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3 18:41:12

文档简介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小棒、尺子、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数学小故事,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看谁听得最认真,最先考虑出故事中的提出的问题。(PPT播放故事)
这是怎么回事呢?师傅说三拃,徒弟也是按三拃来做的,为什么会做小呢?
【设计意图】以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为素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那大家知道怎样就算一拃吗?看,像老师这样,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就是一拃。
让我们来看看师傅和徒弟的一拃吧【展示图片】确实大小不一样,怪不得徒弟把衣服做小了。
追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帮阿福做出合适的衣服?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吗?想法不错!
学生:用尺子
师:是啊,尺子可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好工具,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呢。
【设计意图】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以及尺子这一测量工具的方便。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师:瞧,咱们手中的这种尺子叫直尺。
师:尺子上都有什么呢?赶紧用你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下,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比比哪个小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开始吧!
组内观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刻度线——这些长短不一样的线叫刻度线,它们把尺子分成了好多大格和好多小格。我们把它放大来看,这些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有的不长不短,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这就是一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边说边展示PPT】
CM——你们组的小眼睛可真亮,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其他小组的同学赶紧看一下你们的尺子上有吗?知道这两个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CM表示厘米【板书:CM
厘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这个新朋友【板书:认识厘米】
师:以前听说过厘米这个词吗?
生1:·····
生2:·····
师:厘米用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它是一个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进行理、总结,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一厘米的长度吗?【PPT随机展示1厘米】
师: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即1个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感受1厘米】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感受一下,请拿出纸杯中绿色的小棒,放在尺子上比一比,它是不是一个大格的长度?那么这根绿色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下来,请你这样拿着1厘米的绿色小棒,从你们小组纸杯里迅速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开始吧!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寻找的结果?为什么不找它们呢?
生:小棒太长·····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呢?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认识了一厘米,又找了这么多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关于1厘米你想说点什么?
生:一厘米很短。
师:是啊,1厘米的长度很短,所以通常用厘米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大家已经认识1厘米了,你能很快说出尺子上所表示的是几厘米吗?
师:【展示前3个】怎么想的?有什么发现?
师:【展示第4个】
小结:从0开始量,终点指到几,就是几厘米。或者,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4、学习测量
师:刚才大家都认为纸杯里这根红色小棒的长度已经超过一厘米了,是吗?那它是几厘米长呢?不用尺子,你能先估计一下吗?可以借助1厘米长的物体,怎么才能知道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
生:尺子
师:哦~用尺子量,是个好主意。你会吗?边量边想想怎样测量最准确。然后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愿意到前面当小老师,教教大家怎样测量?
一生演示正确量法。一个演示错误量法
我们通过大屏幕,把测量的方法再来看一遍······你学会了吗?
5、测量一拃
师:让我们用这种正确的方法量一下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吧。
【PPT展示】学生说出各自的长度。
师:那我们的一拃有多长呢?像大屏幕上这样你也量一量吧。
6、练习
师:看来大家都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你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你测量三角形和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PPT展示】
师:蟋蟀和蝈蝈听说同学们这节课学了这么多知识,非要请你们当裁判,瞧···【PPT展示】它俩得到了准确的答案,高兴的蹦走了···
三、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阿福听说,同学们帮小徒弟找到好办法了,又来做衣服,这次师徒俩用尺子来测量,你们看,衣服做好了,阿福穿上新衣正合适,他很高兴,还对咱们说谢谢呢。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谁再来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看谁总结的收获最多、最完整!《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红点及绿点。
【教材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数一数的基础上开展的。“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以儿童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的形式呈现了一组做衣服的测量活动,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阿福做上衣的故事。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用“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观看微课,课堂汇报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在家里观看了《认识厘米》的微课,通过观看微课,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回答
追问: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为什么阿福的衣服小了?
学生汇报,生生互动提问。
问题1:什么是一拃?
拃是大拇指和中指使劲叉开,大拇指端到中指指端的最大距离。从这个点到这个点之间的长度就是一拃。
问题2:怎样解决动画片中的问题?
(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3)用尺子做
2、谈话: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还规定使用统一测量标准的尺子,这样可以准确快速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老师这有许多尺子,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拐尺、米尺、软尺、卷尺、学生尺等等。
谈话:这些都是同学们常用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介绍,生生提问。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刻度线和厘米。
小结: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形式。厘米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家里通过微课的学习了解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尺子的种类和尺子各部分的名称,课堂中设置了学生汇报和生生互问的环节,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
理解概念
(一)认识1厘米。
1.提问:1cm到底有多长呢?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提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用手比一比。
学生交流在尺子上找到的1cm:可能找到刻度0到刻度1,刻度1到刻度2,刻度3到刻度4等。
小结:看来我们的尺子上有好多个1cm,我们的尺子就是由这样1个1个1cm连接而成的。只要是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cm。
你觉得1cm怎么样?(很短)
3.谈话:我们手中褐色小棒的长度也是1厘米。你用手比比看。
4.谈话: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可以拿小棒比一比。
同桌。交流(拇指宽、指甲的宽等)
【设计意图:通过尺子上找一找,实际量一量,亲自感受一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认识2厘米。
1.谈话:你能从尺子上找到2cm吗?用手比一比。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2cm?2cm里面有几个1cm?
三、借助素材
总结概念
(一)估一估,量一量。
1.
