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首先从英国兴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3)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4)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 发起挑战。
1640年
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开始
1649年
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
18世纪中叶,英国形成责任内阁制。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
王位继承用法律固定下来
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五条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立法权
财政权
司法权
军事权
——《权利法案》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
规定:
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该法还规定国王颁发诏令,须经1名大臣副署始属有效;担任王室职务和领取王室恤金者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职等。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意义:《王位继承法》是继1689年《权利法案》之后,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
责任内阁制是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2、议会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是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行政首脑,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5、代议制民主为基础,责任内阁为核心。
6、多元一体:君主制、贵组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
意义: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各派通过有序的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④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独立的呼声高涨。
1607年第一批英国人来到北美
北美13块殖民地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打响
材料1 首先是1763年时(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然后,是施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的一部分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上。
——全球通史
材料2 “无代表,不征税”——征税法案妨碍北美人民的自由,而且大英帝国的议会没有他们选出的议员,法案引发殖民地人民的不满。
材料3 啊!热爱人类的人们!敢于不仅反对暴政、也反对暴君的人们,站出来吧!旧世界的每一处都有着重重压迫。自由在世界各地受到驱赶……英国对自由发出了离开的警告。 ——托马斯·潘恩《常识》
思想家的推动
为了弥补沉重的财政负担,英国对其在北美的属地施以重税。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1)经济方面: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方面,矛盾激化: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的高涨。
(3)阶级:美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方面,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一批如潘恩等思想家的推动。
1775年,
北美独立
战争爆发
1783年,
英国承认
美国独立
1776年,
《独立宣言》
发表
1781年,
约克镇
英军投降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76签署独立宣言
约克镇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部投降
1783《巴黎和约》
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
①北美独立战争是一次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实质)
②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新国家;
③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④促进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范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 经济: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阶级: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
(3)思想:美国早期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是一个殖民地演变的国家,没有专制传统。
(4)文化传统:美国早期殖民者是清教徒,追求自由、平等。
美国走上共和的原因
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①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
②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中央与地方分权。
③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局限: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1787年宪法》积极意义:
①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
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③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这部宪法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央集中了财政、军事、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发挥了保卫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职能。
④它所创立的总统以及总统制共和国的政体,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重要模式之一,有很大国际影响。
材料1 资产阶级并没在纳税方面感到困穷,……然而,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全球通史》
材料2 从美国回来的法国人圣西门说:我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是代表一个新政治时代的开始,它使人们看到,法国的启蒙思想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东西。
——《美国的诞生》
材料3 “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
——路易十六
经济: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外因: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材料4 启蒙运动的故乡法国,直到拿破仑登台后才由一个开明专制君主统治。因而,法国是一个极其无能且不公正,以致统治机构摇摇欲坠地陷于停顿状态的国家。正是政府的这种停顿状态,使野心勃勃、心怀不满的资产阶级有机会成功地夺取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5 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第三等级主要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组成,属被统治阶级。前两个等级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
政治: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者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经济: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3、思想: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外因: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5、社会: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者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法国大革命背景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史料一: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史料二: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地主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血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①否定了封建制度;
②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平等的原则;③巩固大革命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确定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欧美各国确定法典的蓝本。
⑤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阶级: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封建顽固势力经过大革命的扫荡变的相对弱小。
(3)思想: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的国家,君主专制的危害深入人心,易被人民抛弃。
(4)国外因素: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总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道路,受到这个国家 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化传统、阶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法国走上共和的原因
政体: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实际上是议会制共和国
①议会(参众两院):选举产生(除妇女、军人),有立法权,制衡总统。 是权力中心
②总统:议会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连任,有行政权,可任命官员、内阁,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③内阁:总统任命,有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为政府首脑
走向共和的法国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代表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资产阶级
领导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开始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
莱克星顿的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从原因、领导阶级等方面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二、资本主义的扩展
(1) 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战争激化阶级矛盾。
1861年,废除农奴制,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2)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统治阶级以尽量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
(3)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斗争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2)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3)历程: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4)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
材料一 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
——《宅地法》
材料二 自1863年元旦起,废除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背景: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意大利统一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①社会分裂状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③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2)方式:自上而下,武力统一德国
(3)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4)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铁血政策”是德意志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铁血政策,对内主要是改革封建弊端,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对外主要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包括三场战争,即丹麦战争(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通过这些政策,德国完成了统一,并且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德国的资产阶级改良中也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试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局限:①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②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③留有大量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残余。
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具有专制主义性质。
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崩溃统治”?
材料1 幕府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则分封给260余个大名作领地。……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2 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又同英、法、俄、荷等国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被迫打开了国门,被给予列强诸多权力。
材料3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背景: 幕藩体制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社会矛盾尖锐。
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影响:
①使日本摆脱了族危机,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殖产兴业”
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结果、影响
俄国
1861年 废除农奴制改革
统治危机
农奴制改革
其他改革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
美国
1861-1865内战
南北问题
1861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联邦政府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大利
1861-1871革命战争
分裂状态
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1870年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德国
1864-1871王朝战争
分裂状态
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
民族危机
推行三大政策,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制定宪法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资本主义的扩展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影响
1、进步性:①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要求,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课堂小结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一“冲突”的实质是( )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国王的权力被国会完全剥夺
D.国王征收重税触动了新贵族的权益
D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