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年下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调硏检测
班级
准考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文阅读(
)现代文
(本题共5小题,19分
下面的文
成
格斯曾在散文《风
生
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
船头桅杆的大缆
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
的
从你头顶高
绿色
那里,波涛
不
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
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
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
那时侯,你
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
和他们
阴谋诡计的一切
且你会融合在
无限精神的自
就是一种审美体
美
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
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
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
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
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
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
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
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
说的瞬间性生命直
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
于非审美体验、又不
般经验的特殊
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
、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
或“妙悟”等,并
↓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
作
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美体验是被
生
术的本质密切相
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
美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
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
游戏”
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
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
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
需要追
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
美体验这
为
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体验论
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杋,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
验包含两个部
生体验和艺术体验
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
是像普通大众
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
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
进行延伸思考、联想
灵感或直觉的心理
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
样的精
术体验则要求再上
种新的精神高度
体验的继续延伸
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
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
的存在状
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
“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
饣”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
有画意。其实
竹,并非眼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
意在笔先者
哉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
早晨起床看竹,竹林中晨雾在太阳的照射下
烟,浮动于疏枝密
这个过程
变园中之竹为
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
第二个阶
竹已转化为饱含意
中之竹。胸中之竹
最大的不同在
是一种抽象
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虛构的精神
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
为艺术
后阶段
第三个阶
术家磨墨、展
笔
术体验中虛构的艺术形象
为
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
手
板桥还就此
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
作之前,艺术创作
种外化过程
要
本验时期
的艺术意蕴;趣
趣味来
则
术
作方
艺术家所蕴蓄
感兴,才是
孙先旭、胡鹏林的《艺术家
文试题卷第2页共绝密★启用前
2020年下学期高二期终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答案及解析】C(原文是“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可见不能一概而论说
“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就是通过灵感、直觉的心理活动来建构的”)
2.【答案及解析】C(“齐白石正是运用高超的技法这一重要艺术之源”错误,文中明确指出“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
3.【答案及解析】A(“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做好吃的汤,就要有盐和梅来调味。这是一种实用、理性的认识,显然不是审美体验。)
4.【参考答案】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是: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答出任意3点记满分,每少1点少记1分)
5.【参考答案】①用意:旨在用艺术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②情节:如饮酒行令本是古人宴席之常,而宝玉生日时湘云要求行令中有古文、古诗、曲牌名等;③理解:这就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有别于人生本来之庸常,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每点2分,情节可任选,但描述和理解必须与《红楼梦》原文内容相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答案及解析】C(A“暗示了年轻人的骗局必然败露的结局”错误,“昏暗”只与葛尔特茨比被骗有联系,况且文中年轻人的骗局最终得逞了;B“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社会老弱受欺的无情批判”错误,从文中看不出有“老弱受欺”的情节;D“葛尔特茨比的话深深激怒了他”错误,从文中“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顺小路溜掉了”,可以看出他是做贼心虚,意识到可能被识破了。)
7.
【答案及解析】D(“扑朔迷离的开放情节”不是欧·亨利的典型风格,本文也没有“幽默滑稽的效果”。“欧·亨利”式的小说以戏剧性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而引人入胜,常常具有批判讽刺的效果。)
8.【参考答案】①他看见年轻人神情坦然便“警觉起来”,“不动声色地问”“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说明他心存戒备;②见到一块香皂,就认为准是那年轻人掉的,并追去送还向他道歉,说明他善良单纯;③主动借给年轻人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说明他乐善好施;④他认为自己要“吸取教训”“不能自作聪明”,说明他善于反省。(每点1分)
