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张继楼,1926年出生,汉族人。参加工作后,他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后来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
主要作品:《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课文里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作者笔下的童年又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破碎
染绿
水墨画
浪花
凉爽
溅起
mò
rǎn
suì
lànɡ
jiàn
shuǎnɡ
水墨
染绿
破碎
凉爽
浪花
溅起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zhōng
zhòng),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
【水墨画】
【梳妆】
【扑腾】
【斗笠】
【清清爽爽】
拟声词,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
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的宽边帽子,用以遮阳光和雨。
整洁干净。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中国画的一种。
梳洗打扮。
再读课文,填一填。
《溪边》让我看到了
,
;
《江上》让我看到了
;
《林中》让我看到了
。
孩子们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
鱼后欢乐的场景
孩子们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
孩子们采蘑菇时的欢喜
查资料,说一说。
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习过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以往的儿童诗只有一个题目,但是这首诗每一个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
组诗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共28张PPT)
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作者描写了儿童时期的哪些场景。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破碎
染绿
水墨画
浪花
凉爽
溅起
mò
rǎn
suì
lànɡ
jiàn
shuǎnɡ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碎(
suì
shuì
)
浪花(
làng
nàng
)
扑腾(
tén
tēng
)
√
√
√
染
墨
碎
溅
爽
浪
运用:为了摘到不同高度的果子,他特意用竹竿做了一根拉杆。
竿
gān
杆
字义:竹竿,竹子的主干,竹棍。
组词:(竹竿)(钓竿)(立竿见影)
字义: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
组词:(旗杆)(拉杆)(栏杆)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
中
zhōng
zhòng
(中间)
(中奖)
读一读:
他在城市中心上班,擅长射箭,经常是正中靶心。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如何边读边展开想象
本课是一组儿童诗,朗读儿童诗时,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想象画面,去体会其中的情感,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因此朗读课文时,语言基调活泼、轻快,充满喜悦的。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好长句子。
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这组儿童诗,写了哪三个地方?
溪边、江上、林中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左右结构
墨
拨
爽
浪
上下结构
染
蘑
菇
碎
框架结构
葫
竿
腾
结构:上下
组词:油墨
粉墨登场?
部首:黑
墨
mò
笔画:十五
“土”字要写得平,最后一横稍长。
“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
易错提示:下面是“土”。
结构:上下
组词:染色
一尘不染
部首:木
染
rǎn
笔画:九
下面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上面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
易错提示:上面的右边是“九”。
结构:上下
组词:竹竿
立竿见影?
部首:?
竿
gān
笔画:九
“干”字下横要直长,一竖从上横处起笔、行笔由重渐轻。
竹子头要扁。
结构:左右
组词:折腾
欢腾雀跃?
部首:月
腾
téng
笔画:十三
右边两横上左点右短撇,捺在横下。
左窄右宽。
“马”字稍扁。
结构:左右
组词:碎裂
破碎?
部首:石
碎
suì
笔画:十三
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
“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
结构:左右
组词:拨弄
拨云见日?
部首:扌
拨
bō
笔画:八
右边的“发”首笔是撇折,与“拔”字不同。
结构:左右
组词:波浪
惊涛骇浪?
部首:氵
浪
làng
笔画:十
“良”字扁框要窄,竖提的竖稍长,捺上有一短撇。
结构:上下
组词:水葫芦
闷葫芦?
部首:艹
葫
hú
笔画:十二
“月”字窄长。
“艹”要扁宽。
“古”第二笔竖稍向左拉。
结构:框架
组词:凉爽?
清清爽爽
?
爽
shuǎng
笔画:十一
先写左边
的两个点。
再写右边的两个。
“大”略长。
部首:大
结构:上下
组词:松蘑
蘑菇?
部首:艹
蘑
mó
笔画:十九
“广”字宽大。
“艹”的横要长。
“林”“石”字要扁。
结构:上下
组词:香菇
金针菇
部首:艹
菇
gū
笔画:十一
“古”字中竖稍往左拉。
“女”字横由重渐轻,稍往上拉。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染色?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蘑菇?
