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100010553700教学设计
必修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通过“教师主导”,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科书、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围绕“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通过营造自主学习情境、设计自主学习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近历史现场,将历史人物根植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理解人物认知及观念中的时代烙印和地域基因,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 下)第四单元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课的教学的内容,属于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本节内容上承《中古时期的世界》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下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四大块内容。把握四大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难点。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在意大利首先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在此基础上,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学情分析】
在《2020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标准与考试说明.历史》中,对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表述为“能准确地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规律,并能够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和方法进行正确的阐释”,而且在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历史学科仅占10分,这必然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粗浅,很难理解14—18世纪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逻辑;加之本课“一广一大二多”即本课内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概念多、术语多。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障碍。但本课涉及的图片多,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参与意识、感性认识强,有一定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材料引入、问题设置等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可见本课内容是理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联系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科书的叙述,确定本课的教学三大目标:
1.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概括欧洲思想解放发展的历程,形成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培养史料实证和运用唯物史观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整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感悟思想家关注人生、追求解放的人文情怀,树立积极、自信的价值观念。
3.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理想的初步实现,从而理解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培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和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各自的思想诉求。理清思想解放运动思路、建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关系的前提是认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之间的关联。建构关联需要整体把握这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在时间跨度大的情况下,从抽象观点中理解思想史的脉络,难度较大。
【教学设计思路】
聚焦核心问题和凝练教学立意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必由之路。因此本课例围绕“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推进的“思想解放”这一核心概念,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线索,整体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交互效应。教学也离不开对教科书内容弥补、拓展和深化的有效史料,因此本课例强调对多种类型史料的分析处理,并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结合教辅资料,课前完成本课知识体系的初步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梳理本科的知识体系梳理,大致了解本课内容有四项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导入后,由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二)课中学习
[新课导入]
观察《圣母与圣子》(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张图片)中圣母的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3176270508035687024130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简单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中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基督教在整个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奉行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等级观念的政策,以此控制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此时的圣母是“神”的形象,呆板、肃穆,没有人味、没有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生活,因此把“神”画成“人”,赋予圣母和耶酥与人性及人情;洋溢着生活的情趣。这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教师展示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概念)
教师讲述:把“人”放在重要位置,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倡导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与冒险精神,追求人世的欢乐,倡导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即人应当具有理性知识)等,这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被称为“人文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历史情境,了解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初步感知“人文主义”的内涵。)
[学习任务](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问题1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相似社会背景,并指出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宗教改革发生在德意志的背景还有哪些?
材料一 彼特拉克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曾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处时代与前代的不同,他说:“当我赡前顾后的时候,我是正站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事实上,中世纪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可能性空间。一般的历史学家把文艺复兴这个时期描写成“从黑暗时代的灰烬里诞生的现代世界,或把它描写成一个发现世界、发现人类和在生活、思想、宗教、艺术等方面不受约束,自由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从关注“灵魂被基督拯救”转向了“基督拯救和人自身拯救的统一”。
——摘编自高永《“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材料二 “在德意志,一直到15世纪末,当人文主义与宗教势力相结合的时候,人文主义才在本地的土壤中生根,而没有宗教势力,就不可能对中世纪晚期的世俗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路德便是在这种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中出现的。
——摘编自邓丽《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及其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三 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据估计( 1347—1351年间)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此任务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展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背景的相似之处,第二部分小组展示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发生在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其他背景。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强化时空观念。)
教师讲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都处于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之下;都受到中世纪文化的影响。但是两者在形式上有不同之处。
问题2 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并分别指出他们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 这时(指14、15世纪)资本主义因素已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新兴资产阶级处在形成的过程中。他们为了发展生产和扩大企业,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的开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经历曲折斗争的过程。因此,新文化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再改造和革新旧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于是,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成为反对封建教会文化和构筑新文化的天然素材。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材料五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路德:“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如薄伽丘亦说:“你应该知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薄伽丘面对世俗社会提出的人生平等观,被路德在宗教领域内提出——人人都是祭司。
——摘编自邓丽《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及其人文主义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此任务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师讲述:文艺复兴是14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宗教改革16世纪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他们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展示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 世界观——反对神为中心,颂扬人的价值尊严
人生观——批判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政治观——批判封建特权,主张自由平等才能
科学观——批判蒙昧主义,提倡理性科学教育
国家观——反对割据干涉,拥护集权民族独立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并完成下列表格。(教师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阶段
代表人物及作品
特点
初期(意大利)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高潮(英国)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学生活动:学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完成表格内容,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指出这些作品体现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积极影响?
