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讲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3 18: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城市
人类文明的产生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低下
采集渔猎
没有私有财产
没有阶级
食物的采集者
培植作物
驯养牛羊
农业,畜牧业
食物的生产者
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手工业
剩余产品
贸易
社会分工
私有制
贫富阶级
对外战争
奴隶制
阶级对抗
国家
文字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
为什么早期文明诞生在大河流域?
两河流域
公元前十八世纪,也就是1700年左右,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特点:
一 政治: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最高统治者-官员管理政务军事-行政单位城市向宫廷纳税
二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1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2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多个方面
3 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三 文化:1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文字
2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3 洪水方舟传说
4 60进制
返回
尼罗河流域
埃及文明
一 政治 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掌管政治 经济 军事--官员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二 文化
1 神话和文学故事
2 象形文字
3 太阳历
4 金字塔
5 莎草纸
返回
印度河恒河流域
1 婆罗门 宗教祭祀
2 刹帝利 国王武士 统治保卫国家
3 吠舍 劳动者和商人
4 首陀罗 为前三等级服务
贱民
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文化:1 佛教 冲击种姓制度
2 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
3 科学:数字,在天文 历法 数学 医学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返回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这里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
斯巴达: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雅典:公民有权出席公民大会和出任公职,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古希腊: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成年男性公民享民主政治权力,妇女和外邦人和奴隶不享有,奴隶没有基本权利。
雅典文化 1 文学:希腊神话,喜剧,悲剧。
2 历史:希罗多德,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政治史奠基人。
3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返回
为什么早期文明诞生在大河流域?
(1)适宜的气候。大河流域大多数位于气候适宜的温带和温热带,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大河流域附近能够给早期人类提供丰富的水源,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物产种类丰富,有利于人类生活。
(3)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返回
材料一 底格里斯河南段和幼发拉底河南段之间的土地虽然异常肥沃,但仍然少不了灌溉,因为这里每年几乎有八个月不降雨,每年春天降下的暴雨来得太晚,根本赶不上浇灌在4月份就必须收获的主要农作物(苏美尔地区夏天的气温高达华氏125度,足以烤焦这里的土壤,所以这里的夏天不是生长季节)。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为了适应河水泛滥期易涝,非泛滥期易旱的自然条件,这里(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从公元前4000年前后就开始修渠筑堤,进行人工灌溉,并逐步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灌溉系统。
两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对人工灌溉的需求
大型完善的灌溉系统
有组织的调度,集体协作
君主专制形成
影响促进
返回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返回
文化
楔形文字
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这是一部关于统治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王朝时期的乌鲁克城邦领主吉尔伽美什的赞歌
《吉尔伽美什》
相传最高神恩利尔对地上人类的忤逆行为大发雷霆,决定用洪水灭绝人类。而智慧的女神埃阿等反对这么做?因少数人的恶行而灭绝全人类是不公道的。但恩利尔一意孤行。埃阿便托梦给世上最正直的人乌纳比西,叫他赶快造一只方舟,长宽都是60米,分6层,每层9个房间,储存足够的食物和用具,顶盖要坚固,全船内外涂上沥青。乌纳比西醒后领悟到是神在指引他,于是他就照着梦中的指示造了方舟。方舟造好后,.他把牛羊、飞禽、走兽各选雌雄一对,连同日用器具和粮食都搬进船中。刚做好这些,就见大雨滂沱,倾盆而下。不久,大水就淹没了大地,淹过了山顶。暴雨下了整整7天才停止。过了12天,大水中露出一个海岛,那是尼塞山的山顶,方舟就在那停住了。7天后,乌纳比西放出一只鸽子去探看大水退了没有。那只鸽子飞遍了大地,找不到栖息的地方就飞回了方舟。过了不久,他又放出一只燕子,燕子也很快就飞了回来。再过几天,一只乌鸦飞了出去,很久都没有回来。乌纳比西知道洪水退了,就走出了方舟。万物重新得到繁衍。
返回
埃及法老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
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
1 王权神授 2 掌握政治 经济 军事权力
3 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返回
文化
埃及文字(圣书字)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复杂难懂
缺乏普及性
受到其他文化冲击
古埃及太阳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太阳历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莎草纸,又称纸莎草、莎草片,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莎草纸不是现代概念的纸,只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
返回
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Brahma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前期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婆罗门
刹帝jia利
吠陀
首陀罗
贱民
返回
古希腊民主制度演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措施
1,废除了债务奴役制
2,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
3,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4,设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
1,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2,五百人会议取代了四百人会议且权限有所扩大3,十将军委员会
4,“陶片放逐法”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向国民开放;
2、五百人会议由民众陪审团掌权,贵族会议丧失一切政治权利;
3、为担任公职或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或补贴。
4、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及权限,使之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作用
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雅典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达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国和主要的文化中心。
返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