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源远流长的诗的历史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漫步经典诗苑,轻叩诗歌大门,无论是品味季节变换,还是体验喜怒哀乐,吟诵诗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生活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情境导入
古诗苑漫步
综合性学习
1.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重点)
2.领会诗歌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声情并茂地诵读古
诗,进而熟悉唱古诗的形式。(重点)
3.学会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品读古
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难点)
4.试辑录一本专题诗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素养)
活动目标
四大文学创作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之一,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劳动,由劳动者集体口头创作,并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才具有独立形式。我国古代称入乐的为歌,不入乐的为诗,现在所说的诗歌主要指诗。
诗歌常识
活动热身
(一)画意浓浓配古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图配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看图配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看图配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图配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看图配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看图配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看图配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看图配诗
(二)文思敏捷补古诗
1.(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2.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3.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4.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于二月花。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才艺比拼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 )柳色新。
8.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两个(
)(
)鸣翠柳,一行(
)(
)上青天。
10.西塞山前(
)(
)飞,桃花流水(
)(
)肥。
1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
)深树鸣。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
才艺比拼
13.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14.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15.晴空一(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作汴州。
17.(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近酒家。
才艺比拼
(三)文采飞扬用古诗
1.教育局老局长虽已退休,但仍然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真是“
,
”
(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空)
2.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我们相信“
,
”,前途必定是光明的。(用刘禹锡的诗句)
才艺比拼
1.确定活动内容
(1)分门别类辑古诗。(2)别出心裁品古诗。(3)声情并茂诵古诗。
2.确定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集体活动,教师指导。
活动准备
小组合作方法:
(1)全班同学自愿组合成4—6个小组,推选出各组小组长,议定小组名称。
(2)根据教材内容,拟订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各成员商定搜集材料的任务,搜集时间为一周,制订计划表。
活动准备
1.编辑诗集(分门别类辑古诗)
编辑诗集(二选一):编辑《诗经》专题诗集;编辑教材中的古诗词专题诗集。
(1)定专题编诗集。
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门别类编辑古诗专题诗集。
活动指导
②编好诗集以后,可以为诗集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名字,供参考:
雅韵共赏、畅游诗海、诗海扬帆、望秋雅轩、家国情思、羁旅乡愁、节气抒怀、飞花传情……
活动指导
(2)具体要求。
①以6人小组为单位,定一个小专题,编辑专题诗集,15首左右。
②每位同学分工合作,为所选诗歌作注释,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③为诗集起名,设计版式、插图、封面,
活动指导
写前言后记,记录诗集的编辑过程。优秀的诗歌配图可以申请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各小组定好诗集的内容。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明确任务,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做好编辑工作。
活动指导
2.古诗品析(别出心裁品古诗)
(1)小组合作,明确分工,结合各自特长各司其职,借助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对本组以及其他组的艺术表现效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指导
(3)推选出小组代表,综合本组同学的发言,表达本组独到的认识。
3.经典传唱(声情并茂诵古诗)
(1)提供学习方式。
①重温《〈诗经〉二首》课堂中学习的朗读方法,如朗读节拍和平仄读法。
②观看《经典咏流传》节目,学唱诗歌。
活动指导
(2)选取诗集中的1—2首,以不同形式进行诗歌的朗诵吟唱。
(3)确定朗诵或者吟唱的人选,反复练习,准备汇报展示。
活动指导
小结:吟,是无乐之歌;诵,是平仄之调;唱,是有乐之歌。相信大家认真学习后,会对诗歌节拍的朗读和平仄的读法有更深刻的体会,能够更好地吟诵诗歌。而除了吟诵诗歌外,观看《经典咏流传》学唱谱曲后的诗歌,也别有一番风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任务
(1)推选出主持人。
(2)落实参展作品。
(3)完善展示程序。
活动开展
(一周后)
2.分门别类辑古诗
(1)开场白。
主持人:从我们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我们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我们吟“明月几时有”;思念亲人时,我们吟“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朋友时,我们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喜悦高兴时,我们吟“漫卷诗书喜欲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古诗苑吧。
(一周后)
活动开展
(2)学生交流编辑的诗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讲解所辑录古诗。展示时介绍诗集名称、主题、内容、诗的数量,并展示封面设计、书写排版、插图等。然后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诗集。从思想内容、封面设计、创意编排、前言后记、整体印象等方面进行评比。
活动开展
(一周后)
3.别出心裁品古诗
主持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接下来,请各小组给所编诗集中所选择的诗歌配图,交流展示自己别出心裁绘制的画作或者选用的图片,展示你对所选诗歌的独到见解。
活动开展
(一周后)
小组展示一: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配图:萧朗《春江水暖》
诗歌:
活动开展
(一周后)
小组展示二: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配图:郑板桥《竹石图》
诗歌:
活动开展
(一周后)
解说词:画卷上的竹子,在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先生借竹抒发了自己的洒脱与豁达,表现了他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品性,令竹子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活动开展
(一周后)
4.声情并茂诵古诗
主持人:诗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美。我们理解了诗中的情愫后,便可以通过朗读来诠释这种种情愫,或低声絮语,或慷慨悲吟,或温情述说……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或一小节诗歌,用你认为最贴切的情感和方式朗读,并说出这样处理的原因,或讲述你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活动开展
(一周后)
朗读示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说词: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被囚于宋时所作,表达了他离乡去国的锥心之痛。朗读时要表现出那种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活动开展
(一周后)
示例:
诗集名称:《到唐诗中去赏月》
前言(节选)
唐朝的月,是李白的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月亮是那般爱水,诗人欣然赋诗,以酬知己。“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月亮有时又那么爱山,成了行吟于山岭间的诗人的伴侣,这让诗人喜不自禁。
唐朝的月,是杜甫的月。“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望着这中天孤月,诗人想起了阔别的家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此刻不也正念着千里之外的妻子儿女吗?
