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4 11:2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shuài
k?ng

ch?
lún
m?n
gàn
wéi
k?ng
(
)
(
)
(
)
(
)
(
)
l?ng

z?
lán
sōu

cuì
ruò
qiū
y?n
(
)
(
)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单调(
tiáo
diào)
丑恶(è
wù)
锲而不舍(qiè
qì)
花圃(p?
f?)
举例(liè
lì)
论证(lùn
lún)
3.选择题。
(1)下面与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A.猜想
B.测估
C.测算
D.猜疑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选自《论语》
B.“思援弓缴”的“缴”读“ji?o”
C.“辨论”一词没有错别字
D.“辩斗”的意思是争论
(3)下列书法作品中,最有可能是赵孟頫作品的一项是(
)
(4)下列学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边读书边思考,并写读书笔记
C.坚持每天读课外书,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丰富知识面
D.完成习作后再读一遍,并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让习作更好
(5)下列选项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证据不足之处,
,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
B.从而理清自已的思路
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
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
(6)“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对这样写的好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吸引读者阅读
B.压缩了语言.节省文字空间
C.体现作者的语言深度,让读者被作者折服
D.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7)下列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不相关的事例是(
)
A.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落,经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哥白尼因坚持“日心说”而遭到迫害
C.鲁班被野草叶子的小齿划伤,从中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锯子
D.波义耳通过盐酸使紫罗兰变色的现象发明了酸碱试纸
4.将本单元所学的四字词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见(
)知著
②全神(
)注
③自(
)弗如
④司空见(
)
⑤无独有(
)
⑥不(
)为然
(1)在学习文言文《学弈》的时候,我知道了加点字“弗”有“
”的意思,因此可知词语③的意思是
(2)和“聚精会神”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填序号)
(3)科学家们普遍能从细微的、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选词填空,填序号)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穷则变,


(2)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3)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
(4)“

”,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成就已超过了老师。
二、阅读与理解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写出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通国之善弈者也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非然也
2.选出下面加点的“之”字正确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弗若之矣(
)
A.代词,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B.代词,指弈秋的指导
C.助词,的
D.代词,指鸿鹄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人专心致志
B.为是/其智弗若与
C.虽/与之俱学
D.一人/虽听之
5.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6.用“
”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7.从这篇文言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湿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日新月异:
(2)相辅相成:
2.短文论述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
A.引用
B.比喻
C.举例
D.对比
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短文中提到的原因有哪些?
5.短文围绕着“学与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用“
”画山来、短文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请简单概括。
6.阅读短文第④段,完成练习。
(1)这段的中心句是么?用“
”画出来,它在全文中还起到
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这件事他又明白了们么道理?
提出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明白的道理:
7.阅读《学与问》,你一定联想到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合这两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表达与交流
科学课上,你一定了解了很多关于科学的知识、人物、事件等,你心目中理想的科学课是什么样的呢?想一想,把它写出来。注意语句通顺,能利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少于450字。
答案:
一、1.蟋蟀
恐怖
齿轮
敏感
唯恐
领域
阻拦
搜集
脆弱
蚯蚓
2.diào
è
qiè
p?

Iùn
3.(1)A
(2)D
(3)B
(4)C
(5)D
(6)D
(7)B
4.①微
②贯
③愧
④惯
⑤偶
⑥以
(1)不
自己感觉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2)②
(3)④
5.(1)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2)不存在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6.(1)变则通
通则久
(2)苟利于民
不必循旧
(3)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一)
1.(1)下棋。
(2)全国。
(3)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
(4)这样。
2.(1)C
(2)B
(3)D
(4)A
3.B
D
4.A
5.C
6.其一人专心致志……思援弓缴而射之
7.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例如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课,不能三心二意,在课堂上想别的东西。
(二)
1.(1)形容发展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文中指这个世界发展很快,新事物不断出现。
(2)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文中指学与问要互相辅助,互相
促成。
2.C
3.B
4.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勤“问”是可以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学到很多知识。
5.学问学问……才能求得真知。短文先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间”,接着说明“问”的好处,然后说明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总结说明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
6.(1)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承上启下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问妈妈;去深山寺庙实地观察。
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7.读了短文,我懂得了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在学习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接受,而要主动地探究。就像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说的那样,只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