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提升巩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提升巩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4 10: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章 单元提升巩固
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除味?????????????B.?干冰用于食品保鲜?????????????C.?铜用于制造导线?????????????D.?液氧用于发射火箭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硝酸铵溶液中:Na+、Cu2+、OH-
3.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正确的是(? )
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B.?碳酸钠、纯碱、NaCO3、碱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碱?????????????????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
4.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B.?CaO?????????????????????????????????C.?Cu(NO3)2?????????????????????????????????D.?HCl
5.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见图)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无法完成任务的“警察”是(???? )
?
A.?紫色石蕊试液警察????????????????????B.?稀盐酸警察
C.?无色酚酞试液警察????????????????D.?纯碱溶液警察
51149254019557.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盐酸(硫酸)
先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再过滤
D
CaO固体[Ca(OH)2固体]
加入过量水,再过滤
A.?A???????????????????????????????????????????B.?B???????????????????????????????????????????C.?C???????????????????????????????????????????D.?D
9.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关于该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如果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如果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Ag+
D.?该溶液中可能有Ag+、SO42- 或CO32-
535305024701510..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 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1.为了加深记忆,小科同学用下图形象地总结了硫酸能与5类物质发生反应。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5467350564515(1)稀硫酸能够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颜色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不一会,又看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部分铁钉溶解:________.
(2)为了验证反应⑤能够发生,应选择的物质是(??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Ba(NO3)2溶液
D.MgCl2溶液
1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⑵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可推断原固体粉末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
13.向稀盐酸中滴加一定量的Ca(OH)2溶液如图甲;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已知: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回答问题:
(1)由图乙可以推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欲将甲反应后的溶液调节至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CaO
B.Ca(OH)2
C.CaCO3
14.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倒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____________.

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
(2)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植物
植物
浸取液
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名称
颜色
颜色
澄清石灰水
食醋
牵牛花
月季花
萝卜花
丝瓜花
蓝紫
大红

