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2 18: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留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2B铅笔填涂客观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碳素笔作答主观题。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C.“敦煌文学”中的俗文学包括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等多种体裁,极具研究价值。
D.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张僧繇的“凹凸法”,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具体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
B.文章以习总书记讲话开篇,同时作为全文的中心观点,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
C.文章第四段举出《维摩诘经讲经文》,旨在论证敦煌文学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
D.文章基于“古为今用”的逻辑前提,重点论述了敦煌文物遗存、文献等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敦煌,各种宗教都大体和睦相处,表现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B.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
C.因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敦煌壁画更显珍贵。
D.我们进行今天的文化建设,应该认真总结发扬古代敦煌的经验,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7月中下旬是夏玉米苗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压实防汛责任,落实防御措施,工作再加紧,措施再加力。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給,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
材料二:
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地下水超采区。近年来,曲周县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县10个乡镇设立I1个节水小麦示范方,引进17个抗早节水小麦品种。今年该县推广节水小麦9.2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400万立方米。
河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不断深入,河北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财政累计投入回收、无害化处理资金700多万元,回收农药瓶超过3000万个,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
(摘编自《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2020年6月24日)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去年,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农民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年7月28日)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长远工作任务”的一项是( )(3分)
A.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B.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C.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D.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北省曲周县近年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设立节水小麦示范方,引进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压减了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B.为了给土地补充营养,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设立固定回收点上百个,投入回收、无害化处理资金上百万元。
C.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D.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有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6.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军上衣
宋西峰
正是盛夏三伏季节,天气酷热。
有很多战士耐不住热,索性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豹子一样蛰伏在一座山头的战壕里。每个人的枪口都冒着烟,枪管灼热。一场激战刚刚结束。鬼子又一次疯狂的进攻被击退了,他们丢下许多具尸体,退缩回了山下的树林里。
这是一场激烈的拉锯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八路军与日军在一座山头已经相持了三天了,双方伤亡都很大。驻守山头的八路军只有一个团,而鬼子则有一个师多,可谓敌众我寡。
这座山头是军事要塞,在整个夏季战役中举足轻重,目前,双方的主力部队正在平原一带展开激战。上级要求驻守的队伍严防死守,再有半天时间,主力部队就要过来增援了。狭窄拥挤的战壕里,支前的老乡们手脚利索地忙碌着,他们从村子里送来食品、水等补给,又把受伤的战士转移走。那些轻伤的战士是绝不会下火线的,他们只简单地包扎一下,继续留下来同敌人厮杀。譬如祥子,他的左肩膀挂了彩,一块弹片擦了过去掀开了胳臂上的肌肉。由于胳膊上缠着纱布,祥子就脱了军上衣,小心地叠放好,放在战壕边上。
祥子是去年参加八路军的,今年刚满十八岁。虽然年龄小,但却长得身材魁梧、高大结实。祥子对鬼子充满了仇恨,他训练刻苦,才一年多时间,他的枪法已经练得非常精准了,是队里出色的神枪手。
祥子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去年春天的一天,鬼子闯进了祥子家的村庄,抢劫老乡们的粮食。鬼子遇到了有力的反抗。一些勇敢的村民对鬼子并不惧怕,他们用土枪向鬼子射击,抄起铁锹、镢头等家伙同鬼子展开肉搏。鬼子恼羞成怒,便疯狂地向人们扫射,洗劫了整个村庄。全村三百多口人,除外出的人外,全部被屠杀。
那天,祥子碰巧外出,躲过了这次劫难。等他回到家时,禁不住被眼前的血腥场面惊呆了,村民们横七竖八倒在血泊里,村街上一滩滩鲜血直晃人的眼。整个村庄都空空荡荡的,成了一个无人村庄。祥子的亲人,一家九口全被鬼子杀害了,祥子成了孤儿。
就这样,祥子怀着对鬼子的满腔仇恨,一路追寻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里,祥子了解到,战友大都和他一样,都是穷苦出身,同鬼子和地主、军阀等反动势力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
祥子的身上淌满了汗水,他的左胳膊火辣辣地疼,可他满不在乎。他静静地伏在战壕里,两眼血红血红,等待着鬼子下一次更加凶狠的攻击。
空中不时地划过几声冷枪。鬼子躲在山下边的树林里,双方距离五百多米。眼下,双方都在抓紧时间修整,山头暂时变得文静下来。一阵大风刮了起来,凉爽无比。祥子惬意地揩了揩身上的汗水。突然,他的军上衣由于没有压紧,被风卷了起来,向着山下翻滚着。祥子急了,对身边的排长报告说,他的上衣被刮跑了,他要去捡回来。排长怒斥他,不就一件上衣嘛,命令他坚守岗位,不要擅自乱动。
祥子紧张地注视着前方,风很大,那件上衣继续向前翻滚着,离他越来越远了。他突然一跃而起,要追上那件上衣。战友们都惊呆了。祥子像一头豹子,矫健敏捷地向前飞扑而去,很快就抓到了那件上衣。这时,对面的树林里发出了排枪。子弹噗噗地钻进祥子周围的土地上,溅起了一团团灰尘。战友们焦急地喊着祥子的名字。
祥子快速地向回冲刺,二十米,十米,五米,祥子马上就要扑进战壕了。突然一粒弹头捕捉到了他,嵌进了他的后背。祥子摇晃了一下,挣扎着扑倒在地,那件上衣被紧紧压在身下。
战场变得死寂无比……
不久,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就赶到了,战斗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默默地向祥子致哀。团长仔细地搜查着祥子的那件上衣。最后,从里面的口袋里找出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一家共十口人,祥子稚气未脱地躲在妈妈的怀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灿烂地笑着……
