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拥有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铁道兵,后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电子对抗兵等的现代化部队。这反映了我国军事现代化成就中( )
A.武器装备现代化 B.兵种现代化
C.后勤保障现代化 D.军事训练现代化
2.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它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3.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以原第二炮兵部队为主组建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并授予军旗。从“二炮”到“火箭军”,见证了( )
A.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炮兵建设的巨大成就
C.中国陆军的发展进步 D.我国跨入了核大国俱乐部
4.改革开放后,解放军六次裁军,军队总员额减少400万,裁减员额省下来的“人头费”,可以用于更新装备。我国多次裁军主要是因为( )
A.我国军队人数过多,“人头费”太重
B.国家经济实力不够
C.加强军队的科技力量,提高战斗力
D.我国的国防实力已经很强大
5.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顺利召开。这体现了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积极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在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说:“建交时,中美双边贸易不足25亿美元,相互投资几乎为零;2017年,双边贸易超过5800亿美元,各类投资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这直接表明中美建交( )
A.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反恐合作
B.消除了两国的经济贸易摩擦
C.加强了两国的环境保护合作
D.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7.观察“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逐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8.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说明( )
A.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
B.美国已经断绝和台湾的一切联系
C.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
D.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
9.“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10.下列一组图片集中表明( )
A.中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B.世界贸易实现完全自由化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科技成就世界瞩目
11.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12.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这一“巨大的技术革命”具体是指(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1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却解决了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与人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B.一国两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14.下列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
(单位:千克)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5.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16题11分,17题9分,18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空军建军之初,全部家当仅有20多架日军和国民党留下的破旧飞机。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委以最大努力组建空军。到1954年初,共组建了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拥有各类飞机3000多架。 这一次发展,空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而且主战飞机为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飞机,一步跨进了喷气机时代。
材料二 邓小平在有关会议上提出“制空权”的问题,“将来打起仗来,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没有制空权是不行的”。根据邓小平对空军建设的指示,1985年,我军建设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为实现战略转变,党中央提出:向科学技术要战斗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空军现代化建设。人民空军按照“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转型建设。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民空军已经成为拥有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通信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技术侦察兵、防化兵八大战略兵种的新型空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空军的跨越式发展》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民空军建设有什么突出特点。(2分)
(2)材料二中,人民空军的建设目标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归纳人民空军是如何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民空军建设对当今中国的重大影响。(3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台湾、越南、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1分)
(2)据材料二,概括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2分)
1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钱学森1955年6月15日写给陈叔通(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书信(有删改)
叔通太老师先生:
自1947年9月拜别后未通信,然自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我们感动佩服!学森……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个人们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有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袁隆平2019年6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有删改)
我是袁隆平,主要从事杂交水稻方面的工作。众所周知,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常规稻高很多。现在,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万公顷,平均产量达到了每公顷8公吨。现在,我们正致力于发展超级杂交水稻,目标产量是每公顷18公吨,在每个七公顷的示范田要达到这个产量。我非常高兴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我坚信,通过携手努力,我的梦想在非常近的未来就能实现。谢谢!
(1)材料反映了两位科学家共有的情怀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研究领域及其成就,(4分)并概括这些成就对当时中国的重大影响。(4分)
答案
一、1.B
2.C 点拨:由“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分析,可排除A、B两项;由“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分析,D项可排除。C项正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1949年11月宣布成立,它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和抗美援朝战争。
3.A 点拨: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被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走上了科技强军的道路。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部队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从“二炮”到“火箭军”,见证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4.C 点拨:根据材料中“裁减员额省下来的‘人头费’,可以用于更新装备”可知,适度减少数量,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在精兵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故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不符,排除。
5.C 点拨:根据“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9年金砖国家会议顺利召开”可知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D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特点,A与材料不符。
6.D
7.C 点拨:据示意图可知,此图反映的是1970年以前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情况,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故题干图片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无关。此图中票数增长说明中国逐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这一局面的出现。
8.C 点拨:材料中的“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所以C符合题意。A、B、D的说法均与事实不符。
9.B
10.C 点拨:此题可用排除法。A、B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三张图片反映的都是中国倡议设立或参与的国际性组织,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11.B
12.B 点拨:依据材料中“1970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科技成就是“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赢得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尊敬。A、C、D发生时间与材料不符合,可排除。
13.C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该政策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解决了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14.D 点拨:仔细分析图表信息可知,1978年至1996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人均粮食(主食)消费减少,人均肉类、禽类和奶类(副食品)消费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而不是由于物价上涨减少了粮食消费。
15.C 点拨:增加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可以让民众更好地休息,进而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增加法定节假日总天数是政府行为,由此可见,政府注重民生。增加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娱乐、休闲、消费等需求,故①③符合题意。这与②“脱贫任务完成”和④“法制体系健全”无关。
二、16.(1)跨越式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2)取得“制空权”。 国防意识(军队建设思想)的转变;发展国防科技;加强空军兵种现代化建设。(答出2点即可)
(3)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确保了国家与人民的安全,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17. (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2)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3)应对苏联的威胁。
18.(1)为人类发展做贡献。(意思相近即可)
(2)研究领域:航天或人造卫星;农业或杂交水稻。成就: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影响:使我国成为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有利于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各答出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