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知道计量物体长度的操作程序,初步培养使用计量工具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激发兴趣
1. 播放“神舟五号”飞天视频
2.课件演示:新闻报道——字解读“神州”
飞船飞船总长9.2米
返回舱直径2.5米
运载火箭塔组合体高58.3米
变轨后圆形轨道距地球343公里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尺寸:长15厘米,宽10厘米
共进行了约60万公里的旅行
实际着陆点于理论着陆点相距4.8公里
谈话:这是我国“神舟五号”飞天成功时的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消息——数字解读“神州”飞船。请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把消息中应用到长度单位的数据找出来。
3.学生活动:
(1) 读信息,找数据。
(2)说一说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长度单位是过去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
4. 引出课题
计算较长的路程,需要更大的计量单位。“公里”就是人们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题揭示自然。】
二、交流计算 实践感知
1. 谈话:
你能猜一猜他和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米之间的关系吗?
2. 猜测(1千米=1000米)
3. 谈话: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课前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操场的长度,请汇报。
【设计意图;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展开思维活动。】
4. 汇报本组测量结果。
5. 计算操场一周长度。
测量方法预设:
每人一根米尺,边做接龙游戏边测量:上边长约65米。
用盘尺直接测量:左边长50米
步测、目测:右边长约51米。
利用操场上学生做操站的白点,先测出两点距离,再根据点数进行计算,下边长约67米
6. 感知1000米的长度大约是绕操场4圈。
7. 引导体验:
从学校出发到革新街大概是一千米,步行要用20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发现。】
三、讨论交流 开拓视野
1. 谈话:
关于“千米”你还想知道什么?请阅读课件提示的资料,看看能了解到什么?
2. 读资料自学。讨论交流,了解千米的相关知识。
3. 根据学生汇报,总结归纳:
1千米(km)=1000米(m)(板书)
4. 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应用千米来计量,你能说一说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吗?
5. 交流课前收集资料(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台展示出来):
预设:
太阳直径是139200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千米,可见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
月球表面直径大约1公里的环形山有30万座以上。
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光年和秒差距……
【设计意图:创造了课堂中多项信息交流的条件,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收集整理信息。】
四、梳理知识 归纳总结
1.谈话:
从同学们那里老师也有了新的收获,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了。下面让我们归纳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都有哪些成员。
预设: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长度单位进率表
1千米(km)=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2.独立填写长度单位进率表。
3. 拓展练习(课件演示):
看图填出适当的长度单位。
新华字典厚:3厘米
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
单人床长: 2米
两地距离:15千米
课桌高:8分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