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的认识(教材78-7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的规律,认识垂直,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猜想、测量、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中,认识相交了解垂直,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获取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清楚地知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知道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一结论。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线,同学们应该不会陌生了,因为前些日子,它们已经和我们成了好朋友。谁能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它们?(学生自主回答)。同学们记得真牢固。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看它们在这(示课件)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认识相交
1.出示课件(课本相交的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什么?都是又若干条线组成,都是什么线??
生:线段。
师:想象一下,如果它们无限延伸的话,会变成什么?试着分别画出来。
生:尝试把图形抽象出线。
师:每组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展示)
生:交于一点。
师:这个点有个名字叫“交点”,有几个?同学们相互的指说你图上交点。
师:仔细观察一下,每组的两条直线还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生:观察,小组交流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
生:4个角。
(二)猜想,验证
1.师:老师把相交成的4个角分别标上∠1、∠2、∠3、∠4,(课件展示)观察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能提出来吗?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有价值的问题。
3、师:同学们眼力真好没有了这么多发现,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学生: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
师:真聪明,那下面我们就用你们刚刚想到的办法,验证你们自己的猜想吧。
(三)、认识垂线
1、交流验证结果
(1)相对的角相等,一组锐角,一组钝角。
(2)四个角都是直角
2、引出垂线。
师: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把这种特殊的相交的关系,叫这两条直线做互相垂直。(板书)
师:通过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垂直和相交的关系?
生:尝试交流。
师:明确:垂直是相交的特殊形式,垂直的就是相交,相交的不一定是垂直。
师: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一般记作“O”。(课件展示),说一说图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3、拓展:回想生活中垂直的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垂直的现象,你能找出那些?
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找到了生活中垂直现象,比老师准备的还多,让我们通过老师找到的再回顾一下吧,说说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在哪?
(四)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激发兴趣:师:刚才大家说的很好,是不是觉得有些简单?愿不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2、课件出示97页例1
师:大家观察从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到直线画了几条线段?这几条线有没有和直线是垂直关系?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观察、交流、汇报。
师:这四条线段长度一样吗?你觉得哪条线段最短?
生:观察,交流
师:怎样知道自己的判断对还是不对?
生:用尺量
师:那让我们再次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3、交流测量结果。
(1)、交流汇报:AC这条线段最短
(2)、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观察回想一下,AC这条线段和直线是什么关系?
生:垂直线段。
(3)得出结论
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拓展(79页练一练)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垂线,你们想检验一下你们学到的知识吗?
1、练一练1题。(重点交流为什么垂直)
2、练一练2题(课件示)
(重点交流做法,为什么这样选择)
四、总结交流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