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五四学制)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用铜丝做导线 D.石墨用做电池中的电极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称量NaOH固体
C.夹试管 D.添加酒精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其俗称不相对应的是( )
A.石灰石 CaCO3 B.苛性钠 NaOH
C.草木灰 Na2CO3 D.天然气 CH4
4.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① 蒸馏水 ② 生理盐水 ③ 稀盐酸 ④ 泥水 ⑤ 硬水 ⑥ 白醋 ⑦ 液氧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3CO+Fe2O3=2Fe+3CO2 氧化反应
B.Fe+H2SO4=Fe2(SO4)3+H2 置换反应
C.NaOH+HCl=NaCl+H2O 中和反应
D.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6.食盐、食醋、小苏打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有( )
①鉴别食盐和食醋 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③检验自来水是否有钙离子 ④探究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7.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纯铜比黄铜的硬度大 D.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等
8.取等质量的铁、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一定不属于盐类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二、多选题
10.某工厂排放废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为防止造成水体污染,现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铁和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一定没有硝酸铜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银、铁和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和硝酸铜
三、填空题
11.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_____等疾病。
(2)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_____,并涂抹3%-5%的NaHCO3溶液。
(3)将75 g 20%的NaCl溶液溶液稀释成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_____g。
(4)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酸雨危害的是_____(填字母)。
A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C 增加燃煤用量
D 工业废气达标后排放
(5)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填字母)。
A 诺贝尔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D 侯德榜
12.按照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
(2)稀盐酸除铁锈:_____;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_____;
13.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1、图2所示,请回答:
(1)由图1可知,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g。
(2)依据图1分析下列问题:5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 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_____(填写物质名称)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_____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依据图1分析,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_____再过滤的物理方法。
(4)如图3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结合图2分析石灰水中可能出现_____现象。
四、实验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活动:
(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若红磷量不足可能会造成_____。
(2)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点前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____。
15.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只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_____性质。
(3)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中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为_____。
(4)用A和E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气体,当气体集满时,先移除酒精灯后撤导管的操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
五、推断题
16.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是最常用的溶剂,乙和H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G是_____,J是_____;
(2)写出丁在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在氧气当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7.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设计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延伸)
(3)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
七、计算题
18.现有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18.6 g,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4.4 g。请计算:
(1)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是因为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利用了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正确;
C、用铜丝做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物理性质,错误;
D、石墨用做电池中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试管夹由下往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绝对不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选项A正确;
B、NaOH的俗名是苛性钠、火碱、烧碱,选项B正确;
C、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不是碳酸钠,选项C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选项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① 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② 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③ 稀盐酸 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④ 泥水是悬浊液; ⑤ 硬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⑥ 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⑦ 液氧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故选D②③⑤⑥。
5.D
【详解】
A、 基本反应类型中不包括氧化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H2SO4=FeSO4+H2↑,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NaOH+HCl=NaCl+H2O,基本反应类型中不包括中和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O+H2O=Ca(OH)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①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不反应,食醋含有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小苏打鉴别食盐和食醋,故正确;
②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和酸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正确;
③食盐、食醋、小苏打均和钙离子不反应,不能检验自来水是否有钙离子,故不正确;
④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食醋探究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故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合金中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例如生铁中含有碳元素,错误;
B、生锈的钢铁制品回收,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错误;
C、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纯铜比黄铜的硬度小,错误;
D、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等,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试题分析:A、因为铁锌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锌>铁,所以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时锌的反应速度更快,分析图象可知图象表示正确;B、因为铁锌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锌>铁,所以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时锌的反应速度更快,且都显+2价,Z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Fe,因此Zn的消耗速度更快,分析图象可知图象表示正确;C、锌与铁同稀硫酸反应时,消耗的硫酸一样多时生成的氢气量一定相等,但由于同质量的铁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锌生成的氢气少,故最终铁消耗的酸多,图象符合该特点;D、相同质量的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不相同,由于铁生成的氢气多,所以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要比锌反应得到的溶液质量小,观察图象不符合该特征;
考点:金属的性质
9.A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A正确;
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故B不正确;
C、盐是由铵根离子或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但是属于盐类,故C不正确;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A。
10.BC
【分析】
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加入铁粉后,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向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表明铁已经完全反应掉,还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铜根本就没与铁反应。
【详解】
由分析得: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铁和铜,正确;
B、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选项错误;
C、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不可能含有铜,选项错误;
D、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选项正确;
故选BC。
【点睛】
11.甲状腺肿大 用大量水冲洗 25 C B
【详解】
(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填:甲状腺肿大;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填:用大量水冲洗;
(3)设加水的质量为x,
75g ×20%=(75g+x) ×15%
解得x=25g
故填:25;
(4)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减少酸雨危害,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有利于减少酸雨危害,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增加燃煤用量,会增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达标后排放,有利于减少酸雨危害,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故选项A错误;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B正确;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C错误;
D.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12.
【详解】
(1)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稀盐酸除铁锈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37 氯化钠 45.5 < 蒸发结晶 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由图可知,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g;
(2)由图可知,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硝酸钾能全部溶解,故NaCl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85.5g-40g=45.5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小于40g,都是饱和溶液,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故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蒸发结晶再过滤的物理方法;
(4)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石灰水中有溶质析出,故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
14.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 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反应一直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污染更小结果更准 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
【详解】
(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若红磷量不足则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变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2)①该实验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反应一直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污染更小结果更准。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点前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
15.锥形瓶 A 2KClO32KCl+3O2↑ 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密度大于空气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不正确;导致水倒流炸裂试管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2KClO32KCl+3O2↑;只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说明该气体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具有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中可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中把底部有缺口的试管放入盐酸中反应进行,把底部有缺口的试管从盐酸中取出反应停止,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用A和E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气体,当气体集满时,先移除酒精灯后撤导管的操作会导致水倒流炸裂试管。
16.NH3 Fe2O3 CaCO3 CaO +CO2↑ 化合反应
【分析】
甲是最常用的溶剂,为水;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为氢氧化钙;G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氨气;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乙和H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能点燃,观察A、B、C、甲、乙之间转化,推测A、B、C、乙分别为氢气、氧气、碳、二氧化碳;甲、乙生成丙为碳酸;碳酸和F(氢氧化钙)生成丁(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E(氧化钙);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H(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D(铁);代入图中,检验推理正确;
【详解】
由分析得:
(1)化学式:G是NH3,J是Fe2O3;
(2)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 +CO2↑;
(3)铁在氧气当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7.红 2NaOH+H2SO4=Na2SO4+2H2O 方案二 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 锌粒(或碳酸钠等) 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分析】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只有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方案二正确;方案一中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和硫酸都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故生成沉淀不能证明酸过量。
(3)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选择的物质能与酸反应有现象,与氢氧化钠、硫酸钠都不反应就符合要求,故可选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实验现象及结论是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18.解:设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y
设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z
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是50g+50g=100g
答:(1)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8克;
(2)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是100克。
【分析】
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可以求出碳酸钠质量,进而求出氢氧化钠质量。
【详解】
见答案。