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项训练 主题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考点解读+拓展延伸)学案+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项训练 主题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考点解读+拓展延伸)学案+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3 14:26:19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主题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部编版
二轮复习
单元综述
第七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阶段特征
辛亥革命引发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北洋政府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政治
方面
辛亥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经济
方面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方面
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11】版课标·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011】版课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上书: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一、孙中山早年的活动
考点解读
2.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① 
 联合华侨,成立②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广州起义:1895年,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因起义消息泄露而失败。
兴中会
檀香山
考点解读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的成立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逐渐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政党的建立
1905

8
月,在日本③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东京
考点解读
政治
纲领、
机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就是“平均地权”)选举了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机关刊物


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考点解读
《民报》
2.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提出
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提出
内容
“民族”“民权”(核心)“民生”三大主义
意义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作用)
考点解读
三、辛亥革命
1.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最终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
⑥ 
 在安庆发动起义,以失败告终。
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徐锡麟
考点解读
秋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等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⑦ 
 ,最终失败。(4)黄花岗起义:1911
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领导,最终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镇南关
考点解读
2.武昌起义
(1)时间:
年10月10日。
(2)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3)结果: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4)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考点解读
1911
清王朝
君主专制
思想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易错易混
考点二 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概况:① 
 年1月1日,② 
 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3.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011】版课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孙中山
1912
1.背景: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考点解读
2.过程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
考点解读
袁世凯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为公元纪年减去1912再加上1,等于直接减去,1911,即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如:,1948-1911=
37,那么,1948年就是民国三十七年,反之亦然。
技巧指导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
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③ 
 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宪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解读
四、北洋政府的统治
1.二次革命(1)背景: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幕后黑手牵涉到袁世凯。(2)概况:“宋案”发生后,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④“ 
 ”。(3)结果: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
考点解读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
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称帝: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考点解读
3.护国战争
(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⑤《
》,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1915年底,⑥
、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结果:北洋军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4)认识:护国战争的胜利说明复辟逆历史潮流,不可能成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蔡锷
讨袁檄文
4.军阀割据
(1)派系: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奉系军阀张作霖;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2)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
的动乱之中。
割据纷争
考点解读
孙中山
邹容
识图学史
陈天华
徐锡麟
秋瑾
识图学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民生”问题是历届“两会”的主题之一,人大代表曾提出“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3.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两相比较,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增加了?(  )
A.民族革命内容  B.民主革命内容
C.民权革命内容  D.民生革命内容
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钟南山逆行武汉。曾眼闪泪光哽咽地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习近平主席在防疫防控一线调研指导时也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能论证“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的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5.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巨大的进步”称为?(  )
A.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中国近代以来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9.(2019江西中考)(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
,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2
分)
材料二????“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2分)
考点二 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D.废除了科举制度
2.“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材料中“那个元旦”是在哪一年?(  )
A.1911年  B.1913年  C.1912年  D.1927年
3.《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  )
A.“驱除鞑虏”主张  B.民族平等思想
C.强烈的反帝主张  D.民生主义思想
4.“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下这道命令的是(  )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总理衙门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孙中山发表此檄文是?(  )
A.拒绝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反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C.讨伐掌握北京政府的皖系军阀
D.制止军阀割据纷争
【真题演练】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2020江苏南京)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
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
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2020山东聊城)“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4.(2020
年四川内江)
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
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对这一斗争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
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
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5.(2019江苏苏州)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6.(2020辽宁营口)“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9山东青岛)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领导者是孙中山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8.(2020内蒙古包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9.(2018湖北黄冈)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10.(2018内蒙古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
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1.(2017新疆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12.(2018湖南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
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3.(2018福建)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看法(见下图所示内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说明理由。
14.(2020
年四川乐山)
如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在《民报》
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
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5.(2020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3分)
(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
?
16.(2019湖南长沙)(节选)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4分)
考点二 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2019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2018辽宁沈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
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3.(2018四川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
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2020江苏苏州)“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5.(2017江苏镇江)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6.(2020海南)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府院之争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民生”问题是历届“两会”的主题之一,人大代表曾提出“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D 
【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试图通
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
路。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故选D。
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故选A。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排除B、C、D。
3.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两相比较,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增加了?(  )
A.民族革命内容  B.民主革命内容
C.民权革命内容  D.民生革命内容
【答案】D 
【解析】把兴中会的誓词和同盟会的纲领进行对比可知,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增加了“平均地权”,
即民生革命的内容。故选D。
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钟南山逆行武汉。曾眼闪泪光哽咽地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习近平主席在防疫防控一线调研指导时也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能论证“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的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几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逐步走向灭亡。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故选B。
5.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巨大的进步”称为?(  )
A.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中国近代以来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是20世纪中
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故选A。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B、C、
D。
6.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故选C。
7.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项错误。
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因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即将引发社会革命,故他主张在我国“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对应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对应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对应社会革命,故选C。
9.(2019江西中考)(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
,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2
分)
材料二????“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2分)
