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10: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确定现象
教学内容
教科书96页例1、例2、例3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猜拳、抛硬币、摸彩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时不确定的,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硬币,装有乒乓球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你们会玩猜拳(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三次,好吗?
(师生玩猜拳游戏)
提问:刚才你猜拳的结果是什么?和你猜拳之前的想法相同吗?
如果再玩一次,你能不能确定自己赢?(不能)也就是说,在结果出来前,你们能确定结果吗?(不能,只能是猜想,可能会赢,可能会输,也可能会打平。)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结果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抛硬币。
(1)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介绍硬币的正面、反面。)
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向上的一面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情况:
①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②硬币落地后可能是反面朝上。
(2)动手验证。
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先明确课件上的“抛硬币活动要求”)。 先猜后抛,注意统计和观察每组抛硬币落地后的结果,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
(3) 观察、交流。
小组汇报统计结果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动手抛硬币的感受和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根据刚才的两个游戏,谈谈你对不确定现象的认识。
小结:两个游戏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不止一种;猜拳的输赢不能事先确定,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3、摸球
师:今天老师想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
师:老师选两名同学上台来参加摸球比赛,(一男一女, 站在讲台的两边)你们认为今天谁会获胜?
师:(确定拉拉队员)看来啊,同学的意见并不统一。这样吧,我们请在座的男生为某某(男选手)加油,成为他的拉拉队员;请在座的女生为某某(女选手)加油,你们便是她的拉拉队员。大家都同意吗?
师:下面就请两位参赛选手和在座的拉拉队员认真听好了,老师要介绍摸球比赛的规则了:两位选手在各自的盒子里摸球5次,谁摸出来的黄球多,谁就是胜者。要求在座的拉拉队员为各自的支持者数好摸到的黄球的次数。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比赛开始:两位选手各摸5次。(结果:男选手5次都是摸到黄球,女选手5次都没摸到黄球。)
1、一定是黄球。
师:老师宣布男生以5:0 战胜女生队,咦,女生你们好象不是很开心,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指名女生回答:我想他的盒子里全是黄球。)
师: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猜的。)
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生: 因为他连续5次都摸到黄球, 有点可疑。)
师:老师啊,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生:想)
教师打开盒子,里面装的全是黄球。
师追问:全是黄球,那男选手再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生: 黄球)
一定吗?(生:一定)(板书: 一定)
2、 不可能是黄球。
师:(又疑惑地)那女选手怎么一次黄球也没摸到呢?你们又有什么想法?(生:我猜里面一个黄球都没有。)
师:想看看吗?(生:想)
教师打开另一个盒子,里面是 6个白球。
师追问:没有黄球,那女选手如果再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什么呢?
可能是黄球吗?(生:不可能是黄球,因为里面没有黄球)(板书:不可能)
小结:这种结果只有一种现象应该叫什么现象?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3、可能是黄球。
师:比赛结束了,男生队赢得了胜利,女生队你们服气吗?(女生:不服气,因为两个袋中的球不一样,这样比赛不公平。)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一次公平的比赛。 请各小组听好比赛规则:调整盒子的球,每个盒子里都装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每位同学摸前必须把盒子摇一摇,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举起来给同学看一看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下一个同学摸。最终我们会统计到底那组摸到的黄球多,看看这次公平的比赛是谁赢了,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好,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学生活动)
组织汇报。
师:都摸好了吗?请摸到黄球的人举手,(教师统计)
宣布获胜方!
师:(做出摸球的动作)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参加你们的摸球比赛,现在我准备从这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猜一猜老师会从袋子里拿出什么颜色的球呢?
(师追问)我一定能摸到黄球吗?(生:不一定)那一定能摸到白球球吗?(生:也不一定)
师:那要怎么说?(生: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师板书: 可能。)
4、小结:
师: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回忆一下,通过摸球比赛,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黄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如果袋子里只有有白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如果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教师小结:结果只有一种的确定现象,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结果不止一种的不确定现象,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三、实践体验。
1、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吗?师生交流。
2、玩游戏。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师: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 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的,好吗?
板书设计
不确定现象
可能……也可能……
确定现象
一定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