规范。
小结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
反义词
多而密。
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
·
·
·
·
·
·
暗示——明说
泄露——保密
喧闹——安静
第一个句子是说他没有和“我”明说,用眼神和“我”交流。“暗”的意思和“明”相对,所以我猜“暗示”就是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第二个句子中的“保密”是不把事情说出去不让别人知道。“泄露”这两个字都有包不住而流出来的意思,所以我猜“泄露”就是让别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
第三个句子说的是渔船靠岸了,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闹”字的意思是不安静。“喧闹”的意思与“安静”相对,所以我猜“喧闹”有大声说话,声音杂乱的意思。
方法交流
联系句中的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词的意思。
趣味猜一猜
猜猜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1.这条路平平整整,那条路却坑坑洼洼。
2.要是你在野外迷路了,可千万别慌张,一定要镇定。
形容地面高一快低一块。
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共30张PPT)
语文园地六
课时3
在上一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共同制定了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你觉得班上的图书角怎么样,管理的好不好?
图书数目多不多;
图书种类是否丰富;
图书摆放是否整齐、有序;
借阅图书的同学多不多;
同学借阅图书是否遵循公约;
图书管理是否规范;
······
展示自己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图书角。
展示图书角建立后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收获。
谈一谈
自己为图书角的建立和管理做了哪些事情?
自己借阅图书是如何遵守公约的?
自己养成了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己阅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
评一评
最佳展示者
展示内容真实、清楚;
为图书角建立和管理做的事情多;
遵守借阅公约;
热爱阅读,收获多。
希望每一位同学做好班级的小主人,更好地建设和管理班上图书角;也希望同学们坚持阅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展示活动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都喜欢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书里面有文字、图片,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知识、明白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本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书”中写了什么?这“书”有什么作用?
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最大的“书”
[勘探]
用地质方法及钻探、坑探、物探、化探等手段,查明地质及矿产情况。如矿床勘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等。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最大的“书”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与谁的对话?读他们的对话,你明白了什么?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是什么?在文中圈出来。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最大的“书”
“书”里面有什么内容?
最大的“书”
书里面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书里面有“画”:树叶、贝壳、小鱼。
岩石里面有字有画,更像书。这样的岩石,也叫化石。
最大的“书”
有字有画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最大的“书”
这“书”有什么作用?
最大的“书”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
这岩石不仅外形像书,而且里面有字,有画,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难怪叔叔说“岩石就是书啊!”
本文讲述了川川与爸爸爬山时遇到了一位地质勘探员,川川出于好奇与他展开了一段对话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了解了岩石这本有“字”、有“图画”的“书”以及这本“书”的作用和成因,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
你喜欢川川吗?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最大的“书”
我们要像川川那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你对这本最大的“书”感兴趣吗?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最大的“书”
这本“书”的作用很大,非常神奇。
同学们对这本神奇的“书”一定非常感兴趣。你们想读懂它吗?
最大的“书”
那你想弄懂哪些问题呢?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的小脑袋中一定有很多疑问吧。多读一些科普类书籍,或许你的疑问就能解开,而且,你的知识会更丰富,头脑会更聪明。
岩石是一本神奇的“书”,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书”呢?
那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那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在天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伸舌头;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
同学们,大自然中,“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肯定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童年的问号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是一串长长的问号。
有一个英国男孩叫牛顿。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便想: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呢?
还有一个英国男孩叫瓦特,他看到水壶开了,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舞?”
古时候,我国有一个小男孩叫张衡,他常常靠在爷爷怀里,望着晴朗的夜空数星星。
童年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张衡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思考:牛顿、瓦特、张衡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这与童年的问号有什么关系?
他们从童年时代就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头脑中经常产生一些问号,然就想着怎样去解答问题,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终于成功,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共29张PPT)
语文园地六
课时2
学习了本单元有关“大自然的秘密”的这组课文,尤为爱思考的小朋友——小刚,头脑中一下子冒出了许多问题。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
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
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
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
他是怎么提出这些问题的?
这四句都用到哪个词来提问?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
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为什么
是经常用到的疑问词,是针对现象产生的原因提问。
这三个句子用到哪些词来提问?
哪儿
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
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
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

怎么
哪儿

怎么
地点
人物
方式
看来提问还真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用上“为什么”“哪儿”“谁”“怎么”等疑问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
小蟋蟀在草地下挖了一条弯弯曲曲的隧(
suì)道。
小刚提的这些问题和哪些事物有关?
小刚提出的问题有关于气象的,有关于植物、动物的,还有关于天文地理的。总是,是与奇妙的大自然有关系。
牛顿坐在树下,一个苹果落下来砸到了他的脑袋,他想:苹果凭什么偏偏往下落,怎么就不往天上飞呢?经过探索研究,牛顿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所以,一个问号可能会引出一个伟大的发明或发现。那面对奇妙的大自然,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许多问题呢?
请大家拿起笔,把心中对大自然的“问号”写下来吧!
写话要求:
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行写一个问题,开头空两格。
尝试从不同方面用多种疑问词提问,尽可能多写几句。
评一评:
问句写得是否规范准确;
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有趣。
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流星为什么会从天空滑落下来呢?
为什么松树的叶子四季常青呢?
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是像针一样的刺呢?
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里生活呢?
蚂蚁为什么会在大雨之前搬家呢?
大自然中藏着那么多那么多的小问号,正等着我们去解开。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小问号,多多观察
,多多思考,多多读书,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妙!
悯农(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农民劳动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唐代诗人李绅非常关心和同情穷苦的农民,他以“悯农”为题,还写了另外一首诗。
悯农(其一)


(


)
[唐]







,











,



饿


mǐn


xián

yóu
è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
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粟]
谷物。
[子]
指粮食颗粒。
[四海]
指天下。
[闲田]
没有耕种的田。
[犹]
还。


(


)
[唐]







,











,



饿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粮食丰收了。
尽管四海之内没有空地,还是有农民活活被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公、同情农民疾苦的古诗,着重写了当时的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这首诗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苦。我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朗读时,要读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练一练
诗中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进行了真实描写的两句是: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