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3 09:02:55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的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要有绿色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因此,突破绿色产品的供给约束是普及
绿色消费的前提。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和营销者。面对绿色消费的兴起,企业应该由传统生产
向绿色生产转型,及时改变技术攻关方向,以市场雪求为导向,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在原材
料采购以及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保管和运输等方面坚持绿色标准,加强对生产、加工、销售
节的控制,为消赀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产
培育和促进绿色消赀,政府责无旁貸。应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推进绿色消赀发展。将绿色
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科硏与开发
能力,促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鼓励投资绿色企业,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设备
完善绿色奖励政策,使绿色企业享有减免
惠贷款等优惠政策。扩大绿色生产,应该实行
多产业、多领域齐头并进的政策。赋予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浓重的“绿色”,逐步实现
制造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农业生产的无污染化。基础设施、建筑业、商业、现代服务业等,也应
当逐步实现“绿色”发展
摘編自《什么是绿色消费》)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
谓非理性消费也
在此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倡导正确的消赀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
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赀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
有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
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
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
又如,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
赀能源资源等各种不良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革除陋习最关键的是引入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机制。近年来,我囯积极探索绿色GD卩考核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道路,重点都是放在经济领城并侧重生产环节。实
践证明,作为短板的消貲领域问題不解决,绿色发展就落不到实处。特别是某些人长久以来形
成的消费陋习已到了非革除不可的时候。
睩色消费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结合起来,使公众的消赀权益与环境倸护
和生态安全高度地融为一体,同时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必将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
摘编自周珂《绿色消费助力除陋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它不仅关注消费对象的绿色,还关注消费的过程与
效果的绿色,追求消费的质量
B.绿色消费的概念,是人们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可持续危机提出来的,它来源于马克
思主义的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
C.绿色消费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动力,既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水平,也能够使
生活消费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绿色消费对消费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消费者具备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的能力、较强
理解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中一年级质量测试
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解析】A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错,原文说的是“绿色消费是一种新
理性消费模式,是科学消费的重要内涵之一”,所以不能说“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就是绿色消费
项,“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错,原文并没有说“绿色消费”来源于马
克思主义。D项,原文是希望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而不是绿色消费要求消
费者具备超前的意识、不断学习的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
说法过于绝对
B【解析】B项属于不良消费行为
4.绿色消费是指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健康的产品或选择绿色服务(2分),以满足人类需
求,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消费模式(2分)。(共4分,意思对
5.①首先指出什么是绿色消费。②然后指出绿色消费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③最后从三方面
指出推行绿色消费的具体措施。(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
6.D【解析】“浓重的悲凉”分析有误,本文的基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充满了生机
【解析】首尾没有呼应,结构也谈不上圆合
8.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诗句,既写出了江南雪
的美丽,又表现了从日暮到清晨的
南雪景的整体意境之美。(2分)②通过引用,作者以虛写实,触发了人们对江南雪景的联想
增添了文章的情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诗意。(2分
本文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的极和暖来反衬江南冬景
的恰到好处:以德国散步正村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宣人: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
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6分
0.D【解析】“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中,“朕”为主语,“法”和“罪”都是“朕闻
的具体内容,且“法”句和“罪”句结构一致,应在“罪”前断开,故排除AC。“且夫牧民
而导之善者/吏也
“……者……也”表判断句,因此应在“者”后断开。故排除B。故选
高一级期终质量测试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A【解析】天干地支既可以用来纪年、纪月,也可以用来纪
2.C【解析】原文“是为本末者毋以异”,这是把务本和逐末的人没有加以区别,而未加入因果
(1)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判断句,1分:“所
用来……的工具,1分:“率善人”,引导人们向
分;大意1
(2)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务”,致力于,1分
此,1分;大意1分
同意。(1分)①孝文帝体恤民情,不烦民,利民。(1分)②宽刑罚,广开言路,符合儒家“仁
者爱人”的理念。(1分
孝文皇帝,是高祖排行居中的儿子。孝文皇帝元年十月一日,徙封原来的琅邪王刘泽为燕王
辛亥,皇帝即位,拜谒高庙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则,用它来禁绝残暴,引导人们向善。现在犯法定罪后,而使
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逹坐,收没妻子儿女为宫府奴婢,我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大家讨论
皇帝说:“我听说法徫公正則百姓忠厚,论罪量刑得当则百姓顺从。况且管理百姓而引导他们向善
的,是官吏(的职贲)。宫吏既不能加以引导,又采用不公正的法律去论罪,这反而有害于百姓
使他们为暴作乱,法律怎么能禁止得了呢?我看不出这种法徫有什么方便的地方。你们再深思熟
皇帝说:“古代治理夭下,朝廷设有选献善言的旌旗和供书写批评言论的木柱,以此来保持治
国之道的畅通,使直言正谏的人前来发表意见。现在法律上有诽谤妖言之罪,这就使大臣们不敢畅
所欲言,皇帝无从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怎么能够使远方的贤良人士来到朝廷呢?应该废除这一法令
从今以后,有犯这种罪行
要审理和治罪
皇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各项事情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了。现在辛勤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反而要交纳租税,这是把务本和逐末的人没有加以区别,对于劝民务农的方法未能完备。应该免除
农田的租税
四年冬天,匈奴策划入边寇掠,皇帝亲自慰劳士卒,训练军队,申明教令,賞賜官兵。皇帝
准备亲自带兵出击匈奴,大臣们出来劝阻,他一律不采纳
高一级期终质量测试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