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说课目录
一、教学准备
1、课标要求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教的方法
2、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课讲授
3、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准备
1、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课标解读
(1)搜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尊重各国依据各自国情确立的政治制度。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各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3)联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2、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的扩展。三者逻辑递进,即先讲主要国家的革命,再讲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然后再讲资本主义的扩展。
教材地位: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和高中历史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编排特点:首先是本课内容容量极大,涵盖了英美法德意俄日的等多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相关内容。其次是本课教材叙述简明扼要。最后是本课教材史料等补充资料较为充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3、学情分析
首先,本课内容庞大,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是相对于一些历史名词,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其次,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具备了基础知识,但是理解知识方法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再次,由于法国、德意志代议制的确立过程艰难曲折,政权更迭频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厘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材料、图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资本主义的扩展。
难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及特点;英国、美国、德国政治制度的异同;资本主义扩展过程中各国体现的特点。
5、教学目标
(1)理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背景和具体原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2)掌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具体时间脉络,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文献资料记载,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掌握“光荣革命”、 《 权利法案 》 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上立宪制的特点。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系统传递历史知识。由于本课重难的知识点较多,运用讲授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集中传递大量历史知识,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
归纳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让学生归纳出要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自主学习法: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自由思考,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刺激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从17世纪上半叶开始,英、美、法三国相继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民主逐步取代专制,法治逐步代替了人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复习式导入。复习式导入是一种通过复习就可或原有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让学生回顾原有知识的同时,为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
1640年
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开始
1649年
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
18世纪中叶,英国形成责任内阁制。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
王位继承用法律固定下来
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用形象的流程图描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设置超链接对《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把握好时间脉络。
新课讲授
材料1 首先是1763年时(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然后,是施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的一部分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上。
——全球通史
材料2 “无代表,不征税”——征税法案妨碍北美人民的自由,而且大英帝国的议会没有他们选出的议员,法案引发殖民地人民的不满。
材料3 啊!热爱人类的人们!敢于不仅反对暴政、也反对暴君的人们,站出来吧!旧世界的每一处都有着重重压迫。自由在世界各地受到驱赶……英国对自由发出了离开的警告。 ——托马斯·潘恩《常识》
思想家的推动
为了弥补沉重的财政负担,英国对其在北美的属地施以重税。
运用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历史感和让学生养成借助历史材料探究历史的习惯和能力。选用历史图片能更鲜明直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对历史的理解。
1775年,
北美独立
战争爆发
1783年,
英国承认
美国独立
1776年,
《独立宣言》
发表
1781年,
约克镇
英军投降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76签署独立宣言
约克镇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部投降
1783《巴黎和约》
过程
使用流程图与历史图片,直观清晰的反映重要时间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加强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运用历史年表,帮助学生历史现象发展中的纵横关系,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代表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资产阶级
领导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开始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
莱克星顿的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从原因、领导阶级等方面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整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表格式的对比分析,能直观的反映出异同点,有利于学生知识整理归纳。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结果、影响
俄国
1861年 废除农奴制改革
统治危机
农奴制改革
其他改革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
美国
1861-1865内战
南北问题
1861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联邦政府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大利
1861-1871革命战争
分裂状态
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1870年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德国
1864-1871王朝战争
分裂状态
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
民族危机
推行三大政策,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制定宪法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资本主义的扩展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整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表格式的对比分析,能直观的反映出异同点,有利于学生知识整理归纳。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型小结,围绕课程主要内容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
四、板书设计
以纲要式为主的综合式板书
(1)根据教材内容编排,紧扣教材,便于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
(2)内容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记忆;
(3)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敬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