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3.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导入新知
青山处处埋忠骨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读课文
纠正词语
“踌躇”、“黯然”等词语。
课文内容
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这么轻易就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吗?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具体表现主席痛苦的句子。
精读品味
交流感受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这是对主席的动作描写,可具体描写的却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
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抓住“喃喃”“紧锁眉头”两个词语,这是主席发自内心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强忍”一词体现了什么?
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不能让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的情景。
“眷恋”可以换成哪些词?
(依恋、留恋)
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
(5)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踌躇”什么意思?
(犹豫)
他在犹豫什么?
①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土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送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
(6)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没有任何的话语,“转”、“指”、“示意”,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1.读最后一段:签过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2.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想象一下,在这一夜里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小练笔,反馈。
语言运用
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一本书《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拓展提升
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情如海般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的凡人情感和伟人风范吧!?
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