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5.2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
1.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血小板
2.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你推测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干细胞
3.与人体内血液循环流动的目的,不相关的是(??
)
A.?将氧气运输至组织细胞???????????????????????????????????????B.?将各种营养物质运输至组织细胞
C.?将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D.?血液循环流动时,氧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
4.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
)
A.?400~600毫升??????????????B.?800~1000毫升??????????????C.?200~400毫升??????????????D.?1200~1500毫升
5.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人体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且收缩时可将血液送往全身的是(??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6.心脏各腔与血管相连正确的是(??
)
A.?左心房—肺静脉??????????B.?右心房—主动脉??????????C.?右心室—上、下腔静脉??????????D.?左心室—肺动脉
7.某人因发生车祸大出血,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则医生应先考虑给患者输的血型是( )
A.?O型?????????????????????????????????????B.?A型?????????????????????????????????????C.?B型?????????????????????????????????????D.?AB型
8.“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小动脉
9.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A.?血小板???????????????????????????????B.?红细胞???????????????????????????????C.?血浆蛋白???????????????????????????????D.?白细胞
10.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由指端返回心脏时,将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再经过怎样的路径才可能到达脚趾?(
??)
A.?右心房;肺循环与体循环????????????????????????????????????B.?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
C.?右心房:肺循环??????????????????????????????????????????????????D.?右心房;体循环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7分)
得分
???
11.图甲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________的(填“多”或“少”),以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________。
(3)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________(填“低”或“高”)倍镜进行观察。
(4)图乙中的血管①是________。
(5)丙所示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6)图丙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7题;共45分)
得分
???
12.图甲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处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②③④⑤表示血管,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________内血液中含氧量较少,该类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如果图乙中⑦代表组织细胞,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血管N内流________血。
(3)如果⑦代表肺泡,则图乙中的M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血管)直接相连,内流________血。
(4)从小肠处吸收的葡萄糖,在到达大脑的过程中,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__。
(5)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通过DNA亲子鉴定,使不少失散多年的家人得以团聚。若进行DNA鉴定,以三种血细胞为材料,最好选用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
13.如图(一)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如图(二)是低倍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血管的流动方向。(用图中字母回答)
???????????????????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一)中_______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2)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图(一)中的________.
(3)图(二)中,为使小鱼安静并保持体表湿润,便于实验,应用
________将小鱼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14.乐乐在自己的手背上做了这样的小实验:左手保持握拳姿势,使手背“青筋”突起明显。用右手拇指向下按压在左手“青筋”A点处(见如图),再用食指从拇指按压处沿着“青筋”向手肘(箭头所指)方向推挤一段后,食指离开,但拇指始终压在
A处。原本隆起的“青筋”变塌陷。松开按压的拇指后,手背“青筋”恢复如初。据题中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________血管,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________(能、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
(2)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________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________,导致血管塌陷。
(3)某工人手指因外伤导致严重感染,需从A处输液治疗,药物从此处进入血管到达患处的途径为:药物经上肢静脉→________→食指患处。(填写字母和箭头)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主动脉?
f.各级动脉??
g.左心房、左心室??
h.右心房、右心室???
i.毛细血管
15.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血管为________。经过物质交换后,该血管的血液变为________。
(2)红细胞主要具有运输________的功能,是因为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
(3)组织细胞产生的________进入该血管后,将通过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肾脏,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16.图中,甲图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毛细血管流经人体内某处的结构示意图,丙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血流方向).请同学们对照图完成下列内容:
(1)甲图中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________]________内流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2)如果乙图中⑦代表的是肺泡,则乙图中的M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血管)直接相连,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是________.
(3)如果乙图中⑦代表的是组织细胞.则N处的血液为________血.
(4)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右心房.
17.下图为人体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氧化碳中毒,吸入一氧化碳后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_]________,心脏的四个腔中[________]________壁最厚。
(2)②所代表的气体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中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3)血液经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4)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血液在两条循环途径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________→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8.下图为脑组织细胞处血液流动及物质交换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血管a,c中流的血液分别是(
????)
A.动脉血、动脉血
B.动脉血、静脉血
C.静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2)组织细胞从b内血液中获得(????
)
A.氧气和废物
B.二氧化碳和营养
C.氧气、营养
D.二氧化碳、废物
(3)a中血液来自心脏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4)a,b,c内血液流速最慢的是(????
