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3 11: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登市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0 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仆(fù)后继 要诀(jué) 阔绰(chuò) 辨伪去妄
B.根深缔固 狡黠(xiá) 汲(xī)取 吹毛求疵(cī)
C.锲(qiè)而不舍 搽(chá) 伦理 格物致知
D. 娇揉造作 诘(jié)难 诓(kuāng)骗 味同嚼(jiáo)蜡
2、下列语句中标点特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国家发改委规定:从3月1日起,中国药品的定价必须经过成本调查、专家评价或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体讨论、集体审议等5个环节。
C.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3、填入下列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______两手都硬起来, _______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______可能有一时的效果,_______最终两个文明都上不去。
A,只有 才 虽然 但 B,只要 就 即使 反而
C,因为 所以 尽管 可 D,既然 就 也 但
4、根据提示填空( 14分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想象雪后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以景传神,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抒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的理想信念;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私奉献。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补充原文。(5分)
2.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 退/于颍州 D. 吾因知名/之不可逃
3.下面加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禽鸟知山林之乐 聊以志吾之乐尔
B.既老而衰且病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 老于此五物之间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4.解释下面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2分)
  (1)名之者谁 名:
  (2)欧阳修谪滁州 谪:
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座号
7.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4分)
8.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 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三、阅读议论文,完成1-9题。(共22分)
①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 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孔子这种精神呢
  ②要做到不耻下问,首先应。学习知识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精通文学的人不一定精通历史,精通数学的人不一定精通物理,文理兼通者更是少见。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年轻,可能缺少老年人的经验;如果你年老,可能缺少年轻人的敏感。任何领域都有许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识,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只要你虚心就可以发现你要学的东西,也只有你虚心才能学到你要学的东西。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始。
  ③要做到不耻下问,就要。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古至今人们无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很多都来源于他经常地向下属和百姓请教。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与群下教》的文章,其中讲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余……”意思是说: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为了汇集大家的才智来做好工作。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不敢向下级求教,那么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需要。
  ④要做到不耻下问,还要。古人把求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字之书”另一类是“无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即书本上的知识,“无字之书”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就是我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的知识。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想学到知识,就要_____、会听、________、会问。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要领和窍门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但只要我们善于向有实践经验的人求问,便能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⑤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卫国国君授予了他很高的谥号--“文”。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圉也有错误,不应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孔圉为什么能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敏,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且不认为羞耻,所以国君赐给他一个 “文”的谥号。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
1.用文中一个成语作本文的标题。(2分)
 
2.以下短语填人文中、、三处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只填序号)(3分)
  A.善于求问 B.勤于求问 C.虚心求问
3.第②③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段文字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3分)
   
4.第④段中“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想学到知识”就要做到_________、会听、________、会问。(2分)
5.根据文意,第⑤段中画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第⑤段中“古人尚能如此”的“古人”指的是( )(只填序号)(2分)
   A.孔子 B.卫国国君 C.孔圉 D.子贡
7.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各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8.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9.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在下面句子上加以修改。(2分)
古人把求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字之书”,另一类是“无字之书”。
四、作文(共50 分)
当朋友失意时,你送上几句真诚的安慰;当同学无助时,你伸手帮他一把;在家里,你给疲劳的妈妈梳梳头,给劳累的父亲泡上一杯香茗;节假日里,或开心的去郊游,或悠闲的去垂钓,或捧上心爱的书细细品味……有了这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馨,多了一份甜蜜,多了一份惬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以“给生活加点糖”为题,自已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