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8.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8.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20:0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京版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8.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
?
?
?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
1.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寒冷使人打哆嗦????????????B.?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C.?新出生的婴儿会吃奶????????????D.?谈虎色变
2.下列反射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A.?下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B.?看见酸杏引起唾液分泌;
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
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因此人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
C.?聋哑人使用手语交流时,没有使用到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
D.?含羞草受到刺激会把叶片合上,这种现象不是一种反射
4.如图是某同学手被针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为5→4→3→2→1
B.?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C.?该同学在此过程中先感觉到痛然后再缩手
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4受到损伤,则该同学既不会感觉到痛又不会缩手
5.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

A.?运动?????????????????????????????????????B.?语言?????????????????????????????????????C.?吮吸?????????????????????????????????????D.?眨眼
6.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当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兴奋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劲收缩使胸肺内压和腹压上升,随后声门打开,气体高速冲出形成咳嗽反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
B.?咳嗽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为传入神经
C.?咳嗽反射是在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效应器是呼气肌
D.?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咳出
7.某人因醉驾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胸部受伤形成截瘫,此病人会出现以下哪种症状?(??

A.?不能说话????????????????????B.?不能形成视觉????????????????????C.?不能控制四肢????????????????????D.?不能控制排尿
8.石景山区某实验学校为弘扬祖国文化,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抖空竹”课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项运动需要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才能曲起手臂
B.?抖空竹时手臂的伸展和曲起是围绕肘关节为中心的运动
C.?左右手臂伸展和曲起的交替运动需要小脑发挥协调运动的功能
D.?学生调整抖空竹的动作以维持空竹正常旋转属于先天性行为
9.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
脑干??????????????????B.?小脑?
大脑皮层??????????????????C.?脊髓?
大脑皮层??????????????????D.?脊髓?
小脑
10.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8分)
得分
???
11.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李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在鱼缸的1/3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
?
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所示。
②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
?
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s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
?
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
④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
?
孔洞取食。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李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________;该类型的反射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________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________。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________,此类行为是在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阅卷人
???
三、综合题(共5题;共40分)
得分
???
12.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一)和(二)表示组成脊髓的两部分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图中的结构3表示的是________,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与箭头表示)。
(3)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类型为________反射。举例人类特有的此类反射有________。
(4)图中的(一)是脊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名称是________,主要由神经元的________部分聚集组成。
13.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1表示神经系统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图2表示完成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
(2)写出图1中标注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劳技课上,小强缝沙包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产生了缩手反射。依据图2,小强的手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_____)
A.1→2→3→4→5
B.2→1→3→5→4
C.4→5→3→2→1
(4)若图2中编号2是感受器,请据图回答3、4、5所代表的反射弧中结构的名称。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5)假如小强的结构“5”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则小强被针刺以后,________(能/不能)产生缩手反射,理由________。
1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过程为(图1):当膀胱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导到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同时,兴奋还沿着脊髓中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依次到达脑中各级排尿中枢,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做好准备后,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向下传导,控制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产生兴奋再由盆神经传出,最终尿液排出体外。脊髓损伤常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的医学难题。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教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为解决该医学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做法为(图2):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完整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术后8~10个月,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促发膀胱排尿。人工反射弧重建成功的关键在于图2中①处所示的神经元从缝合点开始重新再生出轴突,并沿着②处所示传出神经生长到膀胱,这大约需要8~10个月的时间。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盆神经主要负责膀胱与脊髓的兴奋传入和传出联系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级排尿中枢就分别位于脑和脊髓的________(灰/白)质内。
(2)“尿意”是在________产生的。脊髓损伤的病人________(能/不能)感觉到尿意,这是因为从脊髓到脑的信息传导被切断了。
(3)观察图2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________(填字母),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填字母)。
15.我们几乎不停地被各种声音、气味、景象、味道等刺激所“轰炸”,神经系统使这些刺激对人体产生意义,并使人体对这些刺激产生反应,
以更好地保护自己。脑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一展示了人脑的主要分区。请回答:
???
(1)除脑外,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还包括________;神经系统接受刺激并使人体产生反应是通过________活动完成的。
(2)大脑是脑最大的组成部分,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图中显示的是大脑________半球。如果某人头部受伤,蒙上眼睛后,他的左手食指不能准确触及自己的右手食指,那么,他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3)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人员为确定头的大小、教育水平与患痴呆风险的关系,进行了为期10年的调查,图二显示了研究的总体结果。
①头围大小与患痴呆风险的关系是________。
②患痴呆概率最大的是________的人。在头围的人群中,教育程度的差异对患痴呆风险的影响较显著。
16.?2018年3月14日凌晨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1)________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________和突起构成。
(2)ALS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3)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_
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4)霍金生前的一段时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与他人交流全靠这三根手指,当有人向他问“您好”时,霍金就会活动手指打字,礼貌地回应,这属于__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人类特有高级神经中枢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ABC.“寒冷使人打哆嗦,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新生的婴儿会吃奶”,都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谈虎色变”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符合题意。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答案:
B
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又称为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又称复杂反射。
选项中,A
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
、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这都属于简单反射,是先天性反射,B看到酸杏引起唾液分泌,这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的反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3.答案:
C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能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发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协调指挥躯体运动完成手势动作;要利用视觉中枢看见手势形成视觉;要有语言中枢理解手语的含义,才能实现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C符合题意。
D.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属于应激性,而不是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4.答案:
B
考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所以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2→3→4→5,故A错误。
B.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故B正确。
C.某同学的手被针扎,手指头上的感受器感受了针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神经冲动传到脊髓时有一部分沿着脊髓里的白质上行传导大脑里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痛觉是在大脑产生的传导路线比缩手反射的长,所以该同学在此过程中先缩手然后感到痛,故C错误。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所以图中的4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神经冲动能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感觉到痛,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5.答案:
B
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A、运动是动物所有的特征,并不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A
说法错误。
B、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所以与语言和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故
B说法正确。
C、吮吸是非条件反射,
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说法
错误。
D、眨眼是非条件反射,
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人和动物一样,
可以建立起条件反射,
但是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
人还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从而建立起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6.答案:
C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咳嗽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咳出。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神经中枢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为传入神经,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呼吸肌,可见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7.答案:
D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排尿反射的调节中枢位于脊髓腰骶段,并且排尿是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的,是高级中枢的反射控制了低级中枢的反射。而胸部高位截瘫的病人其脊髓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因此表现为尿失禁。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所以胸部受伤形成截瘫的人不会出现不能说话、不能形成视觉的症状。胸段脊髓受伤,下肢与大脑的联系中断,因此下肢不受大脑控制,但上肢是可以控制的。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因此反射活动的途径可简单表示如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答案:
D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A.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正确。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抖空竹时手臂的伸展和曲起是围绕肘关节为中心的运动,正确。
C.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左右手臂伸展和曲起的交替运动需要小脑发挥协调运动的功能,正确。
D.学生调整抖空竹的动作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9.答案:
C
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低级的神经活动。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听到铃声走进教室”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中枢参与下的复杂反射。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中枢是指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膝跳反射是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10.答案:
A
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故选:A
【分析】:???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反射弧
(3)使之与非条件反射多次结合
(4)学习行为;遗传
考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1)开始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因此李红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条件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3)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使之与非条件反射多次结合。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此类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故答案为:(1)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反射弧;(3)使之与非条件反射多次结合;(4)学习行为;遗传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三、综合题
12.答案:
(1)反射;反射弧
(2)1;神经中枢;1→2
→3→4(→效应器)
(3)条件;语言
(4)灰质;细胞体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反射弧的结构,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
(2)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1感受器,图中的结构3表示的是神经中枢,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4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效应器。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而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是在具体信号铃声的刺激下和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才形成的由大脑皮层参与一种条件反射。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图中的(一)是脊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名称是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聚集组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3.答案:
(1)神经元;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2)树突;细胞体;轴突
(3)B
(4)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
(5)不能;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发生反射
考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
,产生冲动
并传导冲动