材料六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过渡》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理解文艺复兴在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引起了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那么,宗教改革又促进了人文主义中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问题4 阅读课本P46第四段内容,归纳马丁.路德推行宗教改革的主张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
(实质是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主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主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将人们从罗马教会的精神独裁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设计意图:采取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的方式解答此问,检验学生自学成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问题5 阅读材料和课本P46学习聚焦、P47第一段文字,你认为宗教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七 每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只有坚定的信任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任才能让一个人得救。……路德教导他们,每个人只需听从他们的自己的良心,而不必听从任何人;一个人必须作为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课本知识,进行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内容以及宗教改革在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教师: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学习任务](二) 近代科学的兴起
阅读课本P47第四段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的内容
代表人物
国家
著作
成就
哥白尼
牛顿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理解近代科学革命对人文主义的影响。)
教师总结:综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可以看出启蒙运动是14世纪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和渐进的必然结果。
[学习任务](三)启蒙运动
问题6 结合材料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有哪些?
材料八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较为理性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影响思想解放运动的因素。)
教师展示启蒙运动的概念、指导思想、进程以及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亚当.斯密的图片,并结合课本归纳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国家
代表人物
思想政治
法国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英国
亚当.斯密
德国
康德
(设计意图:完成表格内容,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了解启蒙运动的概况)
问题七 结合材料、《中外历史纲要》(上)P111第二段内容和本课最后一段文字,探讨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九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念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展示,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点评,引导理解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
[课堂小结]
27666958890以“人性”取代“神性”
以“人性”取代“神性”
211899516065518046702235201614170281305135001032893053784515748011855455080文艺复兴
020000文艺复兴
-186055405130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020000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738120212725宗教信仰中人的自由、能力
020000宗教信仰中人的自由、能力
20808953460755378453803651195070168910宗教改革
020000宗教改革
1328420317501228725327025近代科学兴起
020000近代科学兴起
499110335915556895136525
28714706350人对自然探索能力大增
人对自然探索能力大增
2052320201295
13525508890
2814320149860“理性”提出新社会设想
020000“理性”提出新社会设想
123825096520启蒙运动
020000启蒙运动
305752555880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理解这一课例的核心线索和教学立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是一条围绕“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推进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西方文明。)
【检测与作业】
A组(巩固学习)
1.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称:“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是坏蛋,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材料可用来说明( )
A.文艺复兴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 B.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的拓展受阻
C.文艺复兴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受文艺复兴影响
2.马丁.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任何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得我成为一个人。”这体现出他( )
A.否定宗教的作用 B.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
C.抨击君主专制 D.有时代局限性
3.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梯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B组(拓展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成就
14世纪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
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
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
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
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巩固性作业,即能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又能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拓展性作业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3957320-21590210947064135331470064135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1362075296545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333883054610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52578005080近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近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35280071755近代科学兴起
近代科学兴起
3248025142240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例围绕“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推进的“思想解放”这一核心概念,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这四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并结合相关材料通过问题设计、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解决“学什么”“如何学”和“学得怎样”诸方面的问题。教学的基本结构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知道概述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基本进程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梳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联和时空定位,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第二步,以“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为线索,通过结合课本知识、材料阅读与分析(含文艺作品的欣赏等)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所涉及到相关重要史事的原因、影响加以分析,感悟思想家关注人生、追求解放的人文情怀,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第三步,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理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认识“思想解放时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四步,通过分层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效果,解决“学得怎样”的问题。
【教学反思】
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把《课程标准》与本课的“一大一广二多”特点相结合,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提升,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
第一,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对多种类型史料的分析处理,但同时也出现了史料数量相对较多的现象。如何把握好史料的多元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二,人文主义张扬所带来的影响仅仅只涉及积极影响,无法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第三,没有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很好的阐释他们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基于上述困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做如下改进:
第一,以课本知识、问题带史料,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层次与结构构成,优化问题设置。
第二,精选史料,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第三,列表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师生共同完成,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