【答案】 (1)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或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2)理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解析】 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依据所学作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知“旧中国完全死亡”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考点二 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D.废除了科举制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属于辛亥革命的破旧,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立新。故A错误,B正确。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1905年,C、D发生在辛亥革命前,排除。
2.“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材料中“那个元旦”是在哪一年?(  )
A.1911年  B.1913年  C.1912年  D.1927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故选C。
3.《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  )
A.“驱除鞑虏”主张  B.民族平等思想
C.强烈的反帝主张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民族之统一”可知,材料体现了民族平等
思想。故选B。“驱除鞑虏”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反帝
主张,排除C项;民生主义思想就是平均地权,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
足”,D项不符合题意。
4.“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下这道命令的是(  )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总理衙门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革除旧习,实施剪辫易服、改礼节、改称呼等措施,而且强力
推行。故选B。
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孙中山发表此檄文是?(  )
A.拒绝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反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C.讨伐掌握北京政府的皖系军阀
D.制止军阀割据纷争
【答案】B 
【解析】1915年末,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将辛亥革命换来的共和成果毁于一旦。
面对袁世凯复辟的行为,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故选B。
【真题演练】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2020江苏南京)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本题考查孙中山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党。兴中会,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光复会,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成立,是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由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B、C三项创办的时间、地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本题选D项。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
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
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0月10日”“武昌”“清政府已被打垮”,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故D项正确。护国战争(1915—1916年)是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北伐战争(1926—1928年)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统一战争,斗争目标是北洋军阀;戊戌变法(1898年)是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发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故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2020山东聊城)“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磕
头”这一礼节代表严格的尊卑等级,“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体现了民主平等意识,故选C。材料与文
化教育无关,排除A。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帝制,
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D。
4.(2020
年四川内江)
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
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对这一斗争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
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
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答案】
D
【解析】考查点:
黄花岗起义。
解题思路:
根据图片中”七十二烈士之墓“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该墓地是黄花岗七十而烈士的墓地,
黄花岗起义是为推翻清王朝而爆发的革命起义。
根据”七十二烈士之墓“可知该墓地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
故选
D;
图片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
和鸦片战争、黄海海战以及天津保卫战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无关,
排除
ABC。
故选
D。
5.(2019江苏苏州)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信息“20世纪
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可知,此时是一战爆发前,“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A项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指的是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与题干中的“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发展”不符,排除B项;C、D两项分别发生在1921年、1924—1927年,与题干限定的时间不符,排除。
6.(2020辽宁营口)“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历史结论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①④正确,选C项。②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排除A、B、D三项。
7.(2019山东青岛)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领导者是孙中山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基依然存在,故选C。
8.(2020内蒙古包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希望通
过改良的方式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促进了思想启蒙。孙中山是资产阶级
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张謇是近代中国
的状元实业家,他倡导“实业救国”,挽回国家利权。因此,三个人的实践活动均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故选B项。A项与张謇不符,排除;三个人的实践并未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错误;D项与康有为、张謇不符,排除。
9.(2018湖北黄冈)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以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因此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因此而终结,A项错误;我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实现民族独立,D项错误。
10.(2018内蒙古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
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这一思想吸引了对清朝统治不满的各方力量,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故选D项。A项中的“完全符合”说法过于绝对;孙中山等人属于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与维新派目标不一致,故B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因此1905年不可能延续民主共和国精神,C项错误。
11.(2017新疆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的主张;
“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些主张或思想反映出中国人民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进行的救亡与探索,故选B。
12.(2018湖南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
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B
【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共同点”,联系所学可知,
两者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只与辛亥革命有关,
应排除。
13.(2018福建)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看法(见下图所示内容)。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说明理由。
【答案】 不同意。(2分)
理由:小历仅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小史仅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他们都没有全面、一分为
二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或都是片面的)。(3分)
【解析】 本题为判断说明题。首先应表明观点,即“同意”或“不同意”;然后说明理由,阐述理由时注意针对二人的具体看法,结合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回答。
14.(2020
年四川乐山)
如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在《民报》
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
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
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
驱除鞑虏属于民族主义,
而“平均地权"是指民生主义。
故选
B。
15.(2020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3分)
(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
?
【答案】 (1)由大多认为是乱臣贼子到有识之士同情革命党人。(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发表革命著作进行宣传;组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创立革命理论。(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史实:剪辫。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相关法令,推动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2分,史实1分,说明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1)由材料一中“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一“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得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根据材料二
“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得出发表革命著作进行宣传;
根据材料二“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得出组建革
命团体和政党;根据材料二“提出了‘三民主义’”得出创立革命理论。
(3)注意题目要求,既要举例,又要说明。可以从政治角度举例,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可以从思想、
社会生活等角度说明。说明角度要符合“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的要求。
16.(2019湖南长沙)(节选)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4分)
【答案】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4分)
【解析】 第(2)问,在理解材料二的基础上,可知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的是建立中华民国。
考点二 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2019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及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两者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故C项符合题意。三民主义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之时就已提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
2.(2018辽宁沈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
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答案】C
【解析】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1914年;然后运用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式可计算出:1914-1912+1=3(民国三年)。故选C。
3.(2018四川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
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强调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因此B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A、C、D三项与题干“民国元年”不符,排除。
4.(2020江苏苏州)“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人物信息“1915
年”“孙中山”“蔡锷”,可判断出是护国战争,故选C。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A、B、D。
5.(2017江苏镇江)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束了‘朝代国家’”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代之以‘共和国家’”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该学者旨在强调后者,故选B。
6.(2020海南)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府院之争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答案】C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14—1918年间,农户、耕地减少,荒地和军费增加,该现象与大规模的战乱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府院之争属于政治斗争,未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欧洲列强正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故D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考点归纳梳理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辛亥革命引发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北洋政府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经济方面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方面
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解读】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2011】版课标·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011】版课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孙中山早年的活动
1.上书: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① 檀香山 联合华侨,成立② 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广州起义:1895年,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因起义消息泄露而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逐渐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政党的建立
1905