谈话:我们这根红色的小棒大约多长呢?你能估一估吗?
学生尝试估计自己手中小棒长度,教师巡视观察。
交流:用褐色小棒来确定一个标准,看看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是几厘米。
2.谈话:如果要知道准确的长度需要怎么办?
生谈到测量,展示一个学生量的方法。
(注意左端对准0刻度,紧靠在尺子上,读准刻度。)
追问: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之间的长度是5cm?
回答:0——1是1厘米,0——2是2厘米,0——3是3厘米,0——5就是5厘米。
小结:看来从起点刻度0开始,到了几就是几厘米。
小结:6个1厘米连起来是多长?7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
看来有几个1cm连起来就是几厘米。
(二)测量一拃的长度
谈话:能量一量你的一拃有多长吗?
学生动手测量,了解每个人的一拃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动画中的问题。
(三)断尺测量
谈话:如果尺子断了,还能用来测量吗?
1.试着用断尺测量橡皮的长度。(课件)
追问:多长?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谈到数一数中间有5个1厘米。
记录:从几开始量到几结束?橡皮的长度是几厘米?
5——10
5cm
小结:看来,不从0开始也能测量,但是不如从0开始测量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2.本子的这条边长几厘米呢?(课件)
记录:从几开始量的?到几结束?本子的长度是几厘米?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想到用一个减法算式:16-10=6
师记录:
10——16
6cm
3.铅笔长几厘米?(课件)
3——12
9cm
观察结果,有没有什么发现?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从不同的刻度开始,测量结束,只需要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可以得到长度是多少了。
4.谈话:从0开始测量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
验证:我们刚才测量小棒时就是从0开始,到5结束,线段长5厘米。
得到结论:从0开始也适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断尺测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读出任意起点到终点的刻度,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等数学能力。】
四、体验感悟
内化概念
1.自主练习:跳远比赛(课件出示:小蟋蟀和小蝈蝈跳远的终点。)
谈话:这是它们在跳远比赛中的终点,你觉得谁跳得更远呢?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蟋蟀跳得远,因为它结束的刻度是16,而小蝈蝈结束的刻度是11。
谈话:这是它们跳远的起点。现在你认为谁是冠军?为什么?
通过交流发现:仅仅看结束的刻度是不能确定长度的,要同时看到开始的刻度才能准确的读出长度。
2.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
谈话:手腕的长度你能测量吗?你想怎样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这个好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谈话:你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吗?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后面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青岛版第八单元信息窗1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感知1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测小棒的长度,初步形成的估计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感知
1厘米的长度;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度;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学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呢?(讲故事)你们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怎样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呢?
小结: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还规定使用统一测量标准的尺子,这样可以精确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2、老师这有许多尺子,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介绍米尺、软尺、学生尺。
谈话:尺子可以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用来测量的工具,尺子。其中这一把尺子我们经常见到(直尺)。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把尺子,仔细观察一下,上面都有什么?跟你的同伴介绍一下。学生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刻度线和cm。
小结: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字母表示形式。厘米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借助素材,认识厘米
(一)认识1厘米。
1.提问:1cm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跟你的同伴介绍一下。(学生交流在尺子上找到的1cm。)
小结:看来我们的尺子上有许多个1cm,我们的尺子就是由这样1个1个1cm连接而成的。只要是相邻的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之间,也就是相邻的两个数字时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感受一下1cm。
你觉得1cm怎么样?(很短)
3.谈话:老师为你们准备了1厘米的小木棒,你能找到吗?
4.谈话: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没有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同桌交流。
(二)认识2厘米。
1.谈话:你能从尺子上找到2cm吗?用手比一比。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2cm?
小结: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三、合作探究,学习测量
(一)估一估,量一量。
1.
谈话:我们这根长木棒大约多长呢?你能估一估吗?
学生尝试估计自己手中小棒长度,教师巡视观察。
2.谈话:如果要知道准确的长度需要怎么办?
学生探索测量物体长度并提出应注意什么。
小结:测量时,我们应把物体的左端对准零刻度线,并紧紧靠在尺子上。
学生进行规范测量,学生记录起点刻度、终点刻度和长度。教师追问: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之间的长度是4cm?
回答:0——1是1厘米,0——2是2厘米,0——3是3厘米,0——4就是4厘米。
3、测量8厘米蓝棒的长度,同伴间合作进行记录。
4、测量10厘米红棒的长度,同伴间合作进行记录。
小结:看来从起点刻度0开始,到了几就是几厘米。
(三)断尺测量
谈话:如果尺子断了,还能用来测量吗?
1.试着用断尺测量10厘米红棒的长度,并进行记录。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从不同的刻度开始。测量结束,看起点刻度和终点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2、引导学生课后发现其他规律。
(二)测量一拃的长度
谈话:我们不仅可以测量小棒的长度,故事中的拃到底什么是什么?能量一量你的一拃有多长吗?
同桌动手测量一拃,并进行记录。
小结:每个人的一拃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动画中的问题。
四、内化知识,总结提升
1.跳远比赛
谈话:这是它们在跳远比赛中的终点,你觉得谁跳得更远呢?为什么?
(学生间进行交流,汇报想法)。
小结:只看终点刻度是不能确定长度的,我们要看起点刻度和终点刻度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看长度是多少厘米。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都有很多的收获,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将收获的知识运用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智慧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