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项训练 主题九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考点解读+拓展延伸)学案+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项训练 主题九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考点解读+拓展延伸)学案+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5 09:30: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九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电视剧《少帅》的主人公张学良说:“我的一生有三个36,第一个是1936年,我把天捅了个大窟窿。”这个“窟窿”是?(  )
A.戊戌政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故选C。
2.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
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以民族
利益为重,故选B。“消除了”表述错误;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时还没有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3.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
【答案】B 
【解析】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
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
4.“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的含义是指?(  )
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日军攻占山海关
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
【答案】C 
【解析】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
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此背景下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故选C。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1937年,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解析】根据“1937年”“日军”“军事演习”“士兵失踪”“宛平”可知,该事件是七七事变。19
37年7月7日,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故选C。
2.它历时四个半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它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C 
【解析】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到10月,历时四个半月,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C。
3.“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西安事变
C.红军长征  D.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D项符合题意。
4.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其目的是?(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D.保障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日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进行了调整,其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御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故选B。
5.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是中日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虽然上海失陷,但是中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抵抗,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也显示出中国军民誓死捍卫国土的坚强决心。故选A。
考点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的机会”是指?(  )
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伏击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解析】根据关键词“李宗仁”“抗日救国”可知,“救国的机会”指台儿庄战役。卢沟桥事变是日
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与李宗仁无关;平型关大捷由林彪指挥;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故选D。
2.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民国二十九年即公元1940年,由此可以判断出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故选B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故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排除。
3.右图所示油画《地道战》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该战法大规模运用是在?(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故选C。
4.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③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毛泽东曾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事迹,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②与国民党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③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胜利
④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940年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胜利,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②③④。故选A。
2.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说过:“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以下事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进行北伐战争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红军长征  ④进行抗日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进行了全民族抗战,①②④符合题意。红军长征发生在国共对立时期。故选C。
3.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首次合作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全民族团结抗战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的口号;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实现首次合作;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武装斗争根据地。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以下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十四年抗战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包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党政工作人员、外籍抗日英烈、其他抗日群体和个人,这充分说明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故选B。
【真题演练】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2020云南)下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
?
A.时间  B.地点
C.制造者  
D.影响
【答案】B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沈阳,发生在卢沟桥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所以
该摘要中地点错误。故选B。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日本”“满洲事变”“北大营”“沈阳”,可知该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故B项正确。七七事变爆发于北平(今北京)附近宛平城外的卢沟桥,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武汉会战发生在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故排除A、C、D三项。
3.(2020河南)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答案】B
【解析】由“重新合作”可知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
合抗日的序幕,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
国带来了一线曙光。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4.(2019内蒙古包头)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德国闪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A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我国东
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所以选项A正
确。
5.(2020江苏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答案】C
【解析】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C项正确。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项。
6.(2019广东深圳)1936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下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
……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出,1936年一些爱国将领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与西安事变时的
史实一致。故选D。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华北危机发生在1935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A、B、C错误。
7.(2019广东)“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为了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通过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故选C
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妥协”不符,排除。
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落脚点是“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西安事变的背
景;C项属于西安事变的经过。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2020辽宁营口)“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演习,以‘士兵失踪’为名挑起了事端,
‘士兵失踪’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这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由时间信息“1937年7月7日”和事件的内容可知,这一事件是七七事
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因此选D项。A、B、C三项都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排除
2.(2020山东聊城)“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完成土地革命  B.巩固苏维埃政权
C.团结抗战到底  D.组织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根据时间“1941年”可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中
“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与全国人民一道”“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体现了抗战到底的决
心,故选C项。完成土地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组织百团大战与材料表述内容不符,排除A、B、D三
项。
3.(2020江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题干,由“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抗击日
本侵略者”可知“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
帜;B、D两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两个战场。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19山东青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
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无论是何民族……不论男女老少”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全民族抗战。故正确答案为C。
5.(2019山东青岛)在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起一座座英雄的丰碑。下列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是?(  )
①邓世昌  ②谢晋元
③林则徐  ④杨靖宇
⑤戚继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的是英国侵略,戚继光抗倭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事迹,故
排除③⑤,正确答案选择B。
6.(2020内蒙古包头)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
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由材料“上海一隅之抵抗”可知,这场战争与上海有关,再根据时间“1
937年11月28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淞沪会战,故选A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均发生于1938年,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故B、C、D三项时间、地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7.(2018云南)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后,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为了不
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国民政府都城”“国家公
祭日”可知是南京大屠杀,D项符合题意;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
8.(2020辽宁营口)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
犯下了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
?
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解析】本题渗透了史料实证学科素养,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由时间信息“1937年12月”和图片中有关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可知,该事件是南京大屠杀,因此选D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排除B项。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11月,排除C项。
9.(2018山东青岛)《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当年”是指(  )
A.1894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1年
【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七月七日”和“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据此可以确定
描述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0.(2018江苏南京,9,1分)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
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故选C项。中
国工农红军成立于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排除A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军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除D项。
考点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2020江苏苏州)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
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
A.延安  
B.重庆
C.瑞金 
 D.西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战期间”“中
共七大报告”,依据所学可知,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延安,故正确答案选择A。
2.(2019山东青岛)《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答案】?D
【解析】根据“台儿庄”可知是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正确答案
选择D。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3.(2020云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D
【解析】发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项符合题意。
4.(2019江西)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
一场战役,图B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故选B。图A为卢沟桥事变形势图,其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图C为百团大战形势图,其是敌后战场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排除;图D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其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5.(2019重庆)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答案】B
【解析】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双方军队共同打击中间的日本侵略者,从
而可以解读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信息。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故A、C、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择B。
6.(2020四川南充)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
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
“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
C.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和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1940年”“铁路到处被破坏”“攻克了重要据点”,判断出该战役是百团大战,这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选C项。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18内蒙古包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
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答案】?A
【解析】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积极配合,并获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大捷,这充分说明了国共两党在全面抗日战争初期密切
配合,合作抗战,故A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B项错误。1935年发生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C项错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
8.(2018福建)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答案】?A
【解析】“前方将士”和“后方同胞”都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全民族团结抗
战的体现,故A正确。B、C、D均不能准确体现材料信息。
考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1.(2020贵州贵阳)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
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果改用民国纪年的话,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发生在?(  )
A.民国三十年  
B.民国三十四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三十五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的换算。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采用民国纪年,1912
年即民国元年。1945-1912+1=34,1945年即民国三十四年,B项符合题意。
2.(2019安徽)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所获外援是极其有限的,“与所需相距甚远”。这说
明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故选C。抗战期间,中国急需国际援助,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抗战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援,并非单独抗战,故B项错误。抗战时期,中国经济惨遭破坏,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潍坊)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
?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所获外援是极其有限的,“与所需相距甚远”。这说
明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故选C。抗战期间,中国急需国际援助,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中国抗战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援,并非单独抗战,故B项错误。抗战时期,中国经济惨遭破坏,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故D项错误。
4.(2018山东潍坊)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
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表明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故选D。
5.(2020安徽)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据图中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
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D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排除A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排除B、C两项。
6.(2020辽宁营口)“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决定性因素的是?(  )
A.巨大的民族觉醒  
B.空前的民族团结
C.英勇的民族抗争  D.强烈的民族自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要注意否定词“不属于”,依据教材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
因素”,可以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
7.(2019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9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年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日战争长达多少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14年。(2分)
(2)(8分)
【示例一】
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942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如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示例二】
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942年,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1)根据表格首尾时间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首先,根据材料中“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德国入侵波兰”“太平洋战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诺曼底登陆”等,用准确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如“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运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来论述观点。论述观点要史实准确,语言简练,史实要紧紧围绕观点来写。最后,写结论,可以是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结论一定要结合题目的内容得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力论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主题九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部编版
二轮复习
单元综述
第九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阶段特征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政治
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方面
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经济
方面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封锁。
思想文化方面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11】版课标·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
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影响:①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考点解读
杨靖宇
3.中国人民的抗战运动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②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考点解读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
?
九一八
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易错易混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
(1)时间:
年12

