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15: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带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中,
不符合化学史事实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B.英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找到了元素的内在规律
2.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根据以上数据,推测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080nm
B.0.110nm
C.0.120nm
D.0.070nm
3.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2+
C.O2-
D.F-
4.下列各组性质比较错误的是
A.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Cl
B.酸性:HClO4>H2SO4
C.碱性:
Mg(OH)2>Al(OH)3
D.原子半径Cl>F
5.能说明Cl2的氧化性比S的氧化性强的事实是(

A.通常情况下硫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
C.与金属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价而氯被还原为-1价
D.与同一种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
6.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非金属性强于W
B.原子半径;Y>Z>X
C.R和Y构成的化合物可用来冶炼金属钠
D.将WX2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
B.第VⅡA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8.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选项中元素的性质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的是(

A.化合价
B.原子半径
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D.相对原子质量
9.已知砷()为第ⅤA族元素,下列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氢化物:
B.最高价氧化物:
C.砷化钠:
D.最高价含氧酸:
10.第117号元素X核外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
B.元素X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
C.元素X的单质的分子式为,易溶于有机溶剂
D.AgX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11.下列关于卤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颜色深浅:
②氧化性:
③还原性:
④稳定性:
⑤酸性:
A.③⑤
B.③④
C.①③
D.②⑤
12.下列有关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sOH的碱性比KOH的强
B.铯与水反应剧烈,生成
C.Cs的还原性比Na的强,故的氧化性比的强
D.Na的金属性比Cs的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卤素原子的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次外层均有8个电子
②Li、Na、K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③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在自然界中都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④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液封
⑤如图所示,若a、b、c中分别盛放浓盐酸、固体、淀粉KI溶液,则通过实验可证明氧化性: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4.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的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性,故将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②非金属性,故酸性:
③非金属性,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故与化合比与化合容易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5.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是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主族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Y2X3(ZWR4)3T2,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位于同一主族,Y、Z、R、T位于同一周期,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T无正价,X与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Y>Z>R>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Z
D.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16.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1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元素比Y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①与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
②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③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④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⑤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高
⑥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X强于Y
A.②⑤⑥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和W同主族,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X)<r(Z)<r(W)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Z
D.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19.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与Z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且熔沸点高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
D.ZY2、WY2、RY2均溶于水,且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20.已知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C>D>A>B
B.原子序数:
b>a>d>c
C.离子半径:
D>C>A>B
D.单质还原性:
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根据要求填空:
(1)A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下列图示表示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
(3)已知Mm+与N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N的核电荷数为a,M的质量数为A,则M的中子数为_______,两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
2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族周期
I
A
II
A

