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练习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练习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4 07: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
2.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首先,我们来做两道基础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学情预设】这两道题学生都能够口答出来,教师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根据学生回答演示正确答案。
2.完成教科书P4“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2)指名学生汇报,说出算式,并解释选择算法的道理。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样,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师:经过几道基础练习,想必同学们都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你们能完成以下练习吗?
学生完成填空后,指名汇报,要求说出思考过程。(课件演示正确答案)
2.完成教科书P4“练习一”第3题。
【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3.完成教科书P4“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换检查。
(2)组织学生分别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第一组算式,学生可能回答“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第二组算式,学生可能回答“被减数不变,减数发生变化,差也随着变化”。
4.完成教科书P4“练习一”第5题。
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要求:先计算再验算。
(2)交流汇报:重点说说如何验算的。
【设计意图】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反馈交流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应用与说理中,深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理”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站在新的高度去理解原来学过的算理算法。
三、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1)学生认真读题,想想该怎样解答。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我先画了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分析得出:裙子:148-19=129(元),西服外套:129+316=445(元)。
师:思路真清晰!解决较复杂问题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在数学学习中是一种有效的好办法。
2.课件出示习题。
(1)学生仔细读题。
(2)四人一小组讨论解题思路。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4)集体分享。
【学情预设】本题属于培优训练题,有一定的难度。发现有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点拨:本题中,已知正确的减数和错误的差,可先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求出错误的被减数。再将写错的被减数的十位数字和百位数字互换,得到正确的被减数。最后用正确的被减数减去1248,求出正确的结果。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第1题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第2题是错中求解问题,教会学生采用逆推法,从错误的结果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练得得心应手,正确率较高。拓展练习虽然稍微拔高了一点,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大胆地挑战自我,认真思考,团结协作,最终战胜了困难,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