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及练习(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中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及练习(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3 10: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及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体裁:报告文学
二、主要内容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该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人物形象
(一)毛泽东(1)肖像外貌: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2)家庭出身:农民。(3)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他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4)形象特征:质朴纯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人。有杰出的军事战略能力和深刻的政治洞见能力。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二)周恩来(1)肖像外貌: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黒,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2)家庭出身: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3)作者印象: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4)形象特征: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他为斯诺作的行程规划可以看出,他细心热情,善于计划。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三)贺?龙(1)肖像外貌: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2)家庭出身: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3)作者印象: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4)形象特征: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四)其他人物形象: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彭德怀:率直爽朗,愉快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徐海东:大胆无畏,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善良真诚。徐特立:富有革命理想,面对开展教育的各种困难没有退缩,想方设法提高苏区的教育水平。朱作其:精通英语、德语,业务素质过硬的电力专家;很有才能、严肃认真、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共产党员。刘??晓:思想最一本正经、工作最刻苦努力的青年之一;态度极其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对共产主义有一种狂热的纯粹感情。红小鬼:精神极好、愉快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寄托着中国的将来。蔡树藩:独臂将军,有趣、可爱、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容易冲动,善于辞令,妙趣横生。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
四、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五、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练习】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西行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两大革命原则。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第二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
6.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8.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当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有:解放思想,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校;编著字典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
9.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10.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11.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12.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13.《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仇视,据说,
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4.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1)天性极端温和;(2)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3)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5.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6.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1)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2)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7.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
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8.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6.1927
年进行了
北伐,1927
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
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

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9.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
答: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贺龙是?1927
年南昌八一
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
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
“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1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1.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
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2.红军游击战的口号?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3.在井冈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14.1928?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
答: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15.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16.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战绩如何?
答:五次,?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17.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
么?
答:1924—1927
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18.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年
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
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0.《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
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作者是很欣赏的。(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21.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1.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2.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3.个人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4.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5.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6.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教感情的东西。7.
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8.有深邃感情的
人。9.
他的话真诚老实。
22.红军剧社有何作用?
答:在于唤起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
23.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非溃退?
答: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力量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三、语段阅读
(一)名著阅读。(5分)???????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
?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A
?是????????,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周恩来,原因是: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这种宣传上的巧妙手法必须看成是杰出的政治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1)这段文字出自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2分)
(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2分)
答:①向抗日前线进军;②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三)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22分)
“我的带兵的特殊战术是这样的:我自己体格很强壮,能跟弟兄们共同生活,跟他们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每次作战不管大小,我事前总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我的主要战术一般都很成功,因为我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我总是要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我跟民众一般也保持很好的关系,这给我不少帮助。蔡锷以其指挥战术着称,他教我许多东西。那时滇军是新式军队,有德国步枪作为武装。我以为对指战员都很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政治形势的了解。有了这种了解,他们才能有坚决地为主义而战的士气。此外就是经验——你仗打得越多,越能掌握局面。
  “我在四川离开刘湘以后,就搭长江轮顺流而下,到上海寻找共产党。这时,中国已回到军阀的封建时期,前途实在黑暗,我很苦闷。我在四川当军官的最后一年,即一九二〇年,我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但在一九二〇年底回到云南时,在从唐继尧手中逃脱出来前,我买了一些戒烟的药品,一九二一年我向西康作第一次‘长征’时,实行戒烟,在到上海的船上,继续戒烟。到上海时,差不多已经戒脱了这个恶习,在上海广慈医院住了一星期,我完全戒绝了烟瘾。
  “我在一九二二年离开四川去寻找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怎样同党发生关系,只是决心要同它取得不管是什么的联系。事实上,党刚在几个月前才组织起来,这是我后来知道的。我对于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兴趣,是在我自己阅读有关俄国革命的书籍后引起的。对我的其他影响只有跟法国留学生的几次谈话。我驻在四川的时候,凡是我能够找到的关于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我都读了。在这以前,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保卫民国和在中国实现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的战斗上。但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我大失所望。我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象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俄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给了我以希望。
  “我在上海找不到共产党的踪迹,因此我到北京去继续寻找。当时孙中山的机关报《民报》的主笔孙炳文也跟我同去寻找共产党。然而在北京我运气也不好,仍找不到共产党员,我又回到上海,这样,在一九二二年这一年,我从南方跑到北方,又回到南方,象一匹脱缰的马。北京给我的主要印象是国会的腐败和滑稽可笑。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又碰到许多学生,我跟其中有些一同旅行,他们的活动给我很好的印象。
  “回到上海后,我碰到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和其他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诚恳、坚毅、聪慧的领袖。他要我去打陈炯明,我没有答应。他又要我到美国去,但我却要到德国去研究军事学,亲眼看看世界大战的结果。我在九月间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我拍了一张从埃斐尔铁塔俯瞰巴黎全景的照片,感到很得意。
  “在柏林,我碰到A[现在是红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别的同志们。我终于在柏林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我在一九二二年十月间到达柏林,那时年纪三十六岁左右。我一找到共产党,当场立刻加入,这是一九二二年十月间的事。
1、文中的“A”指的是谁?“我”指的又是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要去寻找共产党?“我”寻找共产党的艰辛历程是怎样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特殊战术特殊在哪里?请分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妻子是谁,在妻子的眼中,丈夫的性格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中的“很得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周恩来;朱德
2、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先到上海,再到北京,最后到柏林。
3、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4、康克清;(1)、天性极端温和;(2)、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3)、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5、终于可以远离军阀混战的生活,去亲眼看看世界大战的结果,研究军事学,寻找中国人民的救星中国共产党。
(四)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17分)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但是逮捕总司令却流了血。蒋介石下榻在十英里外着名温泉胜地临潼,把所有其他客人都驱赶一空。张少帅的卫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铭九上尉午夜前往临潼,他在半路上带上二百名东北军,清晨三点钟开车到临潼郊外。他们在那里等到五点钟,第一辆卡车载着十五个人开到宾馆门口,被岗哨喝止,就开起火来。
东北军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孙率部搜索,爬上宾馆后面的白雪掩盖、岩石嶙峋的小山。他们马上就发现了总司令的贴身仆人,接着不久就找到了总司令本人。他只穿着睡衣睡裤,外面披着一件长袍,赤裸的手脚在急急忙忙爬上山时给划破了,嘴里也没有假牙,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这块大岩石是长城建造者秦始皇陵寝所在地的标志。
1、上述文字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分)
2、作者认为:“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你认为高明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使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事件的领导者去西安的本来目的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发生了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1)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2)、行动迅速。
3、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蒋介石的狼狈,反映了他的色厉内荏。
4、剿共;因为他们发现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
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