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一件军上衣”为题,为作品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同时“一件军上衣”也具有线索的作用,对小说的主题有一定的暗示。
B. 老乡们不顾战斗的惨烈前来支援,轻伤的战士们坚决不下火线,表现了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绝不屈服的精神。
C. 大风刮走了祥子的军上衣,祥子在被排长怒斥后依然不听从命令去捡军上衣,这一举动表现了祥子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的特点。
D. 祥子牺牲后,“团长流下了泪水,战友们都流下了泪水”,这是一个细节描写,表明战士们为祥子而感动,可以理解祥子的行为。
8. 小说中插叙了一段祥子的人生经历,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祥子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生命不值,有人认为他的牺牲是值得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后者意。秦汉时贵右贱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是囚犯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年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谥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一场及时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喜的心情。
B.第一句的“转”字,由骄阳之日变成了大雨,将诗人从梦中惊醒,突出了雨来势之急。
C.“屋漏床床湿”一句,突出雨势之大,化用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
D.“田间望岁心”一句中的“望”字,表明作者一直以来企盼天降甘霖的急切心情。
15.后人评此诗“以‘喜’贯穿,不以‘小我’为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手法。《琵琶行》中
“ , ”两句就是借月烘托离别之情。
《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在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极尽想象夸张,侧面表现了箫声悲切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的条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的
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警示我一辈子。
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 ,劝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历尽沧桑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育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即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
( )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曾因二人的家书而感喟:我应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 ,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 的平常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
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少不更事 侃侃而谈 一视同仁 衣食住行
B.羽毛未丰 娓娓道来 一视同仁 布帛菽粟
C.少不更事 娓娓道来 事无巨细 衣食住行
D.羽毛未丰 侃侃而谈 事无巨细 布帛菽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家书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
B.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C.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D.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家书中蕴含的真情十分打动人心,就像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和受益。
B.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
C.让人称颂和受益的是家书的教益,而家书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
D.家书中蕴含的真情能够打动人心,其中的教益更是让人称颂和受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的身体里有一群细胞,识别非正常细胞,比如癌变细胞,发现后就格杀勿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基本就是这样, ① ,对不熟悉的、没见过的“非自我”一定要给他监视、观察。但是有些病毒,在与人类长期共生中,已经和免疫系统 ② ,免疫系统认识它又消灭不了它,只好和平共处。还有些病毒, ③ ,以为多大的敌人来了,所以把免疫系统都号召起来,“杀”将上去,以至于最后置人死地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新冠病毒患者往往因此而死亡。
21.下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月亮之上”形象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和寓意。(5分)
答答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名女铁路售票员20余年来积极上进,业务娴熟,可以随时报出几百个车次的时间、票价、途径地和周转方案,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然而,自2020年6月20日起,全面实施电子客票,原先的铁路售票窗口不断压缩、关闭,所有售票员只能分流、转岗。新时代新职业百花齐放。网约配送员、无人机驾驶员、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等等不断见证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材料二: 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名列湖南省2020年高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决定选择北大考古专业。有人赞许,认为其坚守梦想,勇敢追梦;有人则表示不解,家庭困难,为何不选择一个“热门”专业,工作后能有丰厚的收入,反哺家庭。
材料三: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作为“00后”,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班级举行“畅想我的未来”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表达对“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的见解。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中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一重要限定。B项,“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错误,依照原文,“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可见原因提取错误,应该是“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而非“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选项曲解文意,偷换信息。D项,“都属于那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错误。原文表述为“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可见,文中只是说“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并非敦煌壁画自身具有“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选项曲解文意,夸大了作用。故选C。
2.【答案】A【解析】A项,本文论述结构属于“总—分”,而非“总—分—总”。故选A。
