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
★
启用前
2020
年下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调研检测
高一历史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栏内。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甲骨文的破译显示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之手
D.
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3.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
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
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
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4.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
7%,唐太宗时为
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
35%,武周时则达到
40%,这说明
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
B.
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
C.
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
D.
选官制度日益完善
5.唐代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B.
儒学出现危机
C.
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
道教的发展
6.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
20
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
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
B.
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
C.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
7.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管理失控
B.
坊市制度的设立
C.
经济严重衰退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9.图
1
和图
2
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
分封制、郡县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分封制、行省制
10.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
A.
海外移民
B.
宣扬国威
C.
殖民扩张
D.
获取利润
11.下图为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奏折制度的重大作用是
A.
使皇帝直接监督内阁工作
B.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使中央政令迅速传达地方
D.
让皇帝更勤于政务
12.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
黄宗羲
C.
李贽
D.
顾炎武
13.“清廷的藩属丧失殆尽”“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进一步瓦解”“中国有志之士认识到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在政治体制上改弦更张”。以上评论针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中法战争的影响
C.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14.“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5.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A.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B.
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
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7.1938
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特点是:
……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
……无
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可见,毛泽东主张
A.
开展国共合作
B.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C.
坚持合法斗争
D.
重视城市罢工斗争
18.下图八路军、新四军臂章开始使用于
A.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期间
B.
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时期
C.
局部抗战期间
D.
全面抗战期间
19.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报道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地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抗日的战场。战斗夜以继日,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中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0.1943
年
1
月,南京国民政府分别同美、英两国签约,英美归还在华租界并取消领事裁
判权。英、美同意放弃部分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主要是为了
A.
孤立日本的侵华活动
B.
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
C.
团结中国共同抗击法西斯
D.
拉拢苏联共同对日作战
21.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
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初期的“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革命任务为导向
B.
政治局面动荡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
C.
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
D.
中共始终以废除土地私有制为目标
22.1953
年
9
月,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B.促使新中国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
C.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
D.是美国“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
23.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营企业改革
24.“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2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过去五年,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说明
A.我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我国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C.中国通过自身实力的发展引领世界
D.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非选择题(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位置上。三个小题,共
50
分)
26.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
“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7
分)
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
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4
分)
材料三: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
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
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
13
个王中有
10
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6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政府规定,商人呈请注册开办厂矿,只要符合《商业注册章程》,即可直接向地方官厅呈请,不必再经商会转呈。1912
年底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该章程规定,对于新产品的发明或者产品的改进给予
5
年以下的专利。1914
年
3
月颁布《矿业条例》,为鼓励商人从事采矿业,减免了矿产税。规定“凡与中华民国有约之外国人民,得与中华民国人民合股取得矿业权”。
——摘编自韩小林《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全国民族资本的纺织工厂至
1922
年已有
64
家,较战前的
11
家增加了将近
5
倍,纱厂开工锭数从
1913
年的
48
万锭上升到
1922
年的
150
万锭。布机在
1915
年仅有
2234架,到
1922
年猛增至
9817
架。全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1914
年还不足
7
万担,1915
年接近
20
万担,以后逐步上升,至
1918
年已超出
200
万担,1920
年更接近
400
万担。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材料三:据统计,截至
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共有
335
家,资本总数为
1.3
亿元,其中,江苏一省就有
155
个,占全部工厂的
46.2%。其余如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各省的工厂也占不小的比例,而广大内地如贵州、新疆、云南、西藏等省,却连一个注册工厂也没有。
——摘编自王艳慧《一战期间的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政府鼓励商人开办厂矿的措施。(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13~1922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4
分)
2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
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
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
90
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材料二: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
2001
年
12
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设想“为改革开放探路”的?(4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4
分)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8
分)
2020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C
C
D
D
C
A
B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C
A
B
D
D
C
A
A
A
B
D
二、非选择题(三个小题,共50分。评分时不要拘泥于文字表述,应酌情给分)
26.(17分)(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任答1点即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4分)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答独尊儒术亦可)(2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任答1点即可)钳制了思想(或扼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
(3)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4分)影响: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任答2点即可。2分)
27.(17分)(1)措施:简化注册手续;奖励发明创造;减免矿产税;规范外商投资。(答出其中三点,记3分)
(2)表现: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较快。(2分)原因:中华民国的成立扫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外对纺织、面粉等需求量大。(答出其中四点,记8分)
(3)不足: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2分)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记2分)
28.
(16分)(1)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分)设想:建立经济特区。(2分)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3)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2分)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制度创新;要勇于实践,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点记2分,记分不超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