垂柳?
扇动?
戏耍?
松树?
松针
水墨画?
2.听写生字、词语。
填一填:
这是一组
,分别写了
、
、
。
儿童诗
林中采蘑菇
溪边钓鱼
江上嬉戏(共10张PPT)
描写儿童的词语:
虎头虎脑
伶牙俐齿
冰雪聪明
蹒跚学步
聪慧过人
天资聪颖
天真烂漫
天真无邪
活泼可爱
聪明伶俐
胆识过人
《童年的彩墨画》诗篇节选:
1.花
前
2.
树
下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洗
澡
我是一个顽皮的星孩子,
爱在银河里洗澡。
一天,妈妈不在家,
我叫上三个小伙伴。
偷偷摸摸去洗澡,
妈妈知道赶来了。
妈妈追、我们逃。
一脚滑出银河外,
妈妈伸手抓不住。
赶紧也跳下,
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
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思考:
1.
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什么?
2.
怎样理解“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这句话的意思?
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星孩子偷偷洗澡,被妈妈发现,在红旗上安了家。
2、星妈妈带着四个星孩子看见了红旗在天空中飘扬,就落到了红旗上,变成了五星红旗。
风
筝
春天,
在我敞开的窗子上,
挂着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
在春风里飘动、飘动。
(风筝,风筝,谁是你的小主人?)
我猜想那放风筝的孩子,
一定又欢喜又扫兴;
他的风筝曾飞上这十二层楼,
却又倒挂在这儿随风飘零。
(风筝,风筝,我要找到你的小主人。)
我摘下这只风筝,
意外地发现了小主人的姓名;
风筝是用一张考试卷糊成的,
我还发现了那不及格的考分!
(你别问,你别问,我不想说出他的姓名。)
他是我的一位小邻居,
就住在对面楼的第三层。
明天,我要约他去春游,
顺便送还他这只风筝。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
思考:“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
”想象一下,诗人可能和孩子谈什么内容?
诗人可能跟孩子谈:“你的成绩怎么会这么差呢?”
“我可以帮助你吗?”(共43张PPT)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请你在每个标题后面加上动词,说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溪边
、江上
、林中
。
钓鱼
玩耍
采蘑菇
阅读这组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借助看插图、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习《溪边》时,要抓住描写色彩美的词语以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句子,来想象儿童垂钓的场景。学习《江上》时,感受作者信手拈来的比喻句,体会儿童水中嬉戏的欢乐。学习《林中》时,理解“小蘑菇”和
“斗笠”互为比喻,体会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
自由读《溪边》,说一说: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溪边钓鱼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柳、山溪、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态的,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儿的蹦跳、人的欢笑声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话把小溪边的垂柳说成一个梳妆打扮的小姑娘,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写出了溪水平静、碧绿、清澈的特点。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互相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色彩的美感。
“染”字富有动感,把溪水写活了,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立”字很传神,既写出了蜻蜓站在钓竿上的样子,又能让我们觉得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突出了画面“静”的状态。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这句话描写了鱼儿上钩时,孩子手忙脚乱的情景,原有的“静”被鱼儿的蹦跳、人的欢笑声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了。
“碎”的原因是鱼儿动了,鱼儿的跃动打破了山溪的平静,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同时“碎”也写出了垂钓的孩子们因为鱼儿咬钩而欢笑起来,宁静的山野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个“碎”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自由读《江上》,说一说: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江上玩耍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中互相你泼我溅的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将孩子比作鸭子,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形象地写出了一群孩子在水里玩耍嬉戏的调皮可爱的样子。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像水葫芦一样将头露出水面的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平时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小伙伴们在水中戏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写出孩子的顽皮、可爱。
前面是孩子们嬉戏的群像,后一句是对一个孩子的特写,有点有面,画面感十足。
“水葫芦”在这里指代的是头上沾满水的孩子。
自由读《林中》,说一说: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林中采蘑菇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雨后,松树像刚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清爽,地上钻出了许多蘑菇,一群戴着斗笠的孩子来采蘑菇,他们的欢叫声震落了树上的雨珠。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洗过澡”是拟人化的表达,指刚下过雨。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写出了雨后的松林美丽、干净。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戴一顶斗笠”是把蘑菇当成人来写,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后一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数量多且好看。
“钻”是拟人化的表达,写出了小蘑菇长势旺盛的特点。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抖落”指孩子们的欢叫声响彻整个松林,震落了树上的雨珠,写出了孩子的欢乐。
诗中的两个“斗笠”一样吗?