9
日。
(2)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1935
考点解读
(3)意义:这场③ 
 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爱国救亡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西安事变
1.背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
主张。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考点解读
2.经过:1936年
12月
12日,④ 
 、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⑤ 
 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⑥ 
 初步形成。
张学良
周恩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扭转时局
考点解读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
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
易错易混
【2001】版课标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时间:① 
 年7月7日。
2.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3.抗日将领:赵登禹、佟麟阁。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② 
 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
1937
全民族抗战
考点解读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朱德
1.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③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标志:1937
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3.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④ 
 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解读
三、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
1.淞沪会战
(1)爆发:1937年8月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2)事迹: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⑤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3)结果:1937
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影响:⑥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谢晋元
淞沪会战
考点解读
2.南京大屠杀
(1)背景:
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

(2)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⑦ 
 万人以上。
陪都
30
1937
考点解读
考点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2011】版课标·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8





时间
年春
地点
山东
领导人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党)
歼敌
歼灭日军10000多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
李宗仁
考点解读
保卫大武汉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
指挥
蒋介石
战役
万家岭大捷
意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②
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
背景
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②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结果
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此次会战,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相持
考点解读
豫湘桂战役
原因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时间
1944年
内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背景
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东北平型关
部队
林彪
115师
歼敌
歼灭日军1000多人
影响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③
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一个
考点解读
2.毛泽东?论持久战?
(1)背景: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2)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3)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考点解读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④ 
 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
麻雀战、
、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⑤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作用:
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延安
减租减息
地道战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考点解读
4.百团大战
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及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地点
华北
指挥

领导100多个团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封锁蚕食
彭德怀
考点解读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
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

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交通线
百团大战
考点解读
【2011】版课标·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考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
(1)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汪精卫叛国: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考点解读
(3)国民党反共: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①“ 
 ”,
,
2.表现: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② 
 ,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③ 
 将军血洒疆场。
皖南事变
大生产运动
左权
考点解读
二、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

内容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⑤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影响
为争取⑥
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陕西延安
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
考点解读
1.战略反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1945
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
》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抗日战争胜利:

