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孩子的符号思想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发展符号思想
1、:在这个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桃子,桃树
师:就看到猴,树,还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第一只猴子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猴子采了7个桃子
师::真好,一看画面就捕捉了数学信息,说明会用数学眼光找问题。我们就称大点儿的猴子为哥哥,小点儿的猴子为弟弟吧!就是弟弟采了4个桃子,哥哥采了7个桃子,(随机板书)。老师把你们发现的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
2、:请问你看到这两个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师:多好啊,她提的问题,你会做吗?
生:会。4加7等于11个桃子。
师: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你能理解吗?我们用一个圈圈表示弟弟的4个桃子,那哥哥7个桃子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生:大一点
3、:你们对数的感觉还真好,那一共有几个桃子,要怎么办?
生:把两个圈圈合起来
二、探求算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师:用手势帮助我们理解,真好。我画一个“?”表示一共可以吗?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旧知识。那么今天研究点新的问题。猴哥哥跟弟弟开个玩笑:弟弟啊,弟弟,我不想告诉你具体的数,你猜一猜哥哥会怎么说?
生:弟弟啊,我比你多采了3个。
师:真厉害,哥哥就是这样说的,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求呢?
1、分析题目,弄清题意
生:认真读题
生:找关键词
师:问题中求一共要用加法,是直接加吗?(不是)那你觉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啊
生:你要先算出哥哥的桃子啊
生:再把它们合起来
师:今天我们就尝试着通过画图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2、尝试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请学生来黑板上画
学生尝试画,教师指导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想法就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师:基本上画得都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
师:大声地告诉我,结果得几?
生:7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11
请的7和11的小朋友上黑板辩论。
3、讨论中寻求正确结果
(根据出现的情况,到底是几呢?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求正确结果)(预设中)
生:四加三是7
生:7是谁的啊?
生:求的是什么啊?
师:你想问什么?
生:你们只算了哥哥的,为什么不算弟弟的呢?
生:我们应该把哥哥算出来再加上弟弟的
4、结合学生画的引导理解(预设中)
师:这个四表示什么意思?
生:弟弟采了4个。
师:那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生:这个圈表示什么意思?
生:…………。
师:3在哪里啊?
生:一共采了多少个?
师:7在哪里?让学生找
师:11在哪里?让学生找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现在知道11是怎么来的吗?
(如果有孩子直接写出4+7=11):是在心里想出来的,但是我想告诉你,数学是我们大家共同交流的工具,把心里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方式更明白些,你知道了吗?
注意:(擦掉黑板上一样)
三、对比中进行总结
1、你有什么想法,今天学习的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题目是做完了,下面我们有个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回头看,这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再来看今天学习的,哥哥藏起来了,在回头看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今天学习的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如果有孩子说不知道
师引导:怎么会不知道,肯定你知道。
这也得11,这也得11,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原来是一步计算,现在变成两步。以前的两个数都知道,今天的一个数要用两次。
2、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画图的方法,小数用小圈,大数用大圈)
3、你还学会了什么?
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老师小结:做题之前要认真读题,要先分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完之后要回头看,看看知识上有什么收获,方法上有哪些新体会和新思考。
四、及时练习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看:)
出示洋娃娃12元,汽车比娃娃多8元,一共要多少元?
1、看图
(看懂了吗?你看见啥就说啥?)
生:我看见布娃娃12元,
师:你还能看见什么?
生:汽车比布娃娃多8元?
师:那求什么啊?
生:一共有多少元啊?
2、谁来告诉同学们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派代表上来进行讲解。
(有时间就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