9.【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一块香皂”更好。①香皂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年轻人用香皂设局,葛尔特茨比因香皂怀疑、救助年轻人,老先生找香皂又揭示了故事的真相。②一块香皂成为行骗手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骗成风的社会风气,对人们思考这种社会环境的形成与小人物的境遇有揭示作用。③香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分,每点2分)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黄昏”更好。①“黄昏”意蕴丰富,既指模糊暗淡的时刻,也隐喻(象征)着破灭的希望、人生的没落、社会的下沉。②“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合理性。正因为是黄昏,老先生才没发现丢了肥皂,年轻人才没有看见香皂,葛尔特茨比才有可能捡到肥皂而被骗。③作者对于黄昏的描写,以暗淡模糊的色调,烘托了人物消沉的意志,这种基调是作品突出的艺术特征。(6分,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参考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研修律令,担任鲁国狱史。积累功劳,逐渐升迁到廷尉右监。当时,宣帝刚出生几个月,因为皇曾孙的身份被卫太子的事牵连被收监。丙吉见了怜惜他,又心知太子的罪过并非事实,更加同情无罪的曾孙,于是选择谨慎敦厚的女刑徒,让她们保护奉养曾孙。
丙吉为人宽厚,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自从曾孙登上帝位,丙吉闭口不说曾经的恩德,所以朝廷中没有谁知晓他的功劳。等到霍光被杀,皇上亲自处理政务。这时,掖庭一宫婢让她民间的丈夫上书,说自己曾经有扶持、养育皇帝的功劳。奏章下达掖庭令,让掖庭令考查询问此事,这个宫婢的供词中说以前的使者丙吉知道是怎么回事。皇帝亲自询问丙吉,这才知道丙吉曾对自己有恩,但丙吉始终没说。皇上认为他非常贤德,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又过了五年,代替魏相做了丞相。
丙吉出身于治理监狱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礼》,通晓其大意。等到处于宰相之位,崇尚宽容大度,好谦让他人。丙吉对于官署掾史,一定遮蔽过错颂扬好处。丙吉的马车夫嗜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醉后呕吐到丞相车上。西曹负责官员想要赶走他,丙吉说:“因为喝醉失去士族的差事(因为喝醉的过失就赶走他),让这个人将何处容身?西曹隐忍这件事吧,这不过是玷污了丞相车内的垫褥罢了。”因此没有赶走此人。此马车夫是边郡人,熟悉知晓边塞派发的紧急军务,曾经外出时,刚好看见信使拿着赤白囊,携带着边郡的紧急文书飞驰来到。驾车的役吏于是跟随信使到官署刺探打听,知晓蛮族侵入云中、代郡,迅速回府拜见丙吉并禀报所知晓的情况。并建议:“恐怕胡虏所入侵的边郡,二千石的官吏中有老病经不起战乱的,应该预先探察。”丙吉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让东曹访察边郡的长吏,详细记录他们的身世经历等情况。事情还没做完,皇上下诏召集丞相、御史,询问蛮族所侵入的边郡的官吏,丙吉详细回答。御史大夫仓促间窘迫不能详细知道,因此被谴责。
五凤三年春天,丙吉病得很重了。皇帝亲临病榻问候丙吉,说:“假如您不幸辞世,谁可以代替你?”丙吉顿首回答:“西河太守杜延年清楚法度,通晓国家旧例;廷尉于定国制定法令公正;太仆陈万年行为敦厚谨慎。这三人的才能都在我之上,希望皇上察看他们。”皇上认为丙吉的话都正确而答应了。后来三个人居高位都很称职,皇上认为丙吉有知人之明。丙吉死后,谥号定侯。大儿子丙显继承爵位,甘露年间获罪削爵为关内侯,做官到卫尉太仆。
10.【答案及解析】B(全句的主语是“吉”,他所做的事情,有“见而怜之”“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择女徒”“令保养曾孙”。需要辨析的地方是:太子非“无事”而是“无事实”;“无辜”者非吉而是曾孙。故“事实”不可分开,“曾孙”和“无辜”不可断开)
11.【答案及解析】B(隔三代的称“从”错误,上隔三代称“高”,下隔三代称“玄”,“从”是指同祖不同父的亲属,与“堂”相同。
12.【答案及解析】A(“陈述丙吉功劳”说法有误,掖庭宫婢是让自己的丈夫上书陈述她的功劳,并非陈述丙吉的功劳。)
13.【参考译文】(1)自从曾孙登上帝位,丙吉闭口不说曾经的恩德,所以朝廷中没有谁知晓他的功劳。(4分)(2)事情还没做完,皇上就下诏召集丞相、御史,询问蛮族所侵入的边郡的官吏的情况,丙吉详细地作了回答。(4分)
14.【参考答案】因为①丙吉宽容大度,喜欢为人掩过扬善。②丙吉担心他因醉酒失去差事,没有容身之处。③丙吉认为只是弄脏了车内的垫褥,不是失职之事。(3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答案及解析】B(“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借渔为乐”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凭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只不过这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他委心任运,任由别人评说。可见渔人是志在捕鱼并非借渔为乐。)
16.【参考答案】①《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形象。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四周一片死寂、苦寒,他虽然处境孤独,但傲岸不屈,清高自守。②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答案】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答案】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名著阅读与交流(6分)
18.【答案示例】“千里走单骑”,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才华英武,希望招降关羽,但关羽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
斩颜良、
诛文丑。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便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用具体行动诠释了对兄嫂的忠,对曹操的义,以及处事迎敌的智、信、毅、勇。“千里走单骑”成为关羽忠肝义胆的象征,也是其赫赫一生的重要战绩之一。(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答案及解析】B(“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
20.【答案及解析】A(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引用;C项,引号表示反语、讽刺;D项,引号与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21.【参考答案】不当改。(1分)因为①原句用短句,语言风格灵动,改句是常式句,比较呆板。②原句“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做谓语,否定意味更强烈,改句意味平淡。③
原句“像石楠花一样”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与前一段的句字结构一致,表达自然流畅。(3分)
22.【参考答案】①“减免”后加“政策”;③“有助于刺激消费”和“可以让消费者得实惠”互换位置;⑦“单纯”放到“依赖”前;⑨“塑造”改为“打造”。(4分,改对一处记1分)
五、写作(60分)
23.【作文等级及记分参考标准】
一等:优,54分及以上;
二等:良,45分~53分;
三等:合格,36分~44分;
四等:问题作文,24~35分;
五等:差,24以下直到0分
合格要求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有一定深刻度和创建性,字数符合要求。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3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不符合格式要求的,每错一处或缺一处扣1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后,扣字数分。(少30个字扣1分)
2.200—400字的文章,在12—25分之间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在12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三)抄袭、套作评定
1.抄袭量在95%以上的记0分。
2.抄袭量在80%—95%之间的,在10分以下评分。
3.抄袭量在50%—80%之间的,在10-20分之间评分。
4.套作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后,根据套作情节轻重扣20—30分,最低记5分。
PAGE
5
高二语文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