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一),79——81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数对”的表示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出示“神七”图片:
孩子们,你们认识它吗?那么返回舱落在了茫茫大草原上是如何被科学家找到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确定位置。
今天老师很高兴能认识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和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成为好朋友。首先,谁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叫什么名字?你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吗?
同学们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2、认识第几组
第一组的同学请全体起立。
第五组的同学请举手。
3、认识第几组第几个
请第一组的第一个同学站起来,第三组的第三个同学站起来。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并写下来。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1、回顾旧知,说出“小青”的位置
出示课件,“小青”的位置在哪里?
2、尝试让孩子创造用数字来表示“小青”的位置
根据孩子们创造的结果来展示,并要求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3、结合孩子的创造认识“数对”
(1)引导观察概括出“数对”的意义。
(2)读法。
(3)分析“数对”的具体表示方法。
把括号里的3和2调换一下位置行不行?
表示方法:通常第一个数都表示横向的数,第二个数都表示竖着数第几个,前后位置是不能随意颠倒的。
三、理解数对 发现规律
1、用数对表示教室中的具体位置。
(1)、尝试用数对的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
师:会用数对表示他人的位置啦!能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学生汇报后教师对答案进行追问)
(2)、同桌互相检查、交流对错。
(3)、数对报数、观察对比 发现规律。
师:为什么数对中的这个数会相同?都发现了这个规律了吗?
(4)、巩固运用(游戏:大家来当裁判)
a、班长用数对点名,其他孩子判断对错。
b、学习委员点名,学生站起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其他孩子判断对错。
2、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座位表。
说出小敏、小华的位置;(1,4)(4,3)各表示什么?
3、比较数对(3,2)与(2,3)体会一一对应关系。
4、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点的位置。
5、安排座位。(将新转进学生安排在(5,5)这位同学的后面,他的位置用数对可以怎样表示)
四、 回归生活 应用拓展
1、学校附近地图
2、逛游乐场
3、打地鼠游戏
4、课外拓展(回到开课的话题:“神七”返回舱)
五、 浅谈体会 领悟反思
1、学生谈收获。(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