III
A
IV
A
V
A
VI
A
VII
A
0
2



3






4

(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金属元素的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表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3)1mol④的单质与足量②的氢化物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3.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表所示是五种元素的相关信息,W、X都位于第三周期。
元素
信息
Q
地壳中含量最高
W
最高化合价为+7
X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第三周期中碱性最强
Y
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Z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X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4)金属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失电子能力,金属性。
(5)下列对于Z及其化合物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Z的最低负化合价与W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
B.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Z的单质的氧化性强于W的单质的氧化性
24.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前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A、B、C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D元素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大,E是最高正价为的非金属元素。
(1)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A、B、C三种元素中两种元素所形成的两种强酸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上述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C的非金属性比B的非金属性强:____________
(4)D的单质与E所形成的最常见化合物能发生剧烈反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A、E之间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过量)与C的单质混合后可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盐,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5.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减的四种常见元素。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组成的气态化合物M可做制冷剂,其水溶液呈碱性,W的单质在X2中燃烧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请回答:
(1)W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由以上四种元素的其中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中,有一种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且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故A正确;?
B.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科学家于1965年合成的,而不是英国化学家合成的,故B错误;
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C正确;
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找到了元素的内在规律,故D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P与Si、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为,根据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可知,三者原子半径大小为:,即磷原子的半径介于0.106~0.117nm之间,答案选B。
3.C
解析:
Na+、Mg2+、O2-
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选C。
4.A
解析:
A.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所以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是:H2S<HCl,A不正确;
B.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故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大于H2SO4,B正确;
C.镁的金属性强于铝,故其最高价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Mg(OH)2大于Al(OH)3,C正确;
D.氯与氟处于同一主族,氯的原子序数较大,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Cl>F,D正确;
本题选A。
5.D
解析:
A.物质的颜色,状态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不能作为依据用来比较氧化性强弱,故A不选;
B.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故B不选;
C.与金属反应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取决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与氧化性强弱无关,故C不选;
D.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说明Cl得电子能力较强,即氯气的氧化性较强,故选D。
答案选D。
6.D
解析: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X、Y、Z、W、R分别为:O、Na、Al、S、Cl,结合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解此题;
A.X为O,W为S,O的非金属强于S,故A不选;
B.X、Y、Z分别为:O、Na、Al,其原子半径的大小为:r(Na)>r(Al)>r(O),即Y>Z>X,故B不选;
C.R、Y分别为:Cl和Na,在工业电解熔融NaCl可得Na,故C不选;
D.SO2不与BaCl2反应,故选D。
答案选D
7.A
解析:
A.最外层电子数为2
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He最外层电子数为2,而He为0族元素,故选A;
B.第VⅡA族元素为F、Cl、Br、I都是非金属元素,故B不选;
C.0族元素又称稀有气体,室温下都为气体,故C不选;
D.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故D不选。
答案选A。
8.D
解析:
由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可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增大的趋势,不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答案选D。
9.C
解析:
A.
砷()为第ⅤA族元素,则砷的最低负价为:-3价,则其氢化物为:,故A正确;
B.
砷()为第ⅤA族元素,则砷的最高正价为:+5价,则其最高价氧化物为:,故B正确;
C.
砷()为第ⅤA族元素,则砷的最低负价为:-3价,砷化钠化学式为:,故C错误;
D.
砷()为第ⅤA族元素,则砷的最高正价为:+5价,则其最高价含氧酸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0.C
解析:
元素X核外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元素X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族,为卤族元素。
A.卤族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HX在常温下很不稳定,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元素X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弱,单质X的氧化性比碘弱,则元素X的单质不能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故X的单质的分子式为,易溶于有机溶剂,故C正确;
D.卤化银的溶解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则AgX比碘化银更难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①从F2到I2,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深,故①正确;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故②正确;③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③错误;④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对应单质与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④错误;⑤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故⑤正确;因此③④错误,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D
解析:
A.K、Cs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Cs的电子层数比K的多,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Cs的金属性比K的强,CsOH的碱性比KOH的强,故A正确;
B.Cs位于第ⅠA族,属于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与Na、K的相似,但与水的反应比K更剧烈,生成,故B正确;
C.同主族,金属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Cs的还原性比Na的强,因此氧化性:,故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因此Cs的金属性比Na的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C
解析:
①F原子次外层是2个电子,故①错误;②K单质的密度反常,比Na的小,故②错误;③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分别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易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故③正确;④液溴易挥发,存放液溴需加水液封,故④正确;⑤和,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性:,故⑤正确,因此共有3句正确,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D
解析:
①将通入NaCl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HF和,不与NaCl发生置换反应,故①错误;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无关,故②错误;③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因此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故③正确;④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容易,故与化合比与化合容易,故④正确,因①②错误;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D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X、Y、Z、R、W、T分别为钙、锂、铍、氧、硅、氟。
A.Y、Z、R、T位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故A正确;
B.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O<HF,故B正确;
C.钙元素比铍元素的金属性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a(OH)2>Be(OH)2,故C正确;
D.CaO2、SiO2中氧(即R)的化合价分别为?1、?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B
解析: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符号阴上阳下的原则。X、W是阳离子,Y、Z是阴离子,所以X、W位于Y、Z的下一周期;再根据所带电荷数,则W的原子序数大于X,Z的原子序数大于Y。
A.
X在Y的下一周期,所以质子数b>c,A错误;
B.
Z在Y元素的右侧,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Y2->Z-,B正确;
C.
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Z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C错误;
D.
X与W是同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W,所以X的原子半径大于W,D错误。
答案选B。
17.D
解析:
①与越容易化合,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①正确;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正确;
③两元素如果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则X在Y右边,X非金属性更强,如果不在同一周期,则不一定能够判断,③错误;
④该置换反应说明X单质氧化性更强,因此X的非金属性强,④正确;
⑤最高正价的高低不能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如非金属性,但是F没有正价,⑤错误;
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但是对应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不能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⑥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③⑤⑥符合题意;故选D。
18.C
解析:
Y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故Y为Na,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Z为Al,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结合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以及最高正化合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可知,W为S,X和W同主族,故X为O,以此进行分析。
A.同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O>S,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H2S,故A错误;
B.Al、S核外电子层数较O多,因此O原子半径最小,Al与S同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原子半径:r(Al)>r(S)>r(O),故B错误;
C.因金属性:Na>Al,因此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故C正确;
D.O与Na能够形成Na2O、Na2O2等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D
解析:
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应为Na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因为L层电子最多为8,则n=2,m=6,所以Y为O元素,Z为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应为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Y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16,应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可解答该题。
由分析知:X为Na元素、Y为O元素、Z为Si元素、W为C元素、R为S元素;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故A正确;
B.O比S非金属性强,则H2O比H2S稳定,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熔沸点比H2S高,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S>C>Si,则元素C、Si、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2SO4>H2CO3>H2SiO3,故C正确;
D.SiO2、CO2、SO2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SiO2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0.C
解析:
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n=b-(n+1)=c+n=d+(n+1),所以原子序数:b>a>c>d。A、B同周期,且A、B是阳离子,C、D同周期,且C、D是阴离子,所以A、B在C、D的下一周期,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
D
C
A
B
A.A、B同周期,C、D同周期,且A、B在C、D的下一周期,则其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A>B>D>C,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原子序数:
b>a>c>d,
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情况下,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正确;
D.A、B同周期,原子序数:
b>a,金属性:A>B,对应单质的还原性:
A>B;
C、D同周期,原子序数:
c>d,非金属性:
C>D,对应单质的氧化性:
C>D,则还原性:
D>C,
D错误;
故选C。
21.
AC
BD
C
A-(a+m+n)
MnNm或MNm/n
解析:
(1)A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设M层有x个电子,则有x=(10+x),得x=5,即为P原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得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下列图示表示同种元素的是A和C均为钠元素,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相似的是BD,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总数不相等的即属于离子,故属于离子的是C,故答案为:AC;BD;C;
(3)已知Mm+与N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有Z(M)-m=Z(N)+n,若N的核电荷数为a,则Z(M)=a+m+n,根据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故M的质量数为A,则M的中子数为A-(a+m+n),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故两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MnNm或MNm/n,故答案为:A-(a+m+n);MnNm或MNm/n。
22.Na、Mg、Al
Ar
第3周期0族
11.2L
解析:
(1)由图表可知④Na、⑤Mg、⑥Al短周期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故答案为:Na、Mg、Al;;
(2)⑩为Ar非主族元素位置:第3周期0族,故答案为:Ar;第3周期0族;
(3)Na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1mol
Na与足量水反应产生0.5mol,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故答案为:11.2L。
23.第二周期第ⅥA族
HClO4
2Na+2H2O=2Na++2OH-+H2↑
K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KAB
解析:
Q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则其为氧元素;W为第三周期元素、且最高化合价为+7,则其为氯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第三周期中碱性最强,则其为钠元素;Y的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则其为钾元素;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其为溴元素,从而得出Q是O,W是Cl,X是Na,Y是K,Z是Br。
(1)由以上分析知,Q为8号元素氧,其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2)
W为Cl,其电子排布为2、8、7,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lO4。答案为:HClO4;
(3)X为Na,与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4)K、N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失电子能力,所以金属性。答案为:K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K(5)
A.Br与Cl位于同一主族,所以Br的最低负化合价与Cl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A正确;
B.非金属性Br<Cl,所以B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B正确;
C.Cl的非金属性比Br强,所以Br单质的氧化性弱于Cl单质的氧化性,C不正确;
故选AB。答案为:AB。
24.第二周期ⅦA族

