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 训练提升 课件(幻灯片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 训练提升 课件(幻灯片26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4 10: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马说
1
2
3
4
B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6
7
8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人才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和普通马)一同死。 (2)等同,一样。 (3)方法。 (4)有时。(5)通晓。(6)著称。
A
C
(1)肯定语气 (2)反问语气 (3)感叹语气
9
D
10
11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2
13
14
15
16
17
1.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lì)  骈死(bìng)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C.才美不外见(jiàn) 槽枥(cáo lì)
D.其真无马邪(xié) 尽粟(sù)
?
?
?
?
?
B
?
?
?
?
pián
xià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普通马)一同死。
?
?
?
?
?
?
等同,一样。
方法。
有时。
通晓。
著称。
?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
C.选贤与能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见”同“现”,表现。
“与”同“举”,推举。
同“饲”,喂。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
?
?
?
?
?
?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动词,吃。
同“饲”,喂。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恐怕,表推测。
A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6.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才美不外见
C
?
?
?
?
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素质。
7.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也”的语气。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3)其真不知马也(      )
肯定语气
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答题时结合该句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8. 根据提示填空。
(1)在生活中,常有人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但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却很少”。我们常引用《马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达这个意思。
(2)托物寓意是古人常用的写法。《马说》一文中,作者以“千里马”喻_____,以“食马者”喻_________________,以“伯乐”喻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本题考查对《马说》原文的掌握情况。
人才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句即可)
(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 【2020?贵港改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某些问题的观点。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策之不以其道……不能通其意”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答案】D
10. 翻译下列句子。
一、课文研读【2020?贵港改编】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怎么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1. 文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食马者?写出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食马者”不识千里马却以“知马者”自居的无知、愚妄、平庸、浅薄的形象特点。
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来分析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1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道出了千里马境遇之悲,虽有日行千里之能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会被埋没。
答题时要结合文中“食马者”对待“千里马”的行为以及文章最后一句“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来分析概括。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因饥饿无法发挥才能是其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千里马,使得千里马的才能不得施展,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1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原文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个句子与原文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题时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
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本题中第二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强烈。
1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本文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示例一)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食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
(示例二)阐明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以舜无佚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尚且。
怎么。
同“向”,先前,从前。
因此。
?
?
?
?
二、拓展阅读
?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同“饲”,喂。
(2)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鞭打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
逃跑。
17. (1)【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被埋没的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愤懑以及对封建统治阶级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乙】文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推理,推断出东野毕驾驭的马会逃跑的结论。
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
类比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以及分析进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