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了解其常见种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
2.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尝试归纳出动物类群进化的规律,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
【教学重点】
1.通过辨认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了解其常见种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
2.尝试归纳出动物类群进化的规律,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
【教学难点】
1.通过辨认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了解其常见种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
2.尝试归纳出动物类群进化的规律,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微课视频、图片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地球上无论是草原、沙漠、森林,抑或是江河、湖泊、海洋,甚至是南极和北极,都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是各种环境的组成部分。
成成的同学这一次,拍照搜集了很多动物的照片,现在想请咱们班的同学帮助他辨认,看看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群,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他吧。 观看搜集的图片
讨论、思考自己该如何帮助区分辨别。
新课展开 (一)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我们发现成成搜集的动物均有一个共同点,身体里有脊椎骨。因此它们被称为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通过观察成成提供的图片,请将金鱼、大鲵、鳄鱼、朱鹮、大熊猫,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特点将不同的动物归入相应的类群。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分类时,对金鱼属于鱼类,朱鹮属于鸟类、大熊猫属于哺乳类都毫不犹豫,但是大鲵、青蛙和鳄鱼归类时就有不同答案了,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了解一下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吧。
1.认识并总结鱼类的特征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生活环境从水生到陆生,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终身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吧。
观看微视频《鱼类》
(1)思考:你能总结出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吗?
总结:
体表覆盖鳞片、能分泌黏液、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2.认识并总结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
虽然史前生物为何要从水里往陆地生存,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两栖类是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型。
刚才让同学们意见出现分歧的主要是大鲵、青蛙和鳄鱼,看来大家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有所疑惑,
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习的
(1)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用鳃呼吸,绝大多数成体能够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
常见的青蛙、蟾蜍、大鲵都属于两栖动物,
之前老师在花鸟市场看到一种被店家称为“六角恐龙”的生物,,因为它的头部外腮有六瓣,看起来又形似已经灭绝的小恐龙,所以人们就给了它六角恐龙的美称,你知道它其实是什么动物吗?原来呀,它的学名叫蝾螈,属于两栖类。
请你将它和蜥蜴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吧
两栖动物:体表光滑,有黏液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 干燥
现在你能确定,蜥蜴、鳄鱼究竟属于哪一类动物呢?
播发微视频《爬行动物的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明确爬行动物的特征和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吧。
(2)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
体表覆盖鳞片 可以减少陆地水分的散失
体内受精 陆地产卵 有坚硬卵壳 有丰富卵黄
属于变温动物,那么什么是变温动物呢?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变温动物》 观察图片,尝试根据生活常识和以前的认知进行归类。
观看视频,尝试自己总结鱼类生活在水中的结构特点。
思考并回答,鱼类和人类的重要关系。
【思考归纳】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结构特征
学生现在能确定蜥蜴、鳄鱼属于爬行类。
记住常见的爬行动物的种类。
了解认识变温动物
3.认识并总结鸟类的特征
由此我们认识到爬行动物没能一直统治地球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于是动物继续进化,出现了能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恒温动物,比如鸟类。
展示不同环境的多种鸟类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总结鸟类有哪些共同特征?
鸟类:
体表被羽、前肢变为翼、
大多数鸟类适应飞行,也有不能飞行的比如鸵鸟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奔跑、企鹅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
恒温动物,故能适应多种环境。
体内受精 卵生
4.认识并总结哺乳类的特征
恒温动物除了鸟类以外,还包括最高等的哺乳动物,我们先通过一个视频认识一下哺乳动物,思考哺乳动物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
播放微视频《哺乳动物》。
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胎生 哺乳 体表被毛 体温恒定
神经系统和感官系统高度发达
这些特征都让哺乳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更强,因此成为了地球上目前最高级的动物类群。
表格总结脊椎动物五大类群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观看图片,结合生活常识,自主分析鸟类的共同特征。
观看视频,认识并总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明确哺乳动物能成为最高等动物的原因。
(二)认识脊椎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总结举例 各种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 类:食用、提供多种工业原料、吞食蚊幼虫,防止疾病、观赏
两栖类:消灭农田害虫、药用、食用
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爬行类:吞食虫蚁、药用、食用
鸟 类: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
哺乳类:食用、皮毛皮草来源、药用、传播
疾病、工业原料、破坏农作物及禽畜 学生回答,共同梳理
(三)认识动物进化系统树 充分认识了解脊椎动物后,我们发现成成搜集的如此多的动物图片,也说明了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多种多样。
展示P61动物进化系统树,
思考: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介绍动物进化系统树,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也经历了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种类少到种类多的过程,出现比较早的是各种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最晚出现的。
认识不同的动物类群之间,也存在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学生观看图片
讨论并分析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三、小结 1. 思维导图小结
2.随堂练习
3.情感升华
生物圈中的动物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我们的吃、穿住行其实都离不开动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像成成同学一样热爱观察,合理利用、珍惜并保护身边的各种动物。
4.布置导学案。 绘制本节知识结构表格。
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体会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完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代表动物 金鱼 青蛙 鳄鱼 朱鹮 大熊猫
不不同点 生活环境 水中 幼体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陆地 水、陆、空
体表 鳞片 黏液 光滑 黏液 鳞片 干燥 羽毛 毛
呼吸特点 鳃 幼体--鳃 成体--肺 皮肤 肺
体温 变温 恒温
受精方式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生殖特点 卵生 胎生
相同点 体内都有脊椎骨
(第二课时)
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