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⑦ 
 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⑧ 
 回到祖国怀抱。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
14
台湾
考点解读
3.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⑨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东方主战场
考点解读
什么是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拓展延伸
杨靖宇
张学良、杨虎
赵登禹
朱德
识图学史
李宗仁在台儿庄
彭德怀在前线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
识图学史
张自忠
左权
识图学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九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专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电视剧《少帅》的主人公张学良说:“我的一生有三个36,第一个是1936年,我把天捅了个大窟窿。”这个“窟窿”是?(  )
A.戊戌政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
4.“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的含义是指?(  )
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日军攻占山海关
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1937年,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它历时四个半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它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西安事变
C.红军长征  D.日本全面侵华
4.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其目的是?(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D.保障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5.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考点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的机会”是指?(  )
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伏击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3.右图所示油画《地道战》歌颂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该战法大规模运用是在?(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③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毛泽东曾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事迹,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②与国民党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③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胜利
④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2.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说过:“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以下事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进行北伐战争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红军长征  ④进行抗日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国共首次合作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全民族团结抗战
4.以下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十四年抗战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真题演练】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2020云南)下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
?
A.时间  B.地点
C.制造者  
D.影响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3.(2020河南)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4.(2019内蒙古包头)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德国闪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5.(2020江苏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6.(2019广东深圳)1936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下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
……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7.(2019广东)“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为了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2020辽宁营口)“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演习,以‘士兵失踪’为名挑起了事端,
‘士兵失踪’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这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2020山东聊城)“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完成土地革命  B.巩固苏维埃政权
C.团结抗战到底  D.组织百团大战
3.(2020江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4.(2019山东青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
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5.(2019山东青岛)在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起一座座英雄的丰碑。下列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是?(  )
①邓世昌  ②谢晋元
③林则徐  ④杨靖宇
⑤戚继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6.(2020内蒙古包头)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
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2018云南)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后,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为了不
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8.(2020辽宁营口)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
犯下了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
?
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南京大屠杀
9.(2018山东青岛)《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当年”是指(  )
A.1894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1年
10.(2018江苏南京,9,1分)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
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考点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2020江苏苏州)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
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
A.延安  
B.重庆
C.瑞金 
 D.西安
2.(2019山东青岛)《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3.(2020云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4.(2019江西)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
A
B
C
D??
5.(2019重庆)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6.(2020四川南充)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
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
“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
C.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7.(2018内蒙古包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
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8.(2018福建)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考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1.(2020贵州贵阳)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
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果改用民国纪年的话,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发生在?(  )
A.民国三十年  
B.民国三十四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三十五年
2.(2019安徽)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3.(2018山东潍坊)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
?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4.(2018山东潍坊)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5.(2020安徽)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6.(2020辽宁营口)“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决定性因素的是?(  )
A.巨大的民族觉醒  
B.空前的民族团结
C.英勇的民族抗争  D.强烈的民族自信
7.(2019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9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年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日战争长达多少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九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归纳梳理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政治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经济方面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封锁。
思想文化方面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考点解读】
考点一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2011】版课标·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一、九一八事变
1.经过:1931
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影响:① 九一八事变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中国人民的抗战运动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② 杨靖宇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易错易混】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
(1)时间:1935

12

9
日。
(2)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3)意义:这场③ 爱国救亡 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背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2.经过:1936年
12月
12日,④ 张学良 、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⑤ 周恩来 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易错易混】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
考点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01】版课标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一、七七事变
1.时间:① 1937 年7月7日。
2.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3.抗日将领:赵登禹、佟麟阁。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② 全民族抗战 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③ 朱德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标志:1937
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3.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④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
1.淞沪会战
(1)爆发:1937年8月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2)事迹: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⑤ 谢晋元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3)结果:1937
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影响:⑥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南京大屠杀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⑦ 30 万人以上。
考点三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2011】版课标·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时间
1938年春
地点
山东台儿庄
领导人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①
李宗仁
(国民党)
歼敌
歼灭日军10000多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保卫大武汉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
指挥
蒋介石
战役
万家岭大捷
意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②
相持
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
背景
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②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结果
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此次会战,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原因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时间
1944年
内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背景
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东北平型关
部队
林彪115师
歼敌
歼灭日军1000多人
影响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③
第一个
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毛泽东?论持久战?
(1)背景: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2)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3)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④ 延安 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⑤ 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百团大战
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及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地点
华北
指挥

彭德怀
领导100多个团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1】版课标·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
(1)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汪精卫叛国: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3)国民党反共: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①“ 皖南事变 ”,
,
2.表现: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② 大生产运动 ,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③ 左权 将军血洒疆场。
二、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

陕西延安
内容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⑤
毛泽东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影响
为争取⑥
抗日战争
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战略反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1945
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抗日战争胜利:1945

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⑦ 14 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⑧ 台湾 回
到祖国怀抱。
3.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⑨ 东方主战场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拓展延伸】
什么是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识图学史】
杨靖宇
张学良、杨虎
赵登禹
朱德
李宗仁在台儿庄
彭德怀在前线
张自忠
左权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