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2
3
4
(1)不知所措
(2)儒家
(3)袖手旁观
A
A
C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6
B
C
7
A
8
10
11
12
13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4
综合实践·素养练
9
15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 )了。
(2)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rú jiā( )对实验的态度。
(3)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xiù shǒu páng guān( )。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不知所措
儒家
袖手旁观
2.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______,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2)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______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_的。
A.测量 支配 领悟 B.测量 支撑 领会
C.测试 支撑 领会 D.测试 支配 领悟
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即测量和试验的综合。
顶住,使不倒。
A
调派,安排。
是体会,解悟。
指领悟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
3.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一帆风顺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做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
A
属于偏正短语。
4. 【2020?泰安改编】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蓬勃?还是让暮气滋生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B.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C.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D.改编自东野圭吾原著小说的国产音乐剧“白夜行”,因为主演演出时播放录音进行“假唱”一事,引发巨大争议。
【答案】C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
A.②①⑤④③ B.③①②④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⑤③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没有蕴涵“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B
B项论述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与“实践出真知”无关。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著名科学家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文章的论点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丁教授的“格物致知”与《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不一样。
“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只是论题,不是论点。论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判断句。
C.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D.中国大学生大都俯身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俯身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致。
【答案】A
8. 【训练点:论证方法】有人说,本文论证方法多样,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一、语文要素训练
本题考查对轮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主要的几种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
①道理论证。引用古语,如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②举例论证。如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中国教育偏理论而轻视实验的弊端。③对比论证。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9.【训练点:限定性语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
?
答题时,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然后将加点字带入句中进行分析。
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而并非所有学生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能删掉。“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
?
?
阅读课文“我是研究科学的人……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10.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二、精段品读
仔细阅读课文,结合题干要求,找出关于描写实验精神在科学相关的内容。
主要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
作者举自己的例子,以个人经验为例,从反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真实可信。
11.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本题考查根据论据把握论点的能力,从“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一句可看出本段论据是为了论证上一段的观点。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12.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答案在文中找。
示例:应克服学习中只空想而不动手实验的缺点;应改正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13.读了选文,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开放性试题,结合题干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4.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到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请参照示例,运用逆向思维,尝试为下列贬义成语“正名”(任选一个)。(100字左右)
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示例】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不可否认,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环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这个人意志薄弱,到了肮脏的环境里,就容易变黑;如果这个人意志坚定,在肮脏的环境中,反而会更衬托出他的高洁。可见,对于具有坚定的信仰、明确的人生目标、果敢坚毅的人来说,即便是“近墨”也不会变黑。(成语:近墨者黑)
示例:“杞人”具有忧患意识,倘若大家都高枕无忧,大祸临头而浑然不觉,那么,想挽救时就会措手不及,最终只能束手待毙。就“忧天”本身而言,用现代人的眼光和学识看,也并不是毫无必要的。不要说天体相撞了,单因为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一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重复关键字,语意要连贯。
15.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要阐明你的观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片段练笔
例文: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过度溺爱。中学生在家庭里大多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意志薄弱。在学校及社会教育中对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较为薄弱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