成果展示
唐朝的月,是王维的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明松下房栊静”,月,悄然飘临静谧山野,惊醒了欲睡的山鸟,又将月辉轻洒在屋舍的窗台上,诗人是那样欢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于松林间抚琴自娱,而那山月恰如相约,踱入松林来相和共赏。
成果展示
正文(示例)
山
居
秋
暝①
王 维
空山②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③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④歇,王孙⑤自可留。
【注释】①暝(míng):日落,天黑。②空山:空寂的山野。③竹喧: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④春芳:春天的花草。⑤王孙:泛指一般贵族官僚的子弟。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反用其意。
成果展示
【赏析】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沉醉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诗人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淌之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点评】这首诗写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诗人恬淡自如的心境。诗人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山林景物构成和谐优美的画面,诗中描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自然美与生活美巧妙融合,极为鲜明地描绘出了一幅山居夜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成果展示
编后记(节选)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精品。这些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我们吸取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在辑录唐朝月亮诗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了古代诗词作品中月亮文化的丰富多彩。当然,选录的这些诗歌,只是月亮诗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其他朝代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吟咏月亮的诗歌,不妨自己搜集出来,比较阅读。
成果展示
从同学们漫步古诗苑的活动情况来看,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也初步学会了欣赏古诗的方法。不过,我们还只是漫游了其中一角。要想欣赏到古诗世界里更多的精彩,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要想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运用古诗,还需要同学们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
活动总结
古诗苑漫步
分门别类辑古诗
别出心裁品古诗
声情并茂诵古诗
活动总结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19—21题。(8分)
【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山名。
链接中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乙】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D
链接中考
【甲】诗中一个字是“
”,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的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
这两个字都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充满了_________之情。(3分)
依依不舍
怜
重
链接中考
同是表达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3分)
答案: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甲】“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链接中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重点)
2.领会诗歌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声情并茂地诵读古
诗,进而熟悉唱古诗的形式。(重点)
3.学会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品读古
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难点)
4.试辑录一本专题诗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素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重温《经典咏流传》经典曲目。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源远流长的诗的历史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漫步经典诗苑,轻叩诗歌大门,无论是品味季节变换,还是体验喜怒哀乐,吟诵诗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生活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活动热身
诗歌常识
四大文学创作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之一,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劳动,由劳动者集体口头创作,并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才具有独立形式。我国古代称入乐的为歌,不入乐的为诗,现在所说的诗歌主要指诗。
(一)画意浓浓配古诗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文思敏捷补古诗
1.(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2.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3.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4.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于二月花。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 )柳色新。
8.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两个(
)(
)鸣翠柳,一行(
)(
)上青天。
10.西塞山前(
)(
)飞,桃花流水(
)(
)肥。
1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
)深树鸣。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
13.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14.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15.晴空一(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作汴州。
17.(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近酒家。
(三)文采飞扬用古诗
1.教育局老局长虽已退休,但仍然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真是“
,
”
(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填空)
2.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我们相信“
,
”,前途必定是光明的。(用刘禹锡的诗句)
三、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内容
(1)分门别类辑古诗。(2)别出心裁品古诗。(3)声情并茂诵古诗。
2.确定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集体活动,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方法:
(1)全班同学自愿组合成4—6个小组,推选出各组小组长,议定小组名称。
(2)根据教材内容,拟订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各成员商定搜集材料的任务,搜集时间为一周,制订计划表。
四、活动指导
1.编辑诗集(分门别类辑古诗)
编辑诗集(二选一):编辑《诗经》专题诗集;编辑教材中的古诗词专题诗集。
(1)定专题编诗集。
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门别类编辑古诗专题诗集。
②编好诗集以后,可以为诗集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名字,供参考:
雅韵共赏、畅游诗海、诗海扬帆、望秋雅轩、家国情思、羁旅乡愁、节气抒怀、飞花传情……
(2)具体要求。
