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陆地能为陆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
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主动捕食,逃避敌人)
陆生植物
陆生动物
通过根吸收无机盐和水分,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提供养分
2、陆地上的水分不充分
有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
陆生植物
陆生动物
叶异化等来适应环境,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3、陆地环境条件复杂
陆生植物、动物形态结构多样化
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即其栖息地的适应:
发达的附肢
防止水分散失的身体表面
(支撑身体、主动捕食、并逃避敌人)
体长1.2~1.3m,生活在有许多树木生长的干燥地区,捕食鹿和羚羊等。猎豹奔跑很快,每小时可达100km,每分钟超过1.6km,是个短跑高手。
猎豹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非洲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地,大概有9000——12000头,亚洲主要分布在伊朗,现在还有300头左右。
猎豹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知道我为什么能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
鸟类虽然可以在空中飞翔,但仍然要在陆地上觅食、筑巢
它们是一类适应空中生活的特化陆生动物。
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特征:
1、体型
2、前肢
3、肌肉
4、骨骼
…
身体呈纺锤形
特化成为翼
胸肌发达,具有龙骨突
轻且薄,骨骼中空
…
所有的鸟类都会飞吗?
会飞的都属于鸟类吗?
如企鹅、鸵鸟、鸬鹚等
蝙蝠
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适于扇动空气
提供飞行时的力量
减轻质量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陆生动物的栖息地环境不稳定,无机(气候、土壤)环境和生物(植物、动物)环境常有变化
因此,为了适应这样多变的环境,陆生动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绵羊,生活在北方草原,
身体丰满,体毛绵密,头短。雄兽有螺旋状大角,雌兽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
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致密的毛,毛的含绒量很高,以抵御严寒的气候;而在夏季到来之前,皮肤则脱去部分绒毛,以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
与气候相适应
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非常适合在沙漠中行走。骆驼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贮水,因此它善耐饥渴,而且它在驼峰内贮有脂肪,能分解产生水和能量
单峰驼
与沙漠相适应——“沙漠之舟”
双峰驼
对生物环境的适应:
许多动物还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利于捕食。因此在体形和体色上表现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变化。
找一找:照片中有动物存在吗?
叶蝉
枯叶蝶
尺蠖
枯叶蝶
动物的体态、体色模拟不可食的物体,借以保护自己。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十分相似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等。
尺蠖
叶状竹节虫
棍状竹节虫
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的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体色,以避免受到敌害的攻击和猎捕。
其他有保护色的陆生生物:
菜叶虫、斑马、北极熊等
总之,大多数的生物都有自己的保护色。
大刀螂,是螳螂的一种,学名中华绿螂,体长约8厘米,草绿色或黄褐,在我国十分常见。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大刀螂喜欢捕食害虫,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食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
避役——变色龙
刺蛾幼虫
珊瑚蛇
箭毒蛙
警戒色: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身体上形成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它可使敌害容易识别而不致遭到攻击
用鲜艳夺目的色彩警告天敌不得靠近——警戒色。
(这些惹人注意的生物本
身有毒、刺或种种其他
能使天敌吃苦头的特征)
胡蜂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视而不见
以假乱真
望而生畏
你能将3种适应现象与成语联系起来吗?
保护色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而警戒色则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害性,据此可把警戒色与其他两者区分开。
如何才能有效区别这三种现象呢?
地底下生活的陆生动物
代表动物:老鼠
老鼠是人类的天敌。它们种类多,有450多种,数量大,有几十亿只,而且繁殖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能吃,什么地方都能住。老鼠身体呈锥形,能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对农业和人类危害极大。除了动物灭鼠外,人们还用器械、药物等方法灭鼠。
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稍尖,后端稍圆,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且大多数体节中间有一圈刚毛。在第11环节以后,各节背部能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
总之,陆生动物出现这一系列的变化,
均是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