3.【答案】B 【解析】B项,“敦煌曲子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没有关系”推断绝对,根据原文表述,“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可见尽管对敦煌俗文学跟传世文人诗文抄本做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提及两者之间存没存在关联,只是说一类属于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也有可能曲子词是有些文人士大夫的非正统的俗文学作品。故选B。
4.C【解析】C 项“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是眼前的工作任务,并非长远工作。
5.B【解析】B项后面的措施是为耕地祛除病灶,而不是“为了给土地补充营养”。
6.①改良土壤,让土壤更健康:祛除土壤的病灶,压减地下水超采,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对土壤的污染,通过种植绿肥植物,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②藏粮于技。努力突破创新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让中国粮种上中国种。
③教农民种好粮。教会农民科学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C项,“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程度过重,祥子的举动表现出“军上衣”对他而言特别重要,所以奋不顾身。故选C。
①在情节内容方面,交代了祥子的悲惨身世,以及祥子参军和奋勇杀敌的原因,表现了侵略者的凶残,为后文祥子冒死抢救上衣的情节做铺垫。
②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利于全面展现人物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更加真实。
③在表现主题方面,对于小说的献身家国的英雄主义主题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祥子身上背负着家仇国恨,这件军上衣承载这一切。
9. 示例一:祥子的这种行为是值得的。从祥子脱了军上衣,小心翼翼地叠好,放在战壕边,到他抗命去捡被风吹走的军上衣,再到牺牲了还把军上衣紧紧压在身下,可以看出这件军上衣在祥子眼里比生命更重要。祥子因为家仇国恨才参加了八路军,成长为一名抗击侵略者的战士,在他的身上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军上衣代表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军上衣里的全家福代表着对家庭、对乡亲们的责任,当大家都知道了祥子捡回军上衣的原因后,“战士们都流下了泪水”,证明战士们也理解了祥子。他的行为捍卫了一名军人的荣誉,履行了一名军人对国家、家庭的职责。
示例二:祥子为了一件军上衣而牺牲了生命是不值得的。诚然,祥子的这件军上衣不是一件普通的军上衣,它在祥子的眼里比生命还珍贵,它承载的是祥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但如果祥子不因一时冲动而牺牲生命,活着的他一定会杀很多敌人,这样更有现实意义,更能够捍卫一名军人的荣誉,更能履行一名军人对国家、家庭的职责。
10.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常从入苑中”的主语应该是“相”,前面句子的主语为“鲁王”,“相”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C项。“暴”,暴露的,“常”修饰“暴”,就是常常坐在露天地里,两者不需要断开,“常暴坐待王苑外”的主语其实也是“相”,承前省略了,“常”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句意: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故选D。
11.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景帝为年号”错误此处应为谥号,故选C。
12.C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胜过朝廷所有大臣”错,原文用“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不是“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先后”也错,结合“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分析,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故选C。
13.(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
(2)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
14.D项,“表明作者……的急切心情”理解错误。“何况田间望岁心”,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老百姓的心情,说明老百姓急切盼望雨的来临,故“望”应是表明“百姓”的急切心情,而不是“作者”。故选D。
15.(1)诗人喜大旱之日忽然降雨,而不顾自身凉冷;(2)诗人喜河水上涨,利于灌溉,而不顾自已屋漏床湿;(3)诗人想象禾苗生长,而不顾夜雨梧桐的哀声;(4)诗人无田,却因百姓收成有望而欢欣。表现出了诗人关心民生,与百姓同喜同悲的美好品德。
16.(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处,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羽毛未丰:比喻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成长壮大。语境是说“少年”对于“治家之道”的理解,说明这里是强调人年纪小,经验少,应用“少不更事”。第二空处,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侃侃而谈:形容人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此处语境为是形容古代家书劝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强调的语言生动、谈论动听,而不是理直气壮之意。故应选“娓娓道来”。第三空处,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都同样对待。一视同仁:同样对待,不分亲疏厚薄,多用于人。语境是说“一一过问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这些琐事,应用“事无巨细”。第四空处,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居住、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布帛菽粟:比喻不能缺少的东西。此处语境为“平常生活”。故应选“衣食住行”。故选C。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该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词语搭配不当,“丰硕”与“收藏”搭配不当,可将“丰硕”改为“丰富”,据此可排除A、B两项。二是语序不当,按照从古至今、再向未来的时间顺序,应为“穿越了……,丰富了……,成为……”。故选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根据语境,括号上文侧重家书之“理”,下文侧重家书之“情”,故先说其“理”,再言其“情”,由此可以排除A项、D项。比较B、C两项,B项前一分句说“家书的教益”,后一分句接着说家书“蕴含的真情”,句式整齐。故选B。
20.【答案】(1)对已经熟悉的“自我”不管;(2)形成了一个相互认识的关系;(3)人类的免疫系统从来没见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整段文字介绍的是人类的免疫系统。第一空,根据“对不熟悉的、没见过的‘非自我’一定要给他监视、观察”可知,此处应该是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情况,应填“对已经熟悉的‘自我’不管”;第二空,应该填病毒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根据下句“认识它”可知应填“形成了一个相互认识的关系”;第三空,是与上文“免疫系统认识它”不同的另外一种情况,应填“人类的免疫系统从来没见过”。
21.答:(1)构图要素:该标识由一条起笔处形似龙头的书法笔触的圆弧和一对脚印构成,整体图形巧妙形成古文“月”字。
(2)寓意: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圆弧,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对脚印踏在其上,象征我国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是登上月球、征服月球。
22. 略。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正直苛刻,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就进言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多位百姓主动找他,状告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也是田叔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