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读图,有关我国四大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西气东输工程气源地是塔里木盆地
B.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起止点是格尔木至拉萨
C.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可利用京杭运河
D.
西电东送中线的核心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2.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
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
用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
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尽量开采
3.下列哪个方面不能说明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A.
钢铁、汽车等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B.
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
C.
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
D.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4.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
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
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
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5.读“我国各经济特区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广东厦门,②为福建汕头
B.
③为广东深圳,④为广西珠海
C.
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
D.
⑥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6.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
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
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7.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措施是( )
A.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B.
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对口支援
C.
修建南北向铁路
D.
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从表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我国是一个( )
A.
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大国
B.
发展迅速的工业大国
C.
高新技术产品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D.
经济结构单一的落后国
9.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
C.
东部地区水土资源分配不合理
D.
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10.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正确的是( )
①海水淡化
②石油开发
③煤炭开发
④珊瑚礁开发
⑤旅游观光
⑥海水养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⑥
11.我国下列经济发展政策能体现国际合作的是( )
A.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C.
本世纪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12.为保护我国环境,下列行为中不宜提倡的是( )
A.
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B.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
购买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
D.
提倡使用手帕,不使用纸巾、塑料袋等物品
13.下列不属于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是( )
A.
人口
B.
资源
C.
环境
D.
教育
14.针对图中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生产纯净水
D.
治理水污染
15.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不包括的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海南
16.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是( )
A.
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
B.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融入了世界市场
C.
进入21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人地关系足够和谐,区域发展很平衡,海洋权益有良好保障,和发达国家已没有差距
17.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 )
A.
提高粮食总产量
B.
调整产业结构
C.
发展
D.
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18.下列属于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是( )
①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②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③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④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9.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
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C.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
参与国际事务过多
20.始终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
A.
人口问题
B.
环境问题
C.
资源问题
D.
经济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把下面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完善框图。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③粮食短缺
④贫困
⑤土地荒漠化
⑥自然灾害频繁
22.你是否具备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请自测。
(1)你们家平常可以减少哪些物品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哪些物品?
(3)“抵制”哪些物品?
(4)回收哪些废弃物?
23.根据中国的国情状况,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4.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请举出几例。
25.结合七、八年级学过的地理内容,谈一谈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2.【答案】D
【解析】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加大捕鱼力度会使海洋资源受到破坏。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答案】C
【解析】钢铁、汽车等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人口数量庞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4.【答案】D
【解析】东北林区伐木种粮会造成水土流失,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会造成洪涝灾害,云贵高原陡坡开荒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西北牧区退耕种草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5.【答案】C
【解析】①为福建厦门,②为福建福州;③为广东深圳,④广东珠海;⑤为海南岛,⑥为上海浦东地区;海南省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6.【答案】B
【解析】A、C、D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7.【答案】B
【解析】对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的现实,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对口支援等措施,以缩小东西部经济的差距。
8.【答案】B
【解析】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图表数据分析得知,我国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说明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制品和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说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距离高技术产业强国还有差距。
9.【答案】A
【解析】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海洋,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所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等。
11.【答案】A
【解析】国际合作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能体现国际合作。
12.【答案】B
【解析】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故选项B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粮食短缺,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1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漫画反映了水污染问题;针对该问题,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治理水污染。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6.【答案】D
【解析】建国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发射成功;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融入了世界市场,特别是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GDP超过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贫困山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他们的生活状况亟须改善;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17.【答案】C
【解析】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第一位的任务。
18.【答案】A
【解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等;故①③④正确。
19.【答案】D
【解析】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二是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主要是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20.【答案】A
【解析】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1.【答案】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但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生活贫困,粮食短缺,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22.【答案】(1)平时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水资源(一水多用:洗米水可以浇花);
(3)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
(4)废弃电池、废弃塑料、玻璃瓶可回收利用
【解析】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3.【答案】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三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我国最大的国情是现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24.【答案】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25.【答案】国际地位:①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②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统一。
【解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绝对是不能轻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