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6.1人的呼吸(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6.1人的呼吸(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19: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6.1人的呼吸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
1.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气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会减少????????????????????????????????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2.柳州市正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市民从每件小事做起,如不随地吐痰等。痰虽从口吐出,但形成于(??

A.?鼻腔???????????????????????????????????????B.?咽???????????????????????????????????????C.?气管???????????????????????????????????????D.?肺
3.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要到达(??

A.?肺????????????????????????????????????B.?心脏????????????????????????????????????C.?组织细胞????????????????????????????????????D.?血液
4.呼气时,人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肋间肌收缩???????????????B.?膈向上移动???????????????C.?胸腔容积缩小???????????????D.?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5.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气体,下列述中正确的是(  )
A.?a、c代表氧气?????????????????????????????????????????????????????B.?b、d代表二氧化碳
C.?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D.?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6.面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据图分析正面是(??

?
A.?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
7.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8.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中⑥肺可以(??

A.?过滤、温暖和湿润空气???????????????????????????????????????B.?分泌黏液和作为气体通道
C.?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9.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是(?

①咽
②气管
③肺
④支气管
⑤鼻
⑥喉
A.?⑤①⑥②④③??????????????????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⑥①③⑤??????????????????D.?⑤①⑥④②③
10.下图表示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你认为能表示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变化的是(??)
A.?AC段???????????????????????????????B.?CE段???????????????????????????????C.?AB段和DE段???????????????????????????????D.?BD段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
得分
???
11.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的含量减少了,而________的含量增加了;________瓶中较浑浊。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________;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________,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
(3)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6题;共46分)
得分
???
12.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4]________;[5]________。
(2)组成呼吸道的器官依次是________(写序号)。
(3)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________上部黏
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4)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________]________。
(5)痰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6)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箭头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X血管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_______。进入组织细胞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________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________。
14.下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丙为某同学在不同状态(不同呼吸情况)时的肺容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表示人平静吸气时的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小于”)外界的大气压.。
(2)从乙图可以看出,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支气管分支末端都形成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结构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血液只需要穿过________层细胞膜。
(3)某同学的肺容量如图丙中bc、de段曲线发生变化时,其肋骨间肌肉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的肺容量前后明量不同,与ad段相比,dh段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特点分别是________。
15.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请依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各字母所示结构分别为:A________B
____________D
________
(2)当膈肌由甲状态向乙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________动作(回答“吸气”还是“呼气”)。
16.“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徒步环滇是昆明每年举行的全民健身环保公益活动,是在充分获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如图,图中1、2、3、4、5表示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
(1)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血管3最先到达________(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2)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层细胞膜,才能进入骨骼肌细胞。
(3)氧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________。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系统排出体外。
17.目前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雾霾”主要对人体的________系统影响严重.
(2)在雾霾天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________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3)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校的同学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__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

某小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表格中“上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________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________

(6)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这是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当人们在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所以,如果在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
2.答案:
C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3.答案:
C
考点:人体能量的供给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胃肠运动、唾液分泌等。
4.答案:
A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胸廓容积变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除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5.答案:
C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气体a代表氧气、气体b代表二氧化碳、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b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6.答案:
B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故A错误。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内,故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的气体排到外界,故C错误。
D.AD段曲线表示在10秒内呼吸3次,可见该同学在一分钟内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故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7.答案:
B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流出,形成呼气运动。
观察图示可知:甲图和丁图,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下降,胸廓扩大,应该是吸气。
乙图和丙图,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缩小,应该是呼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8.答案:
D
考点:呼吸道的作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A、图中⑥是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的作用是过滤、温暖和湿润空气
,A说法错误。
B、呼吸道有分泌黏液和作为气体通道的作用,B说法错误。
C、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脉血,C说法错误。
D、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使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脉血,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肺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不但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使进出肺的气体变的清洁、湿润和温暖,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脉血。
9.答案:
A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据此可知,肺结核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是:⑤鼻腔、①咽、⑥喉、②气管、④支气管和③肺,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10.答案:
A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曲线CE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解答】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线图中,CE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
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线图中,A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
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
呼气.因此表示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变化的是AC段.
故选:A
【点评】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O2(氧气);CO2(二氧化碳);乙
(2)血液;肺泡
(3)对照
考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1)呼出的气体氧的含量减少,在本实验中不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个是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乙瓶的石灰水变得较浑浊,说明了人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个可能通过比较甲、乙两瓶的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能够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正是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根本原因。
(2)本小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由肺泡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湿润气体排出体外。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预测与甲瓶相比,乙瓶的石灰水明显变混浊。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1)O2(氧气);二氧化碳;乙;(2)血液;肺泡;(3)对照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
三、综合题
12.答案:
(1)鼻腔;咽;喉;气管;肺
(2)1、2、3、4
(3)鼻腔
(4)2;咽
(5)4;气管
(6)5;肺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1)图中1鼻腔,2咽,3喉,4气管,5肺。(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2咽、3喉、4气管、支气管,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3)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1鼻腔上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4)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2]咽。(5)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4气管和支气管。(6)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5肺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2咽,3喉,4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5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3.答案:
(1)氧气;二氧化碳;毛细血管
(2)二氧化碳;线粒体;能量
考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1)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肺泡周围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因此X血管的名称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里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血液会将运输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当做燃料与氧结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示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14.答案:
(1)收缩;小于
(2)3;肺泡;4;毛细血管;四
(3)舒张;快、大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1)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包括呼气和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图甲表示人平静吸气时的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完成气体交换。支气管的末端形成大量的肺泡,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血液只需要穿过2层细胞,即4层细胞膜。因此,从乙图可以看出,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支气管分支末端都形成了大量的3肺泡;并且,这种结构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4毛细血管;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血液只需要穿过四层细胞膜。
(3)曲线图丙中,曲线bc、de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容量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据图可见:与ad段相比,dh段的呼吸频率快和呼吸深度大。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图乙中3肺泡,4毛细血管。
1是氧气,2是二氧化碳.
图丙中ab、cd、ef、gh表示吸气,bc、de、fg段表示呼气.
15.答案:
(1)气管;支气管;肺;膈肌
(2)吸气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图为“膈的运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A代表的是呼吸道的气管,B代表的支气管,C代表的是肺,而D代表膈肌.
(2)甲图中的C肺处于回缩状态,D膈顶部处于上升状态,这代表膈肌舒张,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肺回缩,肺内压高于外界大气压,人体处于呼气状态;
而乙图中,正好相反:C肺处于扩张状态,D膈顶部处于下降状态,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外界大气压,人体处于吸气状态,这时膈肌收缩.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6.答案:
(1)动脉血;左心房
(2)9
(3)能量;呼吸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图中1肺动脉,2毛细血管,3肺静脉,4主动脉,5体静脉。(1)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3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2)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界的氧气进入肌细胞的途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红细胞→毛细血管壁→肌细胞。共计9层细胞膜。(3)氧气进入肌细胞的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由呼气排出体外。
【分析】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如下图: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3、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中的能量用于维持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17.答案:
(1)呼吸
(2)D
(3)实验变量
(4)取平均值;
(5)越大
(6)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控制污染物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少开车等
考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1)近年来,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雾霾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很大伤害.(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可见D正确.(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4)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上班时段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如下图.
(5)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6)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少开车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1)呼吸(2)D(3)实验变量(4)取平均值??
画图略(5)越大(6)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控制污染物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少开车等.合理即可给分.
【分析】科学探究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