(2)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图1中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
(3)(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2中2是感受器,1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5是传出神经,4是效应器。小强的手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2→1→3→5→4,故答案为:B。
(5)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假如小强的结构5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则小强被针刺以后不能产生缩手反射,因为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
【分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4.答案:
(1)灰
(2)大脑(皮质);不能
(3)D;A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图2中,D感受器、AB神经中枢、C效应器。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主要负责接受和传导神经冲动。图
1
中,盆神经主要负责膀胱与脊髓的兴奋传入和传出联系,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排尿中枢就分别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内。
(2)排尿反射是人体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属于简单反射。但是“尿意”是在
大脑皮层产生的。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脊髓损伤的病人不能感觉到尿意,这是因为从脊髓到脑的信息传导被切断了。
(3)感受器是指最早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地方,因此图
2
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D,神经中枢位于A。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属于简单反射。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5.答案:
(1)脊髓及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反射
(2)右;③;小脑
(3)负相关;头围小、教育程度低中、小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1)除脑外,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还包括脊髓及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为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系统接受刺激并使人体产生反应是通过反射活动完成的。(2)大脑是脑最大的组成部分,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图中显示的是大脑右半球。如果某人头部受伤,蒙上眼睛后,他的左手食指不能准确触及自己的右手食指,说明此人运动不协调,③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那么,他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③小脑。(3)①由图二可知:头围越小,老年痴呆人数越多,头围大小与患痴呆风险的关系是负相关。
②由图二可知:患痴呆概率最大的是头围小、教育程度低中、小的人。在头围的人群中,教育程度的差异对患痴呆风险的影响较显著。
【分析】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如下: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2、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16.答案:
(1)神经元;胞体
(2)E
(3)A
(4)条件;语言中枢
考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同,产生兴奋,传导冲动。(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LS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E效应器。(3)霍金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可见反射弧中D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受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因此,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故答案为:A。(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霍金虽然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分析可知霍金生前的一段时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与他人交流全靠这三根手指,当有人向他问“您好”时,霍金就会活动手指打字,礼貌地回应,这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人类特有高级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