①以6人小组为单位,定一个小专题,编辑专题诗集,15首左右。
②每位同学分工合作,为所选诗歌作注释,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
③为诗集起名,设计版式、插图、封面,
写前言后记,记录诗集的编辑过程。优秀的诗歌配图可以申请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各小组定好诗集的内容。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明确任务,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做好编辑工作。
2.古诗品析(别出心裁品古诗)
(1)小组合作,明确分工,结合各自特长各司其职,借助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对本组以及其他组的艺术表现效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3)推选出小组代表,综合本组同学的发言,表达本组独到的认识。
3.经典传唱(声情并茂诵古诗)
(1)提供学习方式。
①重温《〈诗经〉二首》课堂中学习的朗读方法,如朗读节拍和平仄读法。
②观看《经典咏流传》节目,学唱诗歌。
(2)选取诗集中的1—2首,以不同形式进行诗歌的朗诵吟唱。
(3)确定朗诵或者吟唱的人选,反复练习,准备汇报展示。
小结:吟,是无乐之歌;诵,是平仄之调;唱,是有乐之歌。相信大家认真学习后,会对诗歌节拍的朗读和平仄的读法有更深刻的体会,能够更好地吟诵诗歌。而除了吟诵诗歌外,观看《经典咏流传》学唱谱曲后的诗歌,也别有一番风味。
五、活动展示
1.活动前任务
(1)推选出主持人。
(2)落实参展作品。
(3)完善展示程序。
2.分门别类辑古诗
(1)开场白。
主持人:从我们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我们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我们吟“明月几时有”;思念亲人时,我们吟“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朋友时,我们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喜悦高兴时,我们吟“漫卷诗书喜欲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古诗苑吧。
(2)学生交流编辑的诗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讲解所辑录古诗。展示时介绍诗集名称、主题、内容、诗的数量,并展示封面设计、书写排版、插图等。然后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诗集。从思想内容、封面设计、创意编排、前言后记、整体印象等方面进行评比。
3.别出心裁品古诗
主持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接下来,请各小组给所编诗集中所选择的诗歌配图,交流展示自己别出心裁绘制的画作或者选用的图片,展示你对所选诗歌的独到见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说词:画卷上的竹子,在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先生借竹抒发了自己的洒脱与豁达,表现了他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品性,令竹子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4.声情并茂诵古诗
主持人:诗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美。我们理解了诗中的情愫后,便可以通过朗读来诠释这种种情愫,或低声絮语,或慷慨悲吟,或温情述说……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或一小节诗歌,用你认为最贴切的情感和方式朗读,并说出这样处理的原因,或讲述你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朗读示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说词: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被囚于宋时所作,表达了他离乡去国的锥心之痛。朗读时要表现出那种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六、成果展示
示例:
诗集名称:《到唐诗中去赏月》
前言(节选)
唐朝的月,是李白的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月亮是那般爱水,诗人欣然赋诗,以酬知己。“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月亮有时又那么爱山,成了行吟于山岭间的诗人的伴侣,这让诗人喜不自禁。
唐朝的月,是杜甫的月。“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望着这中天孤月,诗人想起了阔别的家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此刻不也正念着千里之外的妻子儿女吗?
唐朝的月,是王维的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明松下房栊静”,月,悄然飘临静谧山野,惊醒了欲睡的山鸟,又将月辉轻洒在屋舍的窗台上,诗人是那样欢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于松林间抚琴自娱,而那山月恰如相约,踱入松林来相和共赏。
正文(示例)
山
居
秋
暝①
王 维
空山②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③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④歇,王孙⑤自可留。
【注释】①暝(míng):日落,天黑。②空山:空寂的山野。③竹喧: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④春芳:春天的花草。⑤王孙:泛指一般贵族官僚的子弟。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反用其意。
【赏析】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沉醉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诗人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淌之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点评】这首诗写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诗人恬淡自如的心境。诗人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山林景物构成和谐优美的画面,诗中描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自然美与生活美巧妙融合,极为鲜明地描绘出了一幅山居夜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编后记(节选)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精品。这些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我们吸取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在辑录唐朝月亮诗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了古代诗词作品中月亮文化的丰富多彩。当然,选录的这些诗歌,只是月亮诗中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其他朝代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吟咏月亮的诗歌,不妨自己搜集出来,比较阅读。
七、活动总结
从同学们漫步古诗苑的活动情况来看,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也初步学会了欣赏古诗的方法。不过,我们还只是漫游了其中一角。要想欣赏到古诗世界里更多的精彩,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要想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运用古诗,还需要同学们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
八、链接中考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完成19—21题。(8分)
【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山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乙】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2.【甲】诗中一个字是“
”,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乙】诗中的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字,抒写了诗人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
这两个字都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充满了_________之情。(3分)
3.同是表达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3分)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甲】“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