)
A.a
B.b
C.c
D.难以确定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和分离,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因此,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答案:
B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疾病,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所以某人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他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患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
3.答案:
D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全身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左心室和主动脉里面的血液为动脉血,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里面的血液为静脉血。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所以,通过血液在体内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送至组织细胞,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4.答案:
C
考点:血量与输血
解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5.答案:
B
考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左心室承担的输送血液的路途远,需要较大的压力,需要左心室有较发达的肌肉。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左心室;左心室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主动脉,再送往全身各部。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6.答案:
A
考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综上所述:BCD选项不正确,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心脏的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脏结构如下图:
7.答案:
D
考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某人因发生车祸大出血,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那么医生应先考虑给患者输AB型血。
故答案为: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8.答案:
C
考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答案为: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9.答案:
B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血浆蛋白不属于血细胞。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的主要功能如下: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RBC)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x×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低于正常值,贫血
白细胞(WBC)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超过正常值,发炎
血小板(PLT)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
10.答案:
A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所以这是进行了体循环运输,即体循环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所以红细胞先回到右心房,要再从指端返回心脏,需要再经肺循环,具体的循环路径如下: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指端处毛细血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脚趾处毛细血管,可见,此过程需要先经过体循环到达右心房,然后通过肺循环,到达左心房,再从左心房到左心室,从左心室出发经过体循环到达脚趾端,可见A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循环路径,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熟记熟记血液循环的路径,简图如下: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少
(2)保证鱼正常呼吸
(3)低
(4)动脉
(5)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6)气体的扩散
考点:血管,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因为色素少容易观察实验现象。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观察前要先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4)(5)图中①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毛细血管;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6)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氧气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然后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图丙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少;(2)保证鱼正常呼吸;(3)低;(4)动脉;(5)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6)气体的扩散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三、综合题
12.答案:
(1)上、下腔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2)二氧化碳;静脉
(3)④;肺动脉;静脉
(4)C→B→D→A;胃液、胰液、肠液
(5)白;白细胞有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
解析:(1)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中,甲图中A是左心室、B是右心室、C是右心房、D是左心房。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其中①上、②下腔静脉收集的血液是流经组织细胞处的血液,血液里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含氧量较少。该血管的结构特点是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2)乙图中⑦代表的是组织细胞,在这里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N处的血液为静脉血。(3)若乙图中⑦代表的是肺泡,则⑥代表的是肺部毛细血管,M是肺动脉的分支血管,与甲图中的④肺动脉直接相连。血液流经肺部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使血液含氧量增多,因此⑥中内流动脉血。
(4)从小肠处吸收的葡萄糖,在到达大脑的过程中,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C右心房,经C右心房→B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D左心房→A左心室→体动脉→脑部的组织细胞,则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C→B→D→A。胃液、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5)若进行DNA鉴定,以三种血细胞为材料,则所选细胞中应具有遗传物质DNA。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无细胞核;白细胞体积较大、有细胞核,故进行DNA鉴定选白细胞。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
13.答案:
(1)B
(2)D
(3)浸湿的棉絮
考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1)B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有防御疾病的作用,故人体被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2)D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3)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分析】如图一: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A的数量最多,是红细胞;B的个体最大且有细胞核,是白细胞;C个体最小,是血小板;剩下的D是血浆。
图二:C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A所示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B连接最小静脉和动脉,因此是毛细血管。
14.答案:
(1)静脉;不能
(2)静脉瓣;倒流
(3)a→h→d→i→c→g→e→f→i
考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1)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2)在人体的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保证血液只能流向心脏,而不能倒流。因此,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静脉瓣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倒流,导致血管塌陷。(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医生从A处静脉滴注药物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过a上腔静脉→h右心房、右心室→d肺动脉→i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肺静脉→g左心房、左心室→e主动脉→f各级动脉→i手指周围毛细血管→食指患处,因此,药物到达患处的途径为:a→h→d→i→c→g→e→f→i。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
15.答案:
(1)毛细血管;静脉血
(2)氧
(3)尿素(
废物
)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1)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数量最多,分布广泛,管腔很细,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图中的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经过交换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经过物质交换后,该血管的血液变成静脉血。(2)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气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输氧的功能。(3)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尿素属于废物,所以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进入该血管后,通过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肾脏,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16.答案:
(1)⑤;肺静脉
(2)④;肺动脉;氧气
(3)静脉
(4)左心室
考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1)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肺静脉汇集的血液是刚刚与肺泡进行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含氧丰富;上下腔静脉收集的血液是流经组织细胞处的血液,血液里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了,含氧量较少;因此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内流的血液含氧气丰富是肺静脉。
(2)若乙图中⑦代表的是肺泡,则⑥代表的是肺部毛细血管,M是肺动脉的分支血管,N是与肺静脉相连的静脉血管;在这里肺泡处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乙图中⑦代表的是组织细胞,在这里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N处的血液为静脉血。(4)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体循环开始的部位是左心室。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17.答案:
(1)B;左心房;D;左心室
(2)线粒体
(3)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心室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1)一氧化碳从外界吸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即B。心脏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即D。(2)②所代表的气体是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3)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含量逐渐减少,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4)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肺循环共同的循环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过程和心脏的结构特点,需要学生了解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过程。根据题目分析可知,图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18.答案:
(1)D
(2)C
(3)A
(4)B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1)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即图示中的A、C中流的静脉血、动脉血。故选D
(2)血液为组织细胞带来了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从而维持组织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生活.因此图示中组织细胞从b内血液中获得氧气和养料;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因此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再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因此a中血液首先来自心脏的左心室;(4)根据分析可知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因此b为毛细血管。
【分析】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