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小学六年级下册《第2章
比例》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能与0.6:0.36组成比例的是( )
A.:
B.3:5
C.1.25:0.75
2.在=中,x的值是( )
A.6
B.8
C.24
3.将图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是( )
A.
B.
C.
D.
4.把一个图形按10:1放大后,周长( )
A.扩大到原来的5倍
B.不变
C.扩大到原来的10倍
D.扩大到原来的20倍
5.在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个港口的距离为9厘米.一艘轮船于上午8时以每小时27千米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到达港口B的时间为( )
A.17时
B.18时
C.19时
D.20时
6.要建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广场,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宽要画( )
A.4cm
B.6cm
C.12cm
7.用70m长的栅栏靠墙围成一块长方形果园(如图),长与宽的比是4:3,这块长方形果园的面积是( )m2.
A.1200
B.300
C.588
D.294
8.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A.和4:6
B.1.2:和:5
C.0.3:1.5和5:25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解比例:3.5:x=0.5:20%则x=
10.把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
厘米,宽为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cm,将其按
放大后边长是18cm.
12.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宁淮高铁规划图上,量得全线长度大约是20cm,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
km.
13.如果6是x和9的比例中项,那么x=
.
14.把等式6×20=8×15改写成比例:
.
1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其中一个内项16,另一个内项是
.
16.=
x=
17.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
18.在一幅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在这幅地图上,甲、乙两城相距18厘米,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至少需要行驶
小时才能到达.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作业量一定,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不成比例.
.(判断对错)
20.0.2:0.5与3:8能组成比例.
(判断对错)
21.一个梯形按1:3缩小,缩小后的图形将不再是梯形.
(判断对错)
2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图上1cm相当于实际30m.
(判断对错)
23.在比例a:5=0.2:b中,a和b一定互为倒数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解比例.
20:8=x:12
:x=:
=
五.操作题(共1小题)
25.画一画:把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把长方形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六.应用题(共6小题)
26.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6厘米.照这样计算,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27.把一张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卡片按3:1的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卡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8.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画在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29.一个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361m2,如果将这个正方形菜地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那么缩小后的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30.一台播种机第一次工作3时,播种17100m2;第二次工作4时,播种22800m2.分别写出每次播种的面积和工作时间的比,你认为它们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1.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植树420棵。甲班植的棵数是总数的40%,乙、丙两班植的棵数的比为11:10。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因为0.36×=0.288,0.6×=0.288,
所以:能与0.6:0.36组成比例;
因为0.36×3=1.08,0.6×5=3,1.08≠3,
所以3:5不能与0.6:0.36组成比例;
因为0.36×1.25=0.45,0.6×0.75=0.45,
所以1.25:0.75能与0.6:0.36组成比例.
故选:B.
2.解:=
2x=12×1
2x÷2=12×1÷2
x=6.
故选:A.
3.解:如图
将这个图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是:
.
故选:D.
4.解:把一个图形按10:1放大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10倍.
故选:C.
5.解:9÷=27000000(厘米)=270(千米)
270÷27=10(小时)
上午8时过10小时是晚上的18时
答:到达港口B的时间为18时。
故选:B。
6.解:20×=0.04(米)
0.04米=4厘米
答:宽要画4厘米。
故选:A。
7.解:(70×)×(70×)
=(70×)×(70×)
=28×21
=588(平方米)
答:这块长方形果园的面积是588m2.
故选:C.
8.解:A.:
=
=3
=
4:6
=4÷6
=
≠
所以:和4:6不能组成比例.
B.1.2:
=1.2÷
=1.2×
=1.6
:5
=
=
=
1.6≠
所以1.2:和:5不能组成比例.
C.0.3:1.5
=0.3÷1.5
=0.2
5:25
=5÷25
=0.2
0.2=0.2
所以0.3:1.5和5:25
能组成比例.即0.3:1.5=5:25.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解:3.5:x=0.5:20%
0.5x=3.5×20%
0.5x÷0.5=0.7÷0.5
x=1.4;
故答案为:1.4.
10.解:放大后长是:5×3=15(厘米)
放大后宽是:4×3=12(厘米)
放大后的面积是:15×12=180(平方厘米)
答: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15厘米,宽为12厘米,面积是18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5,12,180。
11.解:18÷6=3
所以,将其按
1:3放大后边长是18cm.
故答案为:1:3.
12.解:20÷
=20×1000000
=20000000(厘米)
20000000厘米=200千米
答: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200km.
故答案为:200.
13.解:因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所以,9x=6×6
9x÷9=36÷4
x=4
故答案为:4.
14.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把等式6×20=8×15改写成比例:6:8=15:20。
故答案为:6:8=15:20(答案不唯一)。
15.解:最小的合数是4
因此两个外项的积是4
所以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等于4
4÷16=0.25
故答案为:0.25.
16.解:=
5x=3.75×16
5x÷5=3.75×16÷5
x=12
故答案为:12.
17.解:因为此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700千米,
且700千米=70000000厘米,
所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
1厘米:70000000厘米=1:70000000;
故答案为:1:70000000.
18.解:(1)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又因50千米=5000000厘米,
则1厘米:5000000厘米=1:5000000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2)18÷=90000000(厘米)=900(千米)
900÷60=15(小时)
答:至少需要15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故答案为:1:5000000;900;15。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解:根据成比例条件,应该是积或比值一定,所以题干说法是对的.
故答案为:√.
20.解:0.2:0.5=0.2÷0.5=0.4
3:8=3÷8=0.375
0.4≠0.375
即0.2:0.5≠3:8
0.2:0.5与3:8不能组成比例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解:一个梯形按1:3缩小,缩小后的图形将还是梯形,形状没有改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解:3000cm=30m
所以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图上1cm相当于实际30m,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解:ab=0.2×5=1,
所以a和b一定互为倒数;
故答案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解:(1)20:8=x:12
8x=20×12
8x÷8=20×12÷8
x=30
(2):x=:
x=×
x÷=×÷
x=
(3)=
3.6x=2.7×2
3.6x÷3.6=2.7×2÷3.6
x=1.5
五.操作题(共1小题)
25.解:把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把长方形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如图所示:
六.应用题(共6小题)
26.解:6×3000000=18000000(厘米)
18000000厘米=180千米
180÷100=1.8(小时)
答:1.8小时可以到达.
27.解:(7×3)×(5×3)
=21×15
=315(平方厘米)
答:得到的卡片的面积是315平方厘米.
28.解:1:1000000
=1cm:1000000cm
=1cm:10km
4×10=40(km)
1:200000=1cm:2km
40÷2=20(cm)
答:画在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20厘米.
29.解:361××
=361×
=3.61(平方米)
答:缩小后的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3.61平方米.
30.解:(1)17100:3
22800:4
答:第一次播种的面积和工作时间的比17100:3,第二次播种的面积和工作时间的比22800:4.
(2)17100:3=5700:1=5700
22800:4=5700:1=5700
5700=5700
因为17100:3与22800:4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即17100:3=22800:4.
31.解:420×40%=168(棵)
(420﹣168)÷(11+10)
=252÷21
=12(棵)
12×11=132(棵)
12×10=120(棵)
答:甲班植树168棵,乙班植树132棵,丙班植树120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