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2 米的认识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2 米的认识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4 06: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测量实践中,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米”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推测其长度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学生深入探究,既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探索创新的理性精神。
2、学生在测量实践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能简单的进行单位换算,知道1米=100厘米,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建立1米的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有理有据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米的认识、1米=100厘米、测量
难点:建立1米的表象、测量
三、教师准备:米尺、PPT
四、教学环节:
1、探索导入
(1)回顾厘米的认识,利用1cm的表象,估一估,量一量长的物体尺寸
师:看来有了长度单位——厘米,我们就能顺利量出身边物体的尺寸啦。接下来,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同学的身高吧!(不好估,对较长的物体长度没有概念)。既然估不出来,那我们就量一量吧。(要求:小组内量一量1号同学的身高)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测量的时候存在困难,感觉尺子太短了,感受到1cm这个一长度标准太小了,不能满足孩子们测量的需求,引起另一长度单位“米”的产生的必要性。)
师:既然你们在测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你们需要老师怎么帮助你们?
生:需要一把长的尺子
师给出孩子们一把米尺,先让学生估一估米尺的长度,再让学生自己确定米尺的长度。
生通过观察尺子上的刻度,采用数一数的方式或者用短直尺测量其他方式确定米尺的长度是100cm。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究出1m和100cm的关系。)
师:其实,在我们数学上我们把100cm长的尺子看作1米。(引出课题:米的认识、m)
2、合作探究
(1)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1m到底有多长(张开双臂体验、量一量体验、走步体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受1m的长度。)
(2)小游戏环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中想象一下1m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睁开眼睛验证一下自己想象的1m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闭上眼睛在脑子中对1m的长度形成表象。)
(3)生找一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大约为1m。生找一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大约为几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实物进一步感受1m和几米,强化认知。)
(4)回归刚开始的估身高,这下同学们能大体上估出**同学的身高了吧,再量一量验证一下我们估计的尺寸。
(设计意图:数学回归生活,学会用米尺测量,测量的方法跟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一样,进一步感受米尺产生的必要性。)
3、思考
师:为什么已经有了长度单位——厘米,还要有长度单位——米呢,有必要吗?(有)
师:在什么情况下选择长度单位——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选择长度单位——米?(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
方法:用实物(铅笔、铅笔盒、回形针、电冰箱、门)展示,让学生们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长度单位的对比,使学生区分厘米和米产生的必要性,能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实物。)
4、自主练习
填单位
(设计意图:当堂达标检测,强化学生选择性使用长度单位。)
5、回头看
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知识系统化)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所学知识。)
师:大家都知道厘米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米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大家思考一下,当我们测量非常长的物体或距离时,这两个长度单位还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吗?会不会产生另一种长度单呢?例如,我们要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我们还会用米合适吗?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通过上网查询或者咨询长辈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延申,为以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埋下伏笔,同时能激起优等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动力。)
板书设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