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雨后松林中的小蘑菇们,它们钻出地面,小脑袋就像一个个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戴着斗笠采蘑菇的孩子们,他们戴着斗笠的样子像蘑菇。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溪边:平静而碧绿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的孩子。钓竿和红蜻蜓都静静的,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平静被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江上:戏水的孩子们那样调皮,像一群刚刚跳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入江中的鸭子,在水里你拨我溅。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不ー会儿又出现,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林中:雨后,松林里的松树显得清清爽爽的,松针上还挂着一串串明明亮亮的雨珠。小蘑菇从地底下钻出来,像朵朵开放的山花。而孩子们戴着斗笠来到松林中采蘑菇,又像一个个蘑菇。
概念:象画面理解句子就是一边读句子,一边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来理解句子的方法。
语文要素
运用:如,本文中的“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就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平静而碧绿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的孩子。钓竿和红蜻蜓都静静的,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平静被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绿水、绿树、绿色的人影,加上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一
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呀!通过想象画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两句话描绘的是溪边的美景,表达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展现了作者难忘的童年记忆。
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这是课后第1题哦!
点拨:朗读儿童诗时,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边读边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想象画面,去体会其中的情感。背诵《溪边》时,我们要想象垂柳、山溪、人影、钓竿、蜻蜓等组成的静态画面,以及当鱼儿上钩后,鱼儿的蹦跳、人的欢笑声打破了宁静,热闹起来的动态画面,这样背诵的时候就会容易一些。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这是课后第3题哦!
点拨:第一句抓住“染”来理解,第二句通过理解比喻的修辞来理解。
参考答案:
第一句:这里有绿色的垂柳,绿色的溪水,连溪水里的人影都被染成绿色的了。第二句:松林里戴着斗笠的孩子们与雨后出土的一个个蘑菇如出一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用特写镜头进行人物描写
学方法:特写镜头是电影、电视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放映时可以将这一部分特别放大,从而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写作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法,用“文字”来表现“特写”的内容,如“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句话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人物活泼的特点,塑造出一个个真实的、鲜活的天真少年。
语文要素
记方法: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细节,如运动员踢球的动作、妈妈生气的表情、奶奶慈祥的笑容等,将细节定格、放大。
2.
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的细节进行刻画,可以是外貌、神态、动作,也可以是几方面相结合。
用方法:
用特写镜头写一写妈妈生气的样子。
示例
妈妈左手叉腰,脸变了颜色,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怒睁着双眼,眉毛拧到一起,额头的青筋随着呼出的粗气一鼓一张的,右手指着我,咬牙切齿地说:“你怎么又打小朋友了!”
①饱满的儿童情感性;②稚拙活泼的趣味性;③极富张力的想象;④新颖巧妙的构思;⑤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儿童诗有什么特点?
溪边
童
年
的
水
墨
画
快
乐
的
童
年
江上
静景:垂柳照镜子、蜻蜓静立
动景:人影碎了、鱼儿蹦跳人欢笑
林中
像群鸭子拍水戏耍
“水葫芦”露出银牙
蘑菇像斗笠
斗笠像蘑菇
溪边的鱼
江上玩耍
林中采蘑菇
美
好
的
生
活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三个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玩耍、林中采蘑菇,多角度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用心记录童真
回首童年,众多记忆浮现在眼前。那一幕幕情景,表面可笑,内里却富有意义;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我一起见证着童年的足迹。用心记录下童年的每一个镜头吧,因为这是我们的美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