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建立后定都于(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建康
3.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要从洛阳沿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选举制
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通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6、在古代最早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武则天
C、隋炀帝
D、隋文帝
7.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在(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洛阳
8.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实行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制度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9.
穿越时空,回到了隋朝,你可能看到了(
)
①家住余杭的孙某坐船来到洛阳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③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④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11、隋朝开通了大运河,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北部边防
B、巩固隋朝统治
C、方便隋炀帝南巡
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12.“这一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这一年”是(
)
A.618年
B.605年
C.589年
D.581年
13.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创于隋朝,维持了900多年
B.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1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5.关于隋朝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隋朝灭陈,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1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7.“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
①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隋朝统一后,封建经济繁荣的典型表现是( )
A.隋朝官仓储粮多
B.造船技术水平高
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D.开凿大运河
19.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0.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下列封建王朝中与隋朝最为相似的是(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二、非选择题
21、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年开始开凿的?
(2)开凿的目的是什么?大运河共分哪几段?连接了哪几大河流?
(3)运河中心在哪里?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分别是什么城市?
(4)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材料二:大业二年(5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23、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之兴亡】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使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人才之选拔】
材料三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约1
300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经济之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五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4)请你完成材料四的结论部分。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出现了什么社会景象?
(5)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之感悟】
(6)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
1-5AABCA
6-10DDBBD
11-15BABDB
16-20BBAAB
21、(1)隋炀帝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洛阳
涿郡
余杭
(4)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2、(1)门第。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科举制度。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高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23、(1)隋文帝。
(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制度:科举制度。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人口数量激增、垦田面积增长、粮仓丰实;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
(5)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改革吏治等。
(6)成由俭,败由奢;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合理;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