8
月,在日本③
东京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机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就是“平均地权”)选举了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机关刊物

《民报》
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提出
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提出
内容
“民族”“民权”(核心)“民生”三大主义
意义

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作用)
三、辛亥革命
1.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最终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⑥ 徐锡麟 在安庆发动起义,以失败告终。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等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⑦ 镇南关 ,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1911
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领导,最终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武昌起义
(1)时间:1911
年10月10日。
(2)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3)结果: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4)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易错易混】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考点二 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
【2011】版课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概况:① 1912 年1月1日,② 孙中山 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3.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过程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技巧指导】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为公元纪年减去1912再加上1,等于直接减去,1911,即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如:,1948-1911=
37,那么,1948年就是民国三十七年,反之亦然。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
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③ 宪法 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四、北洋政府的统治
1.二次革命
(1)背景: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幕后黑手牵涉到袁世凯。
(2)概况:“宋案”发生后,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④“ 二次革命 ”。
(3)结果: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
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称帝: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3.护国战争
(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⑤《
讨袁檄文
》,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1915年底,⑥
蔡锷
、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结果:北洋军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4)认识:护国战争的胜利说明复辟逆历史潮流,不可能成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军阀割据
(1)派系: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奉系军阀张作霖;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2)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识图学史】
孙中山
邹容
陈天华
徐锡麟
秋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