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寒假预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
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
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
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对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相似,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B.
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
C.
电子不能通过肉眼观察,但是有的原子可以由肉眼观测
D.
微观粒子尺度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和夸克
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哪个带负电???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B.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用丝绸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的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原子内大部分体积是空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原子核上。下列关于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带负电、体积很小
B.
原子核带正电、体积很小
C.
核外电子带正电
D.
核外电子不带电
以下几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B.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D.
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
?
A.
原子核和电子
B.
质子和中子
C.
中子和电子
D.
原子核和分子
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A.
B.
C.
D.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
以下几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
太阳是恒星,因为它是固定不动的
C.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D.
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二、填空题
卢瑟福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_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__________组成的;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___电荷;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__________.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
在探索更小的微粒历程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______”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三、作图题
如图所示是氦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核外有两个电子绕核旋转,请你在图中用“”表示质子,根据电子数在相应位置画出数量对应的质子。
四、实验探究题
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选填“A”或“B”。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则在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下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能反映气体分子排列特点的是图________。
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________
A.?
?
?
?B.?
C.?
?
?
?
?D.
五、综合题
你能用语言或简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吗?
将科学家和对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起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进行解答;
根据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进行解答;
根据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进行解答;
根据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是一道基础题,掌握有关知识即可解答。
【解答】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故A错误;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故B错误;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C正确;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AB、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一定数目的电子组成的;
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AB正确;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故C错误;
D、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故D正确;
故选:C。
解答本题应掌握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及原子结构的组成。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属于基本内容。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和核外电子中电子的数量去分析。
【解答】
因为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D中的荷外电子有2个,所以这个原子中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
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整个原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选D。
4.【答案】A
【解析】解: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
B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其实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故B、D不正确;
C、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C不正确。
故选:A。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物质的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此题考查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原子结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原子核带正电,故A错误;
B、原子核是带正电的,体积很小,故B正确;
CD、核外的电子带负电,故CD错误。
故选: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原子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问题。
6.【答案】A
【解析】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起电现象,是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总体积小于20毫升。故D错误。
故选:A。
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构成物体的分子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原子结构和静电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掌握原子、原子核、电子的关系以及原子、质子和中子可以再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故BCD错误、A正确。
8.【答案】A
【解析】解: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
BC、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原子结构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9.【答案】D
【解析】解: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题越要细心,防止粗心大意而出错。
10.【答案】A
【解析】解: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正确;
B、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大到天体小到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太阳是恒星,但太阳在银河系中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总体积小于20毫升,故D错误。
故选:A。
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两个知识点去判断;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
构成物体的分子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结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摩擦起电的实质,都是基础知识,要熟记。
11.【答案】电子
【解析】解: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电子。
解决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2.【答案】电子;负;转移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原子的组成,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进行分析。
【解答】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数目不相等。
故答案为:电子;负;转移?。
13.【答案】质子?
中子
【解析】解: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质子;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组成,考查方式简单,记住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电子?
夸克
【解析】解: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组成原子核的这两种粒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故答案为:电子;夸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有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此题考查的是科学家对微观世界的探究过程,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答: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相等;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如图所示:
【解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相等;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和原子不相电性的原因等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
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丙;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
【解答】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下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表明气体发生了扩散现象,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0度时扩散最快
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能反映气体分子排列特点的是图丙;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17.【答案】答: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转,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
【解析】根据原子的结构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转。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解: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质子;
1897年汤姆逊在真空放电时发现了电子电子;
1961年,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设想;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故答案是:
【解析】根据卢瑟福、汤姆逊、盖尔曼、查德威克在物理上的主要贡献进行连线。
了解物理的发展史和重大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