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3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3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4 16:2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古诗三首
1.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括号里使用恰当的字。
擢素手(zhuó
zhái)
机杼
(zhù
shū)
(腊
蜡)烛
(栖
牺)息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汉宫传蜡烛(汉宫:这里指汉代皇宫。)
B.纤纤擢素手(素:素雅。)
C.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五家权贵豪门。)
D.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3.字义理解。
章:①诗歌文辞的段落;
②条理;③条目;④戳记。
(1)给下面词语中的“章”选择正确的解释。
出口成章(
)
约法三章(
)
杂乱无章(
)
(2)“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

4.词语积累填空。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是迢迢、



、和
、,这些叠词展示了这首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形容路途遥远时,可以用
;形容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可以用
。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将诗句与对应的诗名、节日连起来。
春城无处不飞花,

迢迢牵牛星
中秋节
,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食
七夕节
河汉清且浅,

十五夜望月
寒食节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无处不飞花”以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语气,展现了长安城美好的春景。(

②“飞花”指飘飞的柳絮,一个“飞”字,明写柳絮而暗写风,动感强烈。(

③“清且浅”说明银河并不深广,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疑问。(

(3)传统节日我知道。
①坠子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我还知道的传统节日有:



②用“√”从你补充的三个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写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
。与这一节日相关的习俗有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
。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

(2)“
”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
)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7.仿用动词,仿引诗句。
思念
思念
是一轮明月
是一把茱萸
仰望它

便有一种
便有一种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的情怀
的悲情
8.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古诗词往往以凝练的语言传达深厚的意蕴。日本舞鹤市政府捐赠给辽宁大连的防疫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华企“火币日本株式会社”捐赠湖北的物资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向湖北高校捐的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请你从上面材料中的诗句中选择两句,说一说日本的相关单位想要表达的内容。
(2)2020年4月7日,中国政府援日的防疫物资抵达东京,下面不适合写在物资上的是(
)
A.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B.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C.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答案
1.zhuó
zhù


2.D
3.(1)①


(2)花纹
4.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示例:千里迢迢
含情脉脉
波光粼粼
息息相关
5.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寒食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
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
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七夕节
(2)①√②×③×
(3)①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②示例: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6.(1)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不知秋思落谁家
D
(3)C
7.示例:佩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句想要表达的是日本愿意与中国共同抗击疫情,同一片天空下没有旁观者。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