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上)高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周被称为我国古代的早期国家。观察下图,可以得知中国古代早期国家
A.政治中心不断向西推进 B.经济重心已有南移之势
C.气候变化导致文化迥异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空间
2.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助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
A.为中国学者研究宋史提供新的史料 B.可以说明宋代若干进步的经济现象
C.引用了确切的史料但结论有待考证 D.构建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3.某同学根据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绘制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4.《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 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
C.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 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
5.右图是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济公头戴破帽、手持破扇、脚穿破鞋,不
受戒律拘束,貌似疯癫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
B.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
C.市民阶层率性直爽的心态
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6.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贽也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朱李二人都
A.主张“人欲”等同于“天理”???????????? B.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
C.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 D.把“天理”和“人欲”区别对待
7.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8.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政府实行有限度的对外开放
C.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国策 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
9.中国古代礼俗中,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说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10.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 岛田虔次(1917—2000)
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11.经宋初百余年发展,雕版刻书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官刻、家刻、坊刻书各有市场;宋仁宗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印刷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据此可以认为
A.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先进 B.雕版印刷在宋以后成为主流
C.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并行发展 D.活字印刷发明后未得到推广
12.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
A.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 ?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
C.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D.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
13.“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称为义人”。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教徒
C.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徒 D.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14.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的认识正确的是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C.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15.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右图漫画反映出
A.互联网将人们从黑暗引向光明
B.互联网大大密切了人们之间的关系
C.人类过度依赖互联网技术现象
D.人类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科举制绵延存在了1300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1、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明清)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据网易网络资料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图4科举状元籍贯分布等信息,并据此分别说明与哪一历史时期相对应?并说明其理由。
17.(16分)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革命 47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5分)
(4)基于以上分析,说说数据库的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具备的优势。(3分)
18.(13分)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深刻改变了日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年度 国内总消费
(A+B) 消费来源
国内生产(A) 国外输入(B)
1887-1888 327(100) 58(18) 269(82)
1889-1890 428(100) 178(42) 250(58)
1891-1892 514(100) 374(73) 140(27)
1893-1894 646(100) 527(82) 119(18)
1895-1896 930(100) 812(87) 118(13)
注:( )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中的消费来源,概括日本棉纺织品的消费状况。(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材料三中明治维新“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6分)
19.(10分)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开国总统,他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在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最终赢得国家的独立之后,面临的局势依然非常严峻。美国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和混乱之后可以说到了一个快要难以收拾的地步……美国地处美洲,处于与欧洲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因此华盛顿认为没有必要人为地让美国卷入欧洲政治的风雨之中,认为与欧洲某些国家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赵玉岩《试析华盛顿思想对美外交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姿态,使我们在任何时候决心保持中立时,都可以得到他国认真地尊重。 ——华盛顿《告别辞》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的外交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任总统时采取的外交举措。(7分)
(2)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的历史地位。(3分)
2020—2021学年(上)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C C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
图1:信息:科举录取人数最少,南方录取人数少但又占有一定比例。(2分)
说明:这与元代统治时间较短,科举一度停考,歧视“南人”,但经济重心和教育重心早已南移的状况相吻合。故图1为元代。(2分)
图2:信息:录取总人数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省份。(2分)
说明:这与唐代科举制初创,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均在北方的状况吻合。故图2为唐朝。(2分)
图3:信息:录取人数最多,且主要集中在南方。(2分)
说明: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发达,教育、文化繁盛。故图3为明清。(2分)
图4:信息:录取总人数明显增加,北方省份河南录取人数高居榜首,南方录取人数明显增加,尤其是浙江高居南方各省榜首。(2分)
说明:两宋重视文官,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河南开封又是北宋都城和政治中心;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又是南宋的都城。故图4为两宋时期。(2分)
17.(16分)
(1)说明: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救亡的意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掀起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分)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
国际因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
(3)国内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5分)
(4)优势: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量化资料,能更清晰地把握历史事实的变化情况;具有准确度高和搜寻范围广的优点;能够高速度、高效率地穷尽史料等等。(任意三点得3分)
18.(13分)
(1)国内生产的产品消费比例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下降。(2分)
(2)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1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1分)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1分)
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
(3)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2分)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府大力扶持。(2分)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军国主义思想。(2分)
19.(10分)
(1)思想:不卷入欧洲政治;不与欧洲国家结盟或敌对。(2分)
原因: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严峻形势;美国远离欧洲大陆;欧洲利益与美国利益不同。(3分)
措施:努力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2分)
(2)政策:中立。(1分)
历史地位:被视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在长时期内为美国历任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