黄绿
红棕色
玫瑰红
紫红
黄绿
黄绿
橙黄
黄绿

粉红
粉红
粉红

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填植物名称)________.
(3)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________色
(4)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食盐水
15.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资料】氯化镁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A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___
(2)B中没有明显现象,该反应真的发生了么?有同学提出,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
②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
③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
(3)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止,上层清液无色。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呢?(指示剂除外)
【作出猜想】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
①NaCl②NaCl和MgCl2。
【实验验证】将猜想②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加________
________
猜想②正确
16.5吨“酸洗废液”,经测定其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25.4%.计算:
(1)这些“酸洗废液”中含FeCl2的质量为________吨.
(2)这些“酸洗废液”在高温氧化的反应中,最多可以得到多少吨氯化氢气体?(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17.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解答】A.活性炭除味利用的是它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在升华时需要吸热,因此有降温的作用,可以用于食品保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铜的导电性非常好,可以用于制造导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液氧燃烧,即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以用于发射火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A.碳酸根离子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们不能共存,故A不合题意;
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因此它们不能共存,故B不合题意;
C. 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之间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因此它们可以共存,故C符合题意;
D.硝酸铵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因此它们不能共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A.胆矾的物质名称是五水硫酸铜,且它属于纯净物,故A不合题意;
B.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故C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和烧碱,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答】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变小,溶液的碱性变弱,即溶液的pH减小,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就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那么氢氧化钙的浓度不变,溶液的碱性不变,即溶液的pH不变,故B符合题意;
C.硝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钙,那么氢氧化钙的浓度减小,溶液的碱性变弱,即溶液的pH减小,故C不合题意;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那么氢氧化钙的浓度减小,溶液的碱性变弱,即溶液的pH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根据图2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说明肯定有一种是碱性溶液;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后,溶液的pH减小,且最终pH<7,说明加入的应该是酸性溶液,那么只有乙中的氢氧化钙和稀硫酸符合要求。
故选B。
6.【解答】A、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硫酸变红色,遇氯化钠溶液不变色,遇石灰水变蓝色,所以紫色石蕊试液能把这三种溶液区别开。故A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不反应无现象,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和石灰水反应但无现象,所以稀盐酸不能把这三种溶液区别开。故B错误;
C、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石灰水变红色,遇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所以无色酚酞试液能把石灰水鉴别出来;然后再向含有酚酞的石灰水中分别滴加另外两种溶液,若使红色消失的是稀硫酸,不能使红色消失的是氯化钠溶液.所以无色酚酞试液能把这三种溶液区别开。故C正确;
D、纯碱溶液和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和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纯碱溶液能把这三种溶液区别开。故D正确。
故选B
7.【解答】A、NaOH与HCl反应没有气体的生成,但红墨水依然向右移动,说明烧瓶内的压强增大了,可以证明NaOH与HCl反应放热;故A正确;
B、NaOH固体溶于水过程会放出热量,会干扰实验;故B错误;
C、整个装置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容器,为了平衡烧瓶的气压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要提前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故C正确;
D、该实验是探究一个普遍的规律,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要更换不同的碱重复实验;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解答】A.氢氧化钠后会将氯化氢吸收,而剩余的氢气经过浓硫酸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氢气,故A正确;
B.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在除去氢氧化钙的同时引入碳酸钠杂质,故B错误;
C.硝酸钡与硫酸反应,在除去硝酸钡的同时引入硝酸杂质,故C错误;
D.混合物加水后,被提纯物质氧化钙会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钡,因此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A错误;
如果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那么白色沉淀要么是氯化银,要么是硫酸钡,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B、C错误;
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和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因此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或CO32- ,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A.N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液的pH值小于7,故A错误;
B.Q点时,氢氧化钠和碳酸钡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氯化钡,故B错误;
C.OP表示的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即 NaOH+HCl=NaCl+H2O ,故C正确
D.PQ段表示的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即: BaCO3+2HCl=BaCl2+H2O+CO2↑,故D错误。
故选C。
11.【解答】(1)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颜色变化,其实是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3H2SO4=Fe2(SO4)3+3H2O;
溶液中看到的气泡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酸和盐发生反应后,必须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因为只有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硝酸,故选C。
12.【解答】因为溶液为无色溶液,而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因此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硫酸铜;
因为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所以它肯定不是碳酸钙,即一定不含碳酸钙;
而这个白色沉淀肯定是硫酸钡,即一定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钡;
由于硝酸钾与谁都不反应,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硝酸钾。
13.【解答】(1)由图乙可以推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和HCl;
(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3)A.Ca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如果氧化钙过量会生成氢氧化钙,使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Ca(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溶液还是显碱性,故B错误;
C.盐酸能与过量的CaCO3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钙过量不会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故C正确。
故选C。
14.【解答】(1)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溶剂,故选D;
(2)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丝瓜花;
(3)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粉红色;
(4)牵牛花的汁液在碱性溶液中为黄绿色,那么溶液肯定显碱性,故选AC。
15.【解答】(1)A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pH试纸;
(2)①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能证明反应发生;
②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能证明反应发生;
③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那么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和氢氧化钠,能证明反应发生。
故选:①②③;
(3)C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4)两个猜想中都含有氯化钠,因此要将猜想②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只需证明溶液中有氯化镁即可。那么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镁,证明猜想②正确。
16. 【答案】 (1)1.27
(2)设最多可以得到氯化氢的质量为x,
4FeCl2+O2+4H2O?高温__?2Fe2O3+8HCl↑
508 ? ? ? ? ? ? ? ? ? ? ? ? ? ? ? ?292
1.27t ? ? ? ? ? ? ? ? ? ? ? ? ? ? ? x
5081.27t = 292 x;
解得:x=0.73t。
17【答案】 (1)减小
(2)B
(3)由图象可知,恰好酸碱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HCl ? + ? NaOH ?═ ?NaCl ?+ ?H2O,
36.5 ? ? ? 40
20g×x?? 20g×4%
36.5 40 = 20g×x20g×4% ;
解得:x=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