HF比H2S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对照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图,结合“A、B、C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可推出A为氮、B为硫、C为氟。由“D元素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大”,可确定D为钠;由“E是最高正价为的非金属元素”,可确定E为氢。
(1)由上面分析可知,C为氟,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ⅦA族。答案为:第二周期ⅦA族;
(2)A、B、C三种元素中,N、S两种元素所形成的两种强酸的分子式分别为HNO3、H2SO4;上述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为N3-、F-、Na+,依据“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的规律,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答案为:HNO3、H2SO4;;
(3)比较F和S的非金属性,可比较其氢化物的稳定性,从而得出证明C的非金属性比B的非金属性强的例子:HF比H2S稳定。答案为:HF比H2S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Na可与H2O发生剧烈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A、E之间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NH3(过量)与C的单质F2混合后,可得到一种单质N2和一种盐NH4F,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F2=N2+6NH4F。答案为:2Na+2H2O=2Na++2OH-+H2↑;8NH3+3F2=N2+6NH4F。
25.
+6
-2
HNO3+NH3=NH4NO3
3NO2+H2O=2HNO3+NO
1:2
解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减的四种常见元素。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元素,Y、Z组成的气态化合物M可做制冷剂,其水溶液呈碱性,只有NH3的水溶液呈碱性,则Y为N元素,Z为H元素,W的单质在X2中燃烧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则W为S元素,据此回答。
(1)根据上述分析,W为16号元素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硫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分别是-2价。
(2)根据上述分析,Y为N元素,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NO3,N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为NH3,两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NO3+NH3=NH4NO3。
(3)三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SO2、SO3、NO2、NO、H2O等,其中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4价升高到+5价,做还原剂,一部分由+4价降低到+2价,做氧化剂,根据硝酸和NO的系数可知,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