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在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N
B.
2N
C.
4N
D.
8N
当你在拍皮球时,使皮球弹起的力是
A.
皮球的重力
B.
皮球对地面的弹力
C.
地面对皮球的弹力
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
0
B.
3N
C.
6N
D.
无法判断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小明和小雨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雨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B.
把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
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D.
让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磁铁对小铁钉的吸引力
用手挤压橡皮泥,使橡皮泥变形的力
用手使劲地拉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
平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向上的力
A.
只有
B.
、
C.
、
D.
、、
如图为老师用手压弹簧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是由于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是
A.
手对弹簧的压力
B.
弹簧对手的弹力
C.
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
D.
弹簧的重力
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
A.
一定等于11N
B.
一定等于9N
C.
一定小于9N
D.
一定大于11N
下列测量工具中,能够测量力的大小的是
A.
天平
B.
停表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二、多选题
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弹簧测力计,弹簧越长其测量范围越大
B.
弹簧测力计可以倾斜放置
C.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平行
D.
人们可以设计出测压力大小的弹簧测力计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下列各力中,属于弹力的是
A.
手对弹簧的拉力
B.
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
C.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三、填空题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
.
弹力概念
物体由于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支持力和压力都属于_________。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叫做弹性_________。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是重要环节之一。如图1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图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
四、作图题
请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利用一个弹簧、刻度尺、5个1N钩码做了如下的实验:a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b挂上一个1N的钩码后,再测出弹簧的长度。c挂上二个、三个、四个、五个重复以上的实验.记录的数据:
砝码的个数
1
2
3
4
5
弹簧的长度
5cm
______
6cm
请你帮他把表格补全。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忘了记下弹簧的原来长度,你来推测一下弹簧的原来长度为______cm。
你从上述的数据中还能得到什么信息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右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钩码的拉力
0
1
2
3
指针的位置
2
3
4
5
6
7
8
伸长量
0
1
2
3
4
5
6
在图2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象;
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______。
小明根据以上结论,猜想:如果把重为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则弹簧的伸长量一定是10cm。你认为小明的猜想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六、综合题
如图甲所示的仪器名称是:______,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______比;它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N。
琪玥同学在使用前应该注意将指针______,乙图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为______N,丙图是用它来测量滑动摩擦力,注意让物体做______运动,滑动摩擦力才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一定要注意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产生弹力。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
解: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由图可知:A、C中两个小球都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挤压的作用,也就不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不能产生弹力;
D无法确定两个小球之间到底有没有挤压作用,所以也就无法确定有没有弹力;
B中,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小球都受到了对方的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解: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因为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其中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其示数是4N。
故选:C。
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各加4N的拉力,虽然弹簧测力计是静止不动的,但弹簧在4N的拉力作用下是被拉长了,故示数不可能为零。
本题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易错题,很多学生不注意就会认为答案为4N或0N。
3.【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力的作用。
根据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解答即可。
【解答】
解:当你在拍皮球时,皮球落地时发生弹性形变,又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皮球给地面多大的弹力,则地面也给球多大的方向相反的弹力,使皮球弹起。
故答案选C。
4.【答案】B
【解析】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由题意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3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故选B.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肯定会发生形变,所以弹簧测力计一定有示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由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大小决定的.
本题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关于弹簧测力计的题,很多学生不注意就会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N或0N.
5.【答案】B
【解析】解:
A、两物体相互接触,若没有相互的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就不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故A错误。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故B正确。
C、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所以,有弹力作用时,物体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错误。
D、只要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不是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故D错误。
故选:B。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要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深入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必须保证距离地面高度相等还有掷球的力度一样才能比较弹性,A不正确。
B、把两球向墙扔去,必须保证扔球的力相等,距离墙的距离相等才能比较弹性,B不正确。
C、用手触摸两球,是凭感觉判断,不可靠,C不正确。
D、两球离地面等高处静止下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比较反弹高度,反弹高,弹性大,D正确。
故选:D。
小明和小雨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为了比较两球弹性采取的方法一定要科学,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比较。
该题重点要注意小球弹开的距离与多个因素都有关,一定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7.【答案】B
【解析】解:磁铁对小铁钉的吸引力为磁力;
橡皮泥发生的是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力;
用手使劲地拉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是手对弹簧的拉力,属于弹力;
平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水杯受到桌面对它的向上的力是支持力,也是弹力。
故选:B。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均属于弹力。
本题考查对弹力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弹力的概念,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关键,属于基础性题目。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弹力作用。
【解答】
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压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的弹力,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质。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弹簧相连的挂钩受到的力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再提着挂钩时,挂钩受到的力应该是物体重力和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之和。
【解答】
解: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9N。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测量工具用途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解答】
A.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
D.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A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使用与读数:使用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如果不在零点要调零;
用手拉几下看看测力计的外壳与弹簧是否发生摩擦;
注意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要和弹簧的伸长在一条直线上;
弹簧测力计不能超出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解答】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弹簧的长短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可以倾斜放置,故B不正确;
C.读数时,视线要与测力计的刻度面垂直,故C正确;
D.弹簧受压力时,弹簧也会发生弹性形变,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制成测力计,故D不正确。
故选AC。
12.【答案】CD
【解析】解:A、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和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发生弹性形变,故不一定有弹力;故A正确;
B、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和弹性形变;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故B正确;
C、对照弹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错误;
D、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有弹力,并不是只有弹簧才有弹力,故D错误。
故选:CD。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直接接触的物体要施加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要相互接触;2、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
本题考查了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判断,对照弹力的定义分析即可,基础问题。
13.【答案】BCD
【解析】解:
A、使用时,弹簧可测任何方向的力,只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故A错;
B、使用前指针校零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故B正确;
C、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应尽量避免,故C正确;
D、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是不能准确测出的,而且还会损坏测力计,故D正确。
故选:BCD。
弹簧测力计是常用的力学测量仪器,这有自己特有的使用规则,对照使用规则我们可判断各选项的说法是否符合要求。
弹簧测力计作为力学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我们应该熟知它的使用规则,并能熟练运用它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4.【答案】ABC
【解析】解:A、手对弹簧的拉力属于弹力,故A正确。
B、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属于弹力,故B正确。
C、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属于弹力,故C正确。
D、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属于万有引力,不属于弹力,故D错误。
故选:ABC。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深入理解弹力概念,可解答此题。
15.【答案】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解析】解: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
弹簧测力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或者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原理,属于基础知识,应牢记、理解、会用.
16.【答案】发生弹性形变;弹力
【解析】解: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说的拉力、压力等都属于弹力;
故答案为:弹性形变;弹力.
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无论是提,拉,推,压,挤都会发生形变,所以都属于弹力.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弹力的认识.一定注意弹性形变的意思,在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将弹性漏掉.
17.【答案】限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弹性与塑性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不能恢复到原状。
【解答】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故答案为:限度。
18.【答案】?
【解析】解:体温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此时的温度为。
弹簧测力计上最小示数是0,最大示数是5N,所以量程为;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此时指针指在“”处,所以读数为。
故答案为:;。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9.【答案】解: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作用在拇指上,方向水平向右,故画出弹簧对拇指弹力F的示意图如图:
【解析】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弹簧对拇指弹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20.【答案】;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和拉力成正比。
【解答】
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伸长,挂3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
由表中数据知,挂4个钩码前,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成正比的,故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伸长,挂一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原来长度为;
在0至4N间,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成正比的,因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故答案为:;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21.【答案】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不正确?
因为不知道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可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解析】解: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作图如下:
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论的前提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现在不知道弹簧的弹性限度,所以把重为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则弹簧的伸长量不一定是10cm;
故答案为:见解答;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不正确,因为不知道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可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作图;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本题考查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关键是将实验原理及步骤结论掌握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2.【答案】弹簧测力计?
正?
?
?
指在零刻度线上?
?
匀速直线?
等于
【解析】解:
如图甲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调零,即将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
图乙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由指针位置可知物体重力:;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故答案为:
弹簧测力计;正;;;
指在零刻度线上;;匀速直线;等于。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调零